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理论>警务探索>详细内容

警务探索

杭州乘警支队的短信警务平台---“拇指运动”的警务效应

来源:人民公安报 作者:王星芳 发布时间:2006-10-18 18:04:38 浏览次数: 【字体:

三名在逃人员被带下列车

杭州乘警支队的短信警务平台

车厢里张贴的短信报警电话号码

  发送手机短信被形象地称为“拇指运动”。杭州铁路公安处乘警支队在推出列车车厢手机短信“无声”报警的基础上,建立了列车短信警务平台。  

   短信报警助乘警迅速破案的事例屡见不鲜

   2005年10月16日下午2时许,在江苏昆山车站站台上,梅先生夫妇俩一脸焦急地等待着远方的火车,两人正准备带着高烧不退的两岁半女儿乘火车到上海救治。镇江开往温州的N547次列车停靠昆山站后,梅先生一家三口随着拥挤的人流上了车。

  由于没有座位,三人站在车厢过道上。一名中年男子在他们后面边挤边喊:“快往前挤,再不挤过去,那个车厢的空位置都没了。”

  为了不妨碍这名中年男子,梅先生抱着女儿背对着这名男子移到边上,谁料就是这一移,梅先生左后裤袋内的钱包就被这名故意制造拥挤、混乱的中年男子“灵活”的手指“夹”走了。但该男子的举动没有逃过周边旅客的眼睛,一名旅客悄悄对梅先生说“你的钱包”,又用手指了指那名中年男子。梅先生明白自己的钱包被那人“摸”走了,钱包里的银行卡上存着给女儿救命的钱。梅先生想报警,但不知乘警现在哪里。

  正不知所措时,梅先生一抬头看见了车厢里张贴的卡通贴纸,上写着:“短信报警手机:13857755821———杭州铁路公安处金温分处乘警大队”。

  他立刻用手机发出短信:“547次4号车厢有小偷。”

  不到两分钟,他就看到乘警出现在拥挤的车厢内。当乘警小汪快要靠近小偷时,梅先生一边拉住中年男子的衣服一边喊道:“警察同志,就是这个人偷了我的钱包。”小偷只好束手就擒并交出了梅先生的钱包。

  事后,梅先生感慨地对乘警说:“这小小的报警电话真是救了我们一家人的命啊。”

  在列车治安管理中,接受报警一直是铁路公安的难点。每年春运期间,浙江省的铁路日均旅客发送量都在十八九万左右,在旅客列车上,部分旅客畏惧报警、不知如何报警造成的报警迟缓等情况比较普遍。

  2005年2月3日,杭州乘警支队民警在所值乘的全部列车的车厢内张贴写有报警电话、短信报警手机号码的公益广告,并向旅客散发提示卡片,以方便旅客乘车途中人身安全和财物遭到侵害又不便打电话时,可利用手机短信“无声”报警。杭州铁路警方推出的列车短信报警服务不仅方便了乘警,也便利了旅客。在铁路客车上实行短信报警服务在全国来说尚属首次。

  此后,在日常值乘中乘警利用列车快捷方便的短信报警迅速破案的事例屡见不鲜。自去年6月短信平台运行以来,共抓获网上在逃人员37名。

   多功能列车短信警务平台改变了传统的接处警模式

   2004年底,杭州乘警支队在局、处领导的支持和杭州市公安局的帮助下,引进地方公安机关的先进科技手段,通过整合各种资源,构建了集短信接警、短信处警、短信追逃、短信联动、短信勤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型警务平台。

  短信接警———将旅客短信报警与电脑联网,实现报警信息电脑存储统计、回复处理,较好地解决了手机存储量小、难统计和回复慢等缺陷,为方便短信接处警创造了良好的工作条件。

  短信处警———建立全支队电话号码查询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应用群呼功能,通过号码全选,将各类通知、通缉通报、工作布置以短信的形式,在第一时间一次性发送到位。短信群呼最大功能是一次呼叫300部手机,改变了以往逐一电话联系、通知上墙的工作模式,有效提高了处警工作效率。

