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理论>警务探索>详细内容

警务探索

百姓是公安最大靠山 解读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

来源:法制日报 作者:王斗斗 发布时间:2006-11-14 18:20:46 浏览次数: 【字体:

 

资料图片(来源:新京报)

老百姓是公安机关最大的靠山 公安部有关负责人解读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

背景:刑案高发逃犯难缉

话语点睛———多破案,不如少发案

    “虽然公安机关的装备、经费、警力等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一些地方社会治安不断恶化,刑事案件持续高发,不少重大案件迟迟难以破获,许多逃犯难以缉捕归案。”
    分析这其中最重要原因,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副局长鲍遂献指出:“就是由于一些地方的民警沉不下去,与群众接触少了,警民关系疏远了,群防群治基础不如以往牢固了,导致群众不愿为公安机关提供破案线索,不少应当破、容易破的案件破不了,就是藏在本地的逃犯也抓不住。”
    “多破案,不如少发案。”鲍遂献接着分析道,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就是让公安机关深入社区、村庄,深入家庭、学校,深入田间、地头,和老百姓“融”到一起,共同维护治安秩序。“最终通过一个又一个社区、村庄的治安稳定,实现城市、农村社会治安大局的稳定,促进整个社会治安的良性循环。”鲍遂献说。

问题:基层警力严重不足

话语点睛———许多警务室有室无人

    据统计,目前,全国还有1.7万个城市社区没有建立社区警务室,近70万个行政村仅有3万多个农村警务室。
    “警力紧张的问题相当严重。”鲍遂献坦言,现在派出所处警任务重,办案任务重,专项工作多,临时任务多,派出所疲于应付,造成许多警务室“有室无人”。
    据记者了解,迄今为止,全国还有1至2人的派出所2373个,3至5人的派出所16533个,两项合计占全国派出所总数的46%。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尚有5000多个乡镇没有建立派出所,已建的农村派出所中5人以下的有18283个,占全国5人以下派出所总数的90%。
    而目前待建的1.7万个城市社区警务室如按照平均2名民警配备,至少需增加警力3.4万人。在全国近70万个行政村中,仅配备警务区民警6.9万名,平均1名民警要负责10个行政村。

 解决:警力下沉依靠群众

  话语点睛———群众是民警最大的靠山

    “一名民警平均管辖10个行政村,管辖面积过大,管理人口过多,警力难以全面覆盖。如果逐村设立警务区,短期内很难实现。”鲍遂献说,公安部在警务区的警力配备上提出了“一区一警”和“一区多警”模式。
    在城市,对于规模较小、治安平稳的警务区,实行一区一警,对于规模较大、治安复杂的警务区,实行一区多警。
    在农村,可以1个或多个行政村划分1个警务区,实行一区一警。有条件的地方,特别是对于城镇化水平比较高、治安复杂的地区,实行一区多警。
    如何尽快配齐配强社区和驻村民警,解决警力来源,公安部在关于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的决定中,给出了答案:深入推进市、县公安机关机构改革,进一步精简机关警力,充实、加强社区和农村警务区的警力;市、县公安机关现有民警中,凡没有基层所队工作经历的,一律到基层所队特别是社区、农村警务社区工作;今后派出所新增警力一律到社区和农村警务区工作;协调有关部门,试行文职人员聘用制度,将置换出来的警力充实到社区和农村警务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向中央有关部门申请增加用于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的公安专项编制。
    针对聘用文职制度,鲍遂献肯定地说:“许多西方国家在警察机关实行文职制度,把非执法工作交由文职人员承担,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在我国公安机关实行文职人员制度以后,各地可以将置换出来的警力充实到社区和农村警务区,直接解决了警力普遍不足的问题。
    “解决警力不足,根本上还要依靠群众。警力有限,民力无穷。”他特别指出,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的核心,就是要扎根社区和农村,充分依靠群众,警民携手,共创安全家园。民警进入社区和农村后,要充分依靠社区居委会等基层组织,建立健全治保组织,由社区居委会和村委会选派治保干部和治安积极分子协助社区和驻村民警工作。
    对于那些地处边远的农村警务室,提倡和鼓励民警携带家属协助工作,并予以适当的补贴,使驻村民警长期扎根基层,探索和建立一批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点的“驻在所”,有效解决基层警力的不足。

展望:2008农村警务室全建好

话语点睛———家门口的派出所让百姓心里踏实

    在社区和农村从事警务工作,事无巨细,头绪繁多,民警任务重、压力大。同时,与机关相比,工作条件差、经济待遇低,提拔奖励机会少,使得一些民警不愿到社区和农村工作。
    对此,鲍遂献坦言,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了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的开展。保证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的顺利实施,必须研究、制定一套有利于警力下沉、有利于稳定基层公安队伍、有利于民警扎根基层的政策,真正使民警沉得下、留得住、干得好。
    他向记者介绍了基层拴心留人的“三倾斜”措施:
    福利待遇向基层倾斜。按照基层高于机关、农村高于城区的原则,提高基层所队民警特别是社区民警津贴、补贴标准,真正做到基层一线民警待遇优于本地机关民警。
    政治待遇向基层倾斜。“干部要从基层出”,基层所队长优先从优秀社区和驻村民警中提拔,特别是对在社区(农村)警务室连续工作10年、15年或者20年以上,符合职务晋升条件的民警,可以分别享受副科级、正科级和正处级待遇。
    表彰奖励向基层倾斜。各级公安机关的评先创优要向基层一线倾斜,每年要对社区和驻村民警的30%进行评先评优。
    “这是公安部第一次对表彰奖励作出如此清晰的比例规定。”鲍遂献告诉记者。
    据透露,目前,全国还有1.7万个社区没有建立警务室。在农村,已建立警务室3万多个。如果按5个行政村建1个警务室计算,70多万个行政村至少要建14万个农村警务室,还需要完成11万个警务室的建设任务。
    这些空缺的警务室将何时被填满?鲍遂献指出,公安部要求,2007年6月底前全部完成社区警务室的设立,2008年底前全部完成农村警务室的建设。
    “警务室是社区和驻村民警联系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的落脚点,是建在群众家门口的派出所;社区和驻村民警是居民安全的守护者,是百姓身边的贴心人。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是公安机关和每一位人民警察最大的心愿。”鲍遂献说。

社区 农村警务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