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勾勒犯罪“肖像” 警务科技创新让申城更安全
网络图
记者昨天从警方获悉,今年上半年,上海刑事案件立案数同比降3.8%,交通事故数降21.4%,火灾起数降14.8%,命案破案率达100%。
警方表示,这与上海通过科技创新,全面加强打防管控分不开。今年以来,上海紧盯高层火灾防控、轨交交通安全、社会治安管理等难点问题,完善了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超大城市公共安全体系,确保城市安全有序运行。
大数据勾勒犯罪“肖像”
今年3月,黄浦区打浦桥、老西门地区发生多起入室盗窃案件。刑警储辉发现这几起案件在作案手段、时间等方面存在诸多相似之处。他对犯罪分子的特点进行了建模、研判、预警,逐步勾勒出他们的群体“肖像”,进而锁定嫌疑人。6月27日,犯罪嫌疑人谢某在逃回老家的列车上被抓获。经深挖,该团伙7名成员全部落网,破案9起,案值近百万元。
今年以来,上海警方充分发挥科技信息化手段的作用,从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入手,分析梳理犯罪嫌疑人的作案规律,研发针对特定类型案件的数据模型,加强深度打击、集群破案。
尤其是对于对于盗窃、诈骗等关乎民生、民安、民心的突出治安问题,上海警方创新完善打击犯罪新机制,通过更好地控发案、更快地破大案、更准地破小案、更多地追到赃,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据统计,上半年,全市刑事案件立案数同比下降3.8%,破案数同比上升8.7%,命案破案率达100%。其中,“两抢”案件同比下降21.1%,入室盗窃案件报警同比下降20.1%,扒窃拎包立案同比下降6.7%。
防控体系立体化信息化
随着暑期游园高峰的来临,上海动物园周边区域的盗窃案件呈多发态势。通过报警数据分析,警方及时总结了案发形态和时段,并据此调整警力部署、加强“视频巡逻”。7月6日,民警通过监控发现一名正在盗窃非机动车电瓶的男子,马上呼叫巡警一举将其抓获。据统计,6月以来,上海动物园周边区域盗窃案件发案数同比去年下降了约60%。
依托治安巡逻防控、武装应急处突、群防群治守护“三张网”建设,上海警方整合治安、巡逻、特警、机场、武警及铁路等各方力量,实现了巡逻防控的“全覆盖”。
在繁华街头,全国首支成建制的特种机动队已成长为反恐处突的主力军。作为巡警、特警的有力补充,百余个执勤车组、千余名警力,屯兵街面、快速反应,今年以来,已处置各类突发性案、事件110余起。
今年7月初,普陀公安分局东新路派出所接报了一起普通的纠纷报警。巡逻民警张启炜将一名当事人身份信息输入手中的PDA终端,几秒钟后,后台显示此人因涉嫌故意伤害被网上追逃。从外观上看,这台PDA终端与普通智能手机别无二致,但却集巡逻盘查、工作查询和数据统计等功能于一体,并可根据工作需求自主开发功能模块。
原来,为了给巡逻民警“松绑减负”,上海警方对PDA终端进行了改造升级,信息传输速率从2G跃升至4G,后台辅以强大的数据资源库作支撑,真正让每个巡逻民警都可以做到“一键查询、秒级响应”。今年以来,全市巡逻民警通过110接处警、盘查、图像监控等巡逻工作手段共抓获并处理违法和犯罪人员8000余人。
破解超大城市管理难题
高层民宅内空调失火,烟雾报警器即时感知并向小区监控中心报警。驻守“微型消防站”的义务消防员穿上隔热服、带上专业设备,第一时间赶赴火场将火扑灭。失火房间户主及周边居民也收到小区微信群推送的火灾信息,及时逃生自救。近日,徐汇区徐汇苑的一场消防演练,演示了高层火灾扑救的全新模式。
今年上半年,全市火灾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同比分别下降14.8%、3.3%、57.1%、30.4%。
上海警方还在积极探索运用温感、烟感、光感等物联网技术,建立火患智能感知预警系统。同时,不断健全消防安全区域联防组织,将消防安全责任落实到楼长、楼层长、房长等“神经末梢”,打通基层消防管理的“最后一公里”。
上海轨道交通日均客流超千万人次,轨道交通区域绝对安全成为一道亟待破解的难题。上海警方构建了以进站安检为核心、以巡逻盘查为常态、以视频巡逻为补充的地铁公共安全“三道防线”。今年以来,已查获违禁物品2万余件,抓获在逃犯罪嫌疑人近200人。为应对大客流风险,还与申通地铁集团加强安全防控和应急处突“最小作战单元”建设,确保突发事件发生后及时有效处置,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