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昆明火车站站区优势 不断挖掘缉逃工作增长点
站车“缉逃”是铁路公安机关“破案追逃”的优势所在,然而对昆明站派出所而言,长期以来,这项工作却一直是困绕我们的一个疑难问题,同是省会城市,我们的缉逃工作为什么总是停步不前?为什么总是长抓不懈却长管不力?为此,派出所领导班子认真进行了检讨、调研、分析、比较,究其原因,主要是存在着“警力不足,追逃工作无法开展”以及“追逃工作的难度过大,能应付指标要求就行了”的畏难情绪,难度是既不能成立专业的缉逃队伍,又要在现行警务资源不变的基础上,加大缉逃力度和密度。为此,派出所提出了“转变观念,打造缉逃品牌,争创一流队伍”的工作标准,贯彻执行属地管理与区域协作有机结合,阵地控制与重点追捕有机结合,网上作战与常规打法有机结合的原则,将追逃工作作为锻炼队伍战斗力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积极建立建全追逃工作长效机制。继缉毒之后,追逃已逐步成为昆明车站派出所打击犯罪、维护社会和铁路治安稳定的又一大亮点,自2005年12月26日至2006年8月26日,共抓获网上在逃嫌疑人47名,较2005年同期增长了61.7%,较2004年同期增长了87.2%,呈逐年上升趋势,在8月25日一天抓获5名网上在逃嫌疑人,也开创了本所追逃工作成绩的历史新高。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下步工作中的具体思路是:
一、依托站车查堵、查缉优势,充分运用网上资源作战,积极开展常规网上比对工作
“逃的越远,越不容易被抓”是在逃犯罪嫌疑人普遍存在的一个侥幸心理,特别是重案在逃犯罪嫌疑人更是如此。受这一心理的影响,昆明车站作为东南亚的边界陆路关口,既是逃犯的流出地,也是逃犯流入地。因此,昆明站派出所将缉逃工作的重点落脚在“大查缉”格局的构建上,即缉毒和缉逃工作重合,在警力资源不变的基础上,加以调配、补充,方法是由警务站负责统一指挥,每天轮换抽调刑侦、治安、线路、内勤民警14人加以补充,分两班倒进行查缉,分别在第二候车室、第三候车室、第四候车室、查缉站设立固定6个卡点,在票厅、电梯、长途汽车客运站由治安队用警务宝典实施适时查缉,广场和平台下是由公安处刑侦支队和治安支队分别抽调1人流动查缉。工作中要求把握“三个重点”(重点时间、重点旅客、重点车次和部位),做到“三查、三不查”(一是形迹可疑的必查。行走异常,见民警绕道走或走偏门斜道的;神色惊慌的;进站后不停东张西望的;坐立不安,在人群中溜出溜进的人。二是身份可疑的必查。所持车票与其所述出行方向、家庭住址等要素不符的;气质与穿着不符的;持有假身份证或冒用他人身份证;没有带任何身份证明的。三是携带物品可疑的必查。长途旅客携带少量行李;或短途旅客不带行李的;携带行李遮遮掩掩的结合缉毒工作公开查缉;携带物品与本人陈述不符的。三不查:一是年长妇孺者不查;二是国家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学生不查;三是携数名家属共同出行不查。),提高“三个能力”(识别判断能力、查询比对能力、审查深挖能力)。经过清站查车与站车缉逃工作的结合,治安防范与缉逃工作的结合,打击现行与缉逃工作的结合,“过网率”和“抓捕逃犯准确率”提高,追逃工作成效明显,2005年12月26日至2006年8月26日查堵工作中抓获的在逃犯罪嫌疑人41名,占追逃总数的87.2%,显现了查堵在缉逃工作中的重要性。
二、依托公安机关内部区域合作、协作优势,积极挖掘缉逃工作增长点
在追逃工作上,我们树立了全国一盘棋的思想,发扬公安机关协查传统,制定了追逃协查制度。派出所将公安部和各省、市、自治区和县公安机关的通缉令和协查通报复印分发到每个民警,并观看相关视频录象资料,要求民警反复收看,对缉捕要犯的具体作案情况、体貌特征、照片熟记熟背,在防范值勤中注意发现。对有关部门具体的协查行动进行详细的部署、安排,堵住每一个出口和入口,坚决防止缉捕要犯从昆明站逃匿,维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要求是把外地公安机关协查的事当作自己的事认真来办。对外地公安机关的来人,要热情接待,积极提供方便,搞好配合,协调跨区域追逃工作。