  短信追逃———将嫌疑人身份证号码或姓名编写成短信,用手机常号或虚拟号发送到追逃查询系统进行自动比对,查询结果自动回复。填补了无追逃小组车次和追逃小组未上车区段的追逃空白,实现了全警参与追逃和全天候追逃的良好工作状态。

  短信联动———将乘警手机向列车车班公布,实行车班乘务员、列检员与乘警短信联动,加强对各车厢动态信息的掌握,提高了乘警快速出警、快速处警和“三乘”协作的能力。

  短信勤务———把一线乘警执行和开展短信工作情况划分为四个时间段,通过短信平台准确记录和统计乘警在各时间段工作情况,对乘警加强岗位动态管理,监督勤务。

  在杭州乘警支队,列车单警制乘警每月至少要发短信400条才算完成任务。杭州乘警支队支队长李甦每天早晨到办公室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仔细审阅《杭州乘警支队短信勤务日报表》。根据报表上反映的乘警在值乘期间发出查询短信的时间段,首先可以判断乘警长在列车上的工作安排是否合理。李甦介绍:“作为一种动态的勤务模式,短信警务平台从侧面可以反映民警在列车上有没有开展工作和他开展工作的具体状况。这是短信警务平台最基础的功能,也是我最看重的。”该支队规定,每月列车单警制乘警短信勤务不得少于400条、长途车乘警不少于100条,以此来衡量见警率,有效克服了乘警蹲包房、蹲餐车、蹲乘务室的“三蹲”现象,提高了乘警巡查车厢的密度和质量。记者面前的是6月20日6时至21日6时期间在列车上值乘的民警的短信警务工作状况日报表,该表准确记录了刚刚过去的24小时内一线民警的短信工作开展情况。

  李甦告诉记者:“这些统计表每个月公布一次,乘警在这24小时内的工作内容被具体量化,谁干了工作、谁认真负责了,一目了然。以前要对在列车上工作的民警进行监督,支队只能通过明察暗访或事后倒查。”有了列车短信警务平台后,报警电话贴在车厢里,旅客遇到情况可以随时发短信报警。报警信息会迅速发送到杭州乘警支队值班室的电脑上,然后迅速将相关信息回复到在列车上执勤的民警的手机上。”

  短信接处警系统以最低的成本、在最短的时间、以最快的速度、将最准确的信息作最全面的传达布置,使得接处警通知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准确地传递到在各地工作的乘警,从而大大提高了队伍的快速反应能力。通过短信联动,该支队今年及时破获旅财案件2起,查处违法人员18名。2005年7月21日晚,支队以“在义乌开往杭州的5088次14车厢发现可疑纸箱”为科目举行反恐防爆演练。21时30分,通过短信平台发出紧急集合指令后,2支行动小组、1支机动小组共32名在杭休息民警30分钟内集合完毕,并迅速赶到萧山车站登上5088次列车开展工作,圆满完成了演练任务。

  “过去,这么快的速度是根本不可能的,仅打电话挨个通知就要花一个小时。”李甦深有感触地说。  

   全天候全员追逃,弥补了列车网上追逃的盲点

   杭州铁路公安处在全国首创的乘警工作短信平台,使短信勤务突破了最初的短信接处警功能。这一平台使杭州乘警队真正实现了全天候全员追逃,人人都有机会查到在逃人员。

  短信警务平台自2005年6月正式开通后,因无形中增加了乘警的工作量,且使乘警的工作时刻可以通过短信平台表现出来,一些乘警曾产生过抵触情绪。谁也没想到,第一个“开张”(即抓到在逃人员)的是队上年龄最大的老乘警王方生,而且他值乘的还是管内最短途的车。在全队大会上,李甦说:“我们全支队179名乘警,平均年龄只有33岁,大部分都是年轻人,大家玩电脑、发短信都很灵的。如果王方生同志能查到在逃人员,年轻人就都能查到。”

