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理论>治安管理>详细内容

治安管理

突发性警务危机的特点、根源及公关对策

来源:广东公安报 作者:陈永博 发布时间:2005-04-02 10:03:43 浏览次数: 【字体:

 

    突发性警务危机是指:能够突发性地给公安机关的声誉或信用造成负面影响的事件或活动。处理和化解突发性警务危机,是警察公共关系的一项重要任务,加强突发性警务危机公关策略的研究,对于提高公安机关执政能力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突发性警务危机的特点

    一是突发性,发生的具体时间、实际规模、具体态势、影响深度等,是难以预测的。

    二是无序性,往往是从没有发生过的,处理起来无章可循,是非程序化决策问题,并且是无特定发展方向;通常的情况是,正面的报道都是相似的,负面的报道则各有各的不幸。

    三是危害性,突发性事件很容易迅速蔓延,如果错过决策时机,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处理解决,就可能使局面难以收拾。它不仅给当地公安机关的威信带来损害,还会给其它地方甚至全国警方的执法活动带来被动,有时会给公众带来恐慌。

    四是影响性,突发性涉警事件的爆发性和多变性最能刺激人们的好奇心理,从而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更是新闻媒介最好的素材和线索,有时还会牵动社会各界公众的“神经”,成为人们长久议论的话题。

    突发性警务危机之根源

    一是新闻媒体的失实报道或客观负面报道造成的危机。

     二是不明真相的公民受人欺骗、煽动蛊惑而对执法中的公安民警进行非法阻挠造成的警务危机。在一些地方的群体性事件处理中,在解救被拐妇女行动或打假活动中,一线执勤民警常常受到当事人附近群众的非法阻挠,民警因此而受伤或非功过牺牲的并不鲜见。

    三是由于公安民警政治业务素质差,在执法中或日常生活中发生警民冲突造成的危机。

    四是由不怀好意的人在社会上或互联网上造谣造成的危机。

    突发性警务危机处理中的公关决策

    公安机关的领导在突发性警务危机处理中的决策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判断危机的性质,要迅速判断危机的来源、针对目标、破坏力和影响力的大小;

    二是明确危机处理的目标,目标定得高,则危机处理所需动员的人力、物力、财力就越大,反之则小。目标是否明确或准确,直接关系到危机处理的成败与否。

    三是确定危机处理的框架,即危机处理的原则、底线及战略。

    四是明确危机处理的职责,各警种可事先制定应急预案,危机一旦发生,预案自动运行。领导人应对危机处理的各警种以充分授权,各司其职,群策群力,避免一个脑袋想事情。

    突发性警务危机处理中的民众公关

    在很多情况下,民众是突发性警务危机的预警者、见证者、参与者,所以能否争取公众理解、支持是化解危机的重要一环。争取民心的策略主要有:

     一是向知情群众表明态度,让群众相信这是个案,不代表整个警队。

     二是拿出从严治警的实质性的措施来,让群众听得见雷声见得到雨点。

    三是从法律和制度的层面追溯一下警务危机发生的原因,从源头上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

    四是加强和群众的双向交流,告诉公众公安机关的最新进展,包括队伍建设和业务工作,拿出一流的服务,从根本上改变公众对公安机关的不良印象。

    突发性警务危机处理中的媒体公关

    媒体在危机处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以下四个策略:

    一是争取媒体支持。一般情况下,突发性警务危机发生以后,会出现各种谣传、猜疑和争论,这些经常会歪曲事实,给公安机关的形象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在发生危机后,公安宣传民警或公关民警应迅速与新闻界取得联系和沟通,要尽量搜集资料,通过媒体向公众传播必要的真实信息。

    二是启动新闻发言人制度。涉警方面的负面报道常常是由于地方公安机关与媒体的敌对情绪产生的,敌对情绪的背后往往隐藏着潜在的利益冲突。这个利益点就是“信息”。解决这个冲突的最佳方案就是实行新闻发言人制度。通过新闻发布,既满足媒体对警务危机信息的渴求,又可以实现有效的信息保护。

    三是建立一个新闻联络站。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记者,警务危机处理方面应紧急设立一个新闻联络站,向记者提供危机发生的情况和危机处理的进程。新闻联络站内应配备电话、传真、互联网、电脑等现代通讯工具,为记者发稿提供方便。

    四是监督和监控媒体。目的是防止媒体扭曲事实或者在报道中采用了负面影响的方式。如果这些现象发生,就要根据情况采取措施应对,不能任其蔓延。如果媒体的错误不足以引起公众重视或只是一个很快会被忘记的微弱反映,那就什么也不做。如果媒体的错误足以引发公众的误会,形成对公安机关更大的形象损害,就要与当事记者或媒体领导交涉,争取让他们更正或在下一篇文章中更改。如果都行不通,则只能诉诸法律。

         作者单位: 肇庆市公安局宣传科                       

警务 公关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