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推广银川市社会求助联动暨非警务警情分流体制化运行经验
光明网银川3月24日电(记者 王建宏 通讯员 王丹)今天下午,宁夏社会求助联动暨非警务警情分流处置工作现场会在银川举行。会议传达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建华,自治区主席咸辉对加强社会求助对接联动和非警务警情分流处置工作作出的批示精神。中纪委驻公安部纪检组组长、公安部党委委员、督察长邓卫平,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副主席张超超,自治区副主席、公安厅厅长许尔锋出席会议并讲话。







银川市依托“智慧银川”建设及大数据、视频监控、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按照“统筹规划、先行先试、先易后难、稳步推进”的原则,精心谋划、顶层设计,打造了集“应急指挥、社会治理、便民服务”于一体的“12345一号通”智慧城市管理指挥服务平台,向市民“生产生活”全方位、“24小时”、“上下联动一体化”的政务服务类和社会化服务,同步实现非警务警情类分流,着力做到“五个同步”:顶层设计与全面推动同步,凝聚城市管理创新的强大合力;整合资源与健全体系同步,立体联动推进便民服务;界定范围与健全处置机制同步,推动非警务警情有效分流;互联网支撑与数据挖掘分析同步,推动智慧科学决策;建章立制与强化考核同步,保障市民诉求落到实处。
“12345一号通”便民服务中心的上线运行,方便群众解放警力,公安机关逐步回归防范、打击和处置群众紧急类求助的主业。据统计,1-2月份,银川市刑事案件发案数与去年同期下降16.5%,治安案件下降22.25%,抓获打击犯罪嫌疑人同比上升21.8%,实现命案全破,抢劫案件破案率达到86.36%,全市盗窃案件下降13.4%,两抢案件下降40.2%。投诉类诉求受理量从运行之初的43%下降到现在的27%,咨询类诉求受理量从运行之初的40%上升到现在的54%,市民诉求办结满意度达93.6%。
李建华、咸辉在批示中充分肯定了自治区公安厅在银川市开展非警务警情分流改革试点,推动110报警与社会求助“两个服务平台”有效对接取得的成绩。批示强调,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从保民生、保稳定的高度,结合智慧城市和“政务云”建设,学习借鉴和总结推广银川市的做法,整合社会资源,创新社会治理,为群众提供高效、及时、便捷的公共服务。要建立部门协调、上下联动的为民服务平台,集各方之力、开便利之门,确保群众呼声和诉求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结果。要坚持建、管、用并重,建立健全第一时间受理、第一时间转办、第一时间反馈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平台的作用,打造运行高效、群众满意、社会认可的服务品牌。
邓卫平充分肯定了宁夏推进110报警服务平台与社会求助服务平台对接联动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他说,推进社会求助联动和非警务警情分流是深化服务型政府建设,推动社会治理模式创新,规范警务执法工作的必然要求。希望宁夏继续按照中央和公安部的有关要求,结合宁夏实际,为全国总结出更多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张超超指出,110报警服务平台与社会求助服务平台是服务人民群众的基础信息平台,事关畅通群众诉求、维护社会稳定,事关党和政府的形象。各地要按照统一规划、分级建设、分级管理的原则,统筹协调政务服务资源,加快推进这项工作,当好政府形象的代言人,并确保下一步能够与全国统一的政务服务热线体系有机融合。
许尔锋指出,要正确认识推进社会求助联动和非警务警情分流的现实重要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通过政府主导、部门协作,推动社会求助服务平台对接联动。要主动担当、提升效能,确保公安机关在社会求助对接联动中更好履职尽责,着力提升我区民生服务和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五市分管领导、公安局主要负责人等120余人参加会议。
【短评】
民意如水,宜疏不宜堵,“12345一号通”公共便民热线的运行,在群众与政府之间搭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打通了群众的诉求渠道、释放了心中怨气、疏通了“堵点”,拉近了群众与政府之间的距离,这也是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的重要体现。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