2005年12月26日至2006年8月26日协查工作中抓获的在逃犯罪嫌疑人4名,占追逃总数的8.5%。2006年8月24日,重庆市北碚区公安局向我所刑侦队通报:8月19日凌晨该辖区发生一起杀人案,涉案人员4名在逃,其中一名经技术监控嫌疑人齐渝近期在昆明站出现。接报后我所刑侦队立即进行了布控。8月25日我所刑侦队民警在出站口将上网在逃人员齐X(男,25岁,重庆沙坪坝人)抓获,在与重庆警方取得联系的同时,对嫌疑人刘X进行突审,其供述另三名在逃嫌疑人藏匿于呈贡县某地,我所刑侦队立即组织警力开展抓捕,于16:50分,在呈贡县大渔乡将在逃的项XX(男,30岁,重庆沙坪坝人),汪X(男,15岁,重庆北培人)、王XX(男,38岁重庆潼南人)抓获,实现了区域追逃的成功合作。
三、依托案(事)件深挖优势,依靠点滴线索,挖掘缉逃工作增长点
工作中,派出所充分调动民警的追逃工作积极性,强化责任心,形成“立足日常、立足本职、责任明确、工作落实、分工负责、协调统一、长抓不懈”的长效工作机制,要求所有的侦查办案人员要运用各种侦查手段,拓展追逃渠道,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对被留置人员的盘问过程中,审查嫌疑人过程中,现行抓捕工作中,要针对案件的具体情况、每名嫌疑人员的外在表现以及户籍查询过程中的蛛丝马迹中深挖余罪,注意发现线索,然后循踪觅迹,顺线抓捕。2005年12月26日至2006年8月26日侦办案件工作中抓获的在逃犯罪嫌疑人2名,占追逃总数的4.3%。2006年6月7日12时许,民警在昆明站售票厅将涉嫌使用假身份证的犯罪嫌疑人杨XX(男,1975年7月15日出生,住广西柳州市鱼峰区)抓获。侦办人员经与杨XX户口管辖地柳州市鱼峰区公安分局联系后,该分局向我所反映:2006年5月30日杨XX在深圳伙同另外两人以招商引资的方式骗取他人钱财人民币56.54万元后逃逸,深圳福田分局已立案侦查。至此,逃避仅仅9天的案犯落入法网,震慑了违法犯罪。
四、依托站区社会信息资源工作优势,拓展追逃工作外延,达到专业追逃与社会追逃相结合
在加大专门力量缉捕在逃犯罪嫌疑人的同时,昆明车站派出所根据斗争需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依靠群众、发动群众追捕逃犯的新思路、新方法,尝试通过群众工作获取在逃人员信息线索,方法是在保证不泄密的情况下,与铁路局、车站、多经部门等取得联系,形成统一认识,将部分通缉令、协查通报的内容、照片分发到各进出站口、售票窗口、托运点、长途汽车客运站、小件物品寄存处、小红帽搬运队、餐厅、旅行社、旅社、商埠、网吧和线路巡逻单位,一旦发现嫌疑线索和嫌疑人立即报告公安机关,必要时实施悬赏缉拿工作机制,使内部单位工作人员和经营单位的群众积极参与缉逃工作中,形成警民联手抓捕逃犯的高压态势。其次,建立铁路施工暂住人口、外来打工人员和流动人员逐人查询比对的工作制度,尤其是对管内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的嫌疑人员如拉客、有诈骗、盗窃记录的人以及曾经和现实掌握的经常出入站区的“湖南帮”、“东北帮”等外来流窜人员都开展滚动排摸,掌握基本情况、活动规律、交往人员、违法犯罪嫌疑等信息,建立高危人群信息库,并且在其中物色为我服务的特情耳目,发挥其贴靠优势,从高危人群信息库中发现可疑线索。再次,与地方公安机关流动人口登记档案进行关联查询,为现实缉逃斗争服务。主要是与地方公安机关联合进行集中统一清查行动,共同对共管地区或相邻区域的商铺、旅社、出租房、废品收购站、录像厅组织几次封闭式的清查活动,尤其对外来人口、身份不明人员、有前科的释放人员重点查控,发现捕获逃犯。
总体来说,在不断的实践和摸索中,昆明车站派出所因地制宜,有了一套适合自己的“缉逃”工作方法,但离我们“求思、求变、求发展、求卓越”的要求还有很长的距离,因此,我们还需不断地调查研究,依托公安互联网和现代信息技术,打“科技战”、“信息战”;立足本地,构筑严密的“追逃”、“防逃”、“控逃”网络,扎实推动“追逃”日常工作机制贯彻实施,全力提升公安机关“精确制导”打击犯罪的能力,促进各项公安工作的深入开展。
(作者单位:昆明车站派出所)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