  在乘警支队的值班室,值乘K209/210次杭州至广州的列车上的张剑明警组正准备出发,他笑呵呵地告诉记者,短信警务平台运用以来,他通过发短信已抓获两名在逃人员,其中一名还是他在值乘北京至杭州车组时查获的。“这个发短信的工作量对我们而言不是压力,在车上发现可疑人员重点盘查,发个短信回来立刻就能收到查对结果,不仅方便,关键是很快。我们感觉这个平台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随时随地查对。”

  李甦告诉记者,受警力的限制,乘警支队不可能在所有的列车上都设立电脑和追逃组,有时候一列客车上只有一名乘警,过去发现可疑人员时他只能通过打电话反复查询,有的时候信号不好,通话质量差不说,乘警打电话查询也容易被旅客听到。现在,乘警只要发短消息就能在几秒钟内对可疑人员进行身份确认。

  自短信警务平台开通以来,杭州至铜陵的5136次、宁波至杭州的N570次等单警制的短途车,都实现了查获网上在逃人员零的突破。一些乘坐短途列车、在追逃小组上车前即下车以及中途上车的在逃人员,用光盘比对无记录,而用短信实时信息比对却作出了最终确认。在追逃工作中,短信警务平台发挥了快速、便捷、实时等优点,克服了以往列车追逃的局限性,一旦发现嫌疑对象可以即时比对。一年来,通过短信比对查获网上在逃人员37名,占全支队追逃总数的18%%。

  6月22日凌晨2时许,从杭州开往汉口的1533次列车从鹰潭站开出,乘警长顾丽华在巡查时,发现11、12车厢连接处有一名神色焦虑的男子在吸烟,似乎满怀心事。通过与其拉家常,顾丽华发现了诸多疑点:虽然此人自称是江西人,却操着较浓重的河南口音;他说此次出行目的是外出打工,却乘坐卧铺且没有携带大件行李,与一般打工者的身份不符。为查清此人身份,顾丽华依法对其行李物品进行检查,找到一个名为宋某的身份证。通过手机短信比对,顾丽华确认此人系涉嫌骗贷的公安部网上通缉的在逃人员刘某。

  七小时后,捷报再次传到乘警支队的值班室。上午9时许,从杭州开往重庆的1325次列车从醴陵站开出后,乘警吴国荣在8车厢巡查时,发现迎面走来的一对男女见到乘警时神色有些慌张,欲转身往回走。吴国荣没有轻意放过这一细小疑点,当场盘问。二人自称为夫妻,此行是去重庆回娘家。女青年主动出示了身份证,但男青年却自称落在家里了。在盘问无结果的情况下,吴国荣果断对二人的行李物品进行检查,从女青年的拎包内查获两人的结婚证一张。通过短信息查询,确认男青年系公安部通缉的网上在逃人员刘某某,涉嫌于2000年11月伙同他人在湖南浏阳市持刀抢劫。

  6月23日上午10时许,从广州开往杭州的K210次列车从上饶站开出。乘警马超要求2号车厢一名男性旅客出示身份证时,此人以未带在身上为由拒绝接受检查。为防止旅客产生对立情绪,马超对周围旅客开展询问,了解到邻座即是此人妻子,于是从侧面了解到该男子叫蒋某,通过发回短信比对,确认此人为公安部网上通缉的在逃人员,涉嫌于2000年3月20日与他人签订承建工程项目土建安装装修的虚假协议书,骗取30万元前期费用。

  相比之下,值乘北京往返杭州的T31/32次的乘警就不那么幸运了,今年以来,这趟车上还没有查到过在逃人员。6月24日晚上10时,列车自杭州站开出后到次日早晨8时,记者随乘警长小何“值乘”期间,小何共发回短信近20条。这趟车小何已经跑了四年,1999年全国大追逃时,小何曾一举查获一名公安部督捕的在逃人员,为此他还荣立了个人二等功。这趟车的乘客素质相对较高,查获在逃人员的几率比较小,但小何相信只要自己认真并持之以恒,就一定能有收获。

  目前,短信平台正日益成为一杭州线乘警不可或缺的工作手段,融入乘警业务工作和队伍管理的方方面面,民警队伍中也形成了“会用、常用、乐用”的良好氛围。

警务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