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理论>警务探索>详细内容

警务探索

北京派出所六成警力投入社区

来源:法制日报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8-04-01 17:19:36 浏览次数: 【字体:

 

图① 物业公司开会部署工作。

图② 李菁菁带领社区工作人员检查地下空间。

图③ 李菁菁在磨房北里社区警务室工作。

  调整派出所警力布局,六成警力投入社区,入驻“网格”;社区民警“三人一组”“三组一队”,各司其职,同时发挥合成作战优势;“7×24”社区警务室,担当社区服务和警情处置“双料”前沿阵地;综合指挥室作为“最强大脑”展开警情研判,专业打击紧盯辖区高发警情……从2017年起,发生在北京所有基层派出所的这些变化,让生活在北京的人们见警率明显提升,安全感又增强了几分。

  据统计,2017年,北京社区入室盗窃案件同比下降29%,日均接报的110警情下降明显。

  日前,《法制日报》记者走进最早开始此项“两队一室”改革的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劲松派出所,实地感受到了这项改革给派出所工作带来的新面貌。

  各出妙招守好“责任田”

  牛东升是劲松派出所的一名社区民警,也是劲松派出所第三社区警务队的一员。他所负责的百环地区,曾是北京东三环附近有名的“乱点儿”,群租房屡禁不止,流动人口密集,无照商贩挡道,周边居民怨声载道。

  刚接手这里时,牛东升也有点头疼。巧的是,他刚到不久就赶上了街道开展群租房治理专项行动,他协助街道开展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很快就混熟了自己的“地面儿”,也找准了社区警务工作的重点。

  “改革之后,我们每个社区民警的‘责任田’都很清楚,各管一个网格,除了所里值班,上班就在社区,这让我有足够的时间开展社区工作。”牛东升告诉记者,他借着群租房治理专项行动的势头,主动跟街道倡议,推动建立了公安、城管、食药、工商等多部门的常态化联合工作机制,共同发力开展辖区环境治理,很快便清理了大批无照游商。

  与此同时,牛东升又联系物业公司,更换了社区所有楼宇门禁系统,严格人员进出管理,并将社区保安更换为专业保安公司的专职保安员,组建保安巡逻队。“几招”一出,这个“乱点儿”社区去年的入室盗案件比上一年下降了47.9%。

  像牛东升一样,2016年5月从预审部门前置到劲松派出所的李菁菁,一年多的社区民警“生涯”也让她收获颇多。

  李菁菁负责的网格内大多是劲松地区的老旧小区,其产权单位比较复杂,经常是解决一个问题要沟通好几家物业单位。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李菁菁决定在“整合”上做文章。

  “针对管理多头的现状,我想了两个办法,一个是从管理单位本身入手,把物业公司整合起来,让管理单位负起责任;另一个就是发动居民自治。”李菁菁说干就干,很快便把所有相关的物业公司都拉进一个微信群,定期组织开会,除了沟通情况,最重要的就是“做好思想工作”,让每个公司都清清楚楚地意识到自己的义务和责任。果然,几轮培训下来,物业公司的主动服务意识明显增强。“我们社区里老旧的消防设施,我还没提,物业公司就主动进行了更换。”李菁菁说。

  另一方面,李菁菁倡导的“芳邻共治”也成了社区里的品牌活动。每个楼宇都依托党小组对自己的楼实施自治,自主排查安全隐患、化解邻里纠纷,解决不了的再报告给李菁菁进行协调。自从搞起了自治,社区面貌焕然一新。

  分工协作提升整体效能

  无论是牛东升还是李菁菁,转型社区民警的共同感受就是:“这回是真的能扎在社区,全身心扑在社区工作上。”

  “过去,我们所管辖的5.2平方公里,一共只有18名社区民警,而且还要兼顾所内其他工作,社区层面难以进行精细化管理,”劲松派出所所长李朋昆告诉记者,“改革之后,随着几轮的警力前置和派出所运行机制的整体调整,现在所内社区民警已达48名,占到全所警力的60%以上。”

  记者在劲松派出所会议室里发现一张辖区图,图上清晰地将区域范围分成四个部分,每个部分标注着负责的团队名称——“第×社区警务队”。

  李朋昆说,“社区警务队”是“两队一室”改革后产生的新称谓,每个警务队内分为三组,每组3至5名民警,每名民警都划分了其对应管理的网格,要对网格内的人、地、物、事、组织全面掌握,比改革前社区民警的职责更加复合。队长和副队长则分工负责调配全队资源。

  何达是劲松派出所的副所长,现在还是第二社区警务队的队长。多了这个头衔,让他一下子觉得肩上的担子重了不少。只要不轮上值班,他一定会下到第二社区转转。何达说,他下社区一般不通知民警,都是自己转,一路上观察布置的点位值守有没有到位、安全隐患有没有及时处理、巡逻队员有没有开展巡逻防控……“天天下去转,每个社区的主任、副主任、社工我都很熟,还给大家一起建了个群,有什么情况第一时间就在群里沟通,方便多了。”

  何达告诉记者,随着“两队一室”改革的推行,派出所考核也作了相应调整,社区警务队是一个考核整体,因此工作就要拧成一股绳。队里有民警轮休或是执行其他任务,他所负责的社区一定会安排相邻网格的社区民警兼顾,保证不出现空岗的现象;社区民警创新的好的管理方法,队里也会组织大家一起交流学习,共同提升。“过去,社区工作遇到难题民警都习惯于请示,听领导的,而现在,每个民警都会主动想办法来解决问题或向队友请教、求助,既提升了社区民警的单兵作战能力,也打造了更加有力的合成作战能力。”

  良性运转110警情降六成

  社区警务队打牢了属地管控的基础,案件打击的任务就交给了所内专职的打击队。

  李朋昆介绍,过去派出所赶上事都是临时抽人,专业性不强,改革后,刑事类警情都交给专业打击队办理。同时,打击队的工作重点来自于社区民警前期摸排的线索,并经过综合指挥室对警情的综合研判,实现打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据统计,从去年7月以来,派出所的破案率和抓捕数都有了明显提升。

  记者了解到,成立社区警务队后,每个社区警务队管界内都会设置一个“7×24”社区警务室,由社区警务队安排队内民警轮流值守,接待群众,开展为民服务工作。同时,社区警务室和社区民警还担当着110警情前置处置的重要功能。

  李朋昆告诉记者,派出所接到110接报警后,警情会第一时间流转到综合指挥室,由综合指挥室部署属地的社区民警前往处理,民警先期处置中如果发现需要打击队介入的,则通知综合指挥室,再将情况交由打击队开展后续工作。“这样一来,既发挥了社区民警熟悉事发地基础情况的信息优势,也充分调动了打击队开展打击的专业能力,形成打击合力。”

  据统计,劲松派出所推行“两队一室”改革以来,日接报110警情从过去每天100多起,下降到每天40多起,依赖扎实的基础工作和准确的数据把握,派出所的防范和打击效能明显提升,发案少了,民警工作量减轻了,老百姓的见警率提升了,共赢的局面让劲松派出所的各项工作步入良性循环。(记者 黄洁 文/图)

北京派出所 社区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