您的位置: 首页 >理论>治安管理>详细内容

治安管理

从义乌户改实践看小城镇户籍制度存在问题

来源:www.cpd.com.cn 作者:吴珊 发布时间:2005-04-27 17:34:16 浏览次数: 【字体:
  2000年4月开始,浙江省义乌市开始了新一轮户籍制度改革。其原则是建立以居住地申报户口,以职业划分人口结构的新型户籍管理制度,重点是全面推进农村人口城镇化、外地人口本地化。迄今为止,义乌市总共完成农村人口城市化67144人、外来人口本地化20890人,共计88034人。从义乌市的户籍管理情况来看,当前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仍存在以下问题。

  “二元制”户籍管理模式存在弊端。我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实行农业户口和非农户口“二元制”户籍管理制度的国家。这在计划经济时代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然而到了21世纪,该管理模式的种种弊端开始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一是“二元制”户籍管理模式,使非农人口较农业人口得到了国家给予的更多优惠和利益保障;农民没有劳保、医保、住房等事关生计的种种保障,据统计,两者之间的待遇差别多达47项。从本质上看,该户籍管理模式,人为地在城乡之间树起了一座难以逾越的屏障,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剥夺了农民的合法权益,这显然是不公平的。二是“二元制”的户籍管理模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安全稳定。目前义乌比较突出的问题是一些跳出农门的大学生毕业后,国家不再安置工作,而农村的一些经济利益分配因户口的迁出而消失,导致了这部分人的心理失衡。

  人口信息数据失真严重。主要表现在身份证重号、错号大量存在。经计算机查询,义乌市人口信息中,身份证重号人数达558对,区位码为999999的身份证号达314人。造成各类数据严重失真的主要原因:一是工作不细致。出生日期更正后,对尾数未重新编码;手工编码时,因疏忽造成遗漏后,又将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另一人编入,造成重号;常住人口信息系统刚刚启用时,对人口信息集中进行录入时由于时间紧、任务重,输入有差错造成重号,等等。二是管理基础薄弱。长期以来,基层特别是农村户籍管理工作一直比较薄弱,许多地方机构不健全,户籍多由乡镇户籍室管理,并且没有落实专人管理,由此造成户籍登记制度不严密。三是利益驱动原因。少数群众为了个人私利,弄虚作假、隐瞒真相,致使一部分人的出生日期人为产生差错。有的为了规避计划生育处罚,有意欺骗,更改婴儿出生日期,由此拉大两孩出生时间间隔,逃避计生部门的处罚;有的为了招工、招干、招考公务员、人事提拔等,有意更改出生日期。有的家长为了让子女提前入学,通过不正常途径为子女更改出生日期。

  人户分离现象严重,成因复杂。据统计,目前义乌市市区范围内人户分离的约有48476人。按其形成分类,一是因旧城改造、市政建设等原因使大量居民迁居,形成较为集中的空挂户口人群。二是部分居民出于子女入学考虑,为了择校,将户口迁往未实际居住但教育质量较好的中小学校所在地。据统计,义乌市某社区初中年龄段的人口有221人,其中有户无人、投靠户口的就有77人。三是政策允许的挂靠制度,也造成了人户分离。根据义乌市政府有关文件精神,允许引进人才和大中专毕业生投亲靠友,户口落实在亲友户籍所在地的社区,每户挂靠人数不超过三人。据调查,目前已有7500余人挂靠在亲友处。四是部分居民户口观念淡薄,对户口迁移不重视,认为“户口在哪都一样,人户一致不一致无所谓”。

  户籍管理面临的问题较多。目前,非农业人口和农业人口的利益倒置,引发了一些社会怪现象。义乌近几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部分城郊地区的土地可以说是寸土寸金,许多人为了眼前既得利益,挖空心思,甚至采取一些违法手段以达到“非转农”的目的,给户籍管理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其主要招式有“三”。一是“丢车保帅”术。部分目光短浅的父母受利益驱动,置子女的前程于不顾,为了落回农业户口,强迫上大学的子女退学回原籍。据统计,2003至2004年,义乌退学回原籍的共有120人。二是“迂回战术”。部分心术不正的人受利益驱动,采取“迂回战术”,在外地“非转农”后,企图再落回义乌的农业户口。仅2003年6月至12月之间,义乌市就有70多名非农业户口迁往省外转为农业户口后,再以其他理由要求迁入本市农村。三是“瞒天过海”术。部分群众受利益驱动,弄虚作假,企图蒙混过关。如2003年9月下旬,某村会计要求办理村民汪某的户口补入手续,虽然此人为汪提供了村两委及其他单位证明汪的户口一直在农村的证明材料,但公安机关后来查实汪某60年代到新疆生活后,已在新疆落实了非农业户口。类似汪某这样在外地已有户口,却要求补入农业户口的例子,义乌市每年都有10多起。

户籍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