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理论>警务探索>详细内容

警务探索

运城市公安局警务改革创新综述

来源:黄河晨报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6-11-21 17:33:41 浏览次数: 【字体:

 

改革激发活力,创新驱动发展。

    近年来,运城市公安局以“维护政治稳定、社会稳定、队伍稳定,实现党委满意、政府满意、群众满意”为目标,立足实际,主动作为,攻坚克难,强力推进警务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坚持便民利民,推进警力下沉,发挥“六网”作用,强化廉政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其中,铲除黄赌毒、户籍制度改革等8个单项工作取得全省第一。

    (一)坚持便民利民,方便群众办事

    足不出县,驾照年审、车辆年检上牌、违章处理,本地车、外地车都能办理;足不出户,驾照考试、车辆号牌可以网上预约,而且考点增加到6个。而以前,这些业务只能在运城车管所“独家”办理。与几年前相比,运城车管所“门前冷落车马稀”,再不复人山人海、拥堵不堪。

    这仅仅是市公安局警务改革中的一项成果。

    2015年,市公安局本着便民利民的宗旨,启动公安行政管理改革,梳理确定176项权力清单,先后下放、取消审批项目8项,出台39条便民利民措施。人民群众到公安机关办事,门好进了,脸好看了,事好办了:

    身份证户口簿好办了。市局出台了简化办户程序十五条措施,行政审批办理时限普遍提速30%以上,极大方便了群众。特别是去年12月,经市县两级共同谋划,新绛县公安局龙兴派出所购置安装了长江以北地区第一台居民身份证自助领证机,群众随时都能来领取证件。

    出境旅游想走就走。市公安局简化了公民办理出入境证件手续,出入境证件申请表格简化了,可以预约办理,开辟了出入境证件办理“绿色通道”,缩短了出入境证件办理时限,照片信息一年内可重复使用。

    想提意见有人受理。今年以来,运城公安便民服务在线共受理业务816件,已办结810件,群众满意率达100%;接受群众咨询3060件,已回复3056件,群众满意率达99.8%。访问点击人数达446万次,收到群众好评350余条。

    (二)推进警力下沉,打响“三大战役”

    面对多年来基层警力严重不足的局面,市公安局采取多种措施,推动机关民警变身驻村民警,夯实筑牢社会治安维稳根基——

    开展“一村一警”活动,先后组织和调整2804名民警深入全市3197个农村村庄和城市社区,在情报信息收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便民利民服务等方面,与警务室民警实行“捆绑”式作业、一体化考核,在全市形成167个派出所管面、795名警务室民警管片、2804名包村民警管点的“三位一体”良性维稳工作格局。下派民警30余人到基层挂职锻炼、充实一线警力,并形成常态化机制;抽调179名机关民警下沉到基层派出所工作,有效缓解了基层警力不足的矛盾。警力下沉后,全市2015年以来刑事案件大幅下降,49%的社区、68.9%的村庄实现刑事案件“零发案”,火灾事故下降56.04%,未发生民爆安全事故,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

    与此同时,全市公安机关合理调配警力,主动出击,开展打黑除恶、铲除黄赌毒、治爆缉枪“三大战役”,取得丰硕成果:打黑除恶方面,全市共刑事立案111起,打掉恶势力团伙16个,抓获犯罪嫌疑人155人,逮捕73人,网上追逃51人,抓获各类逃犯142人;铲除黄赌毒方面,全市共查处刑事案件207起、治安案件1563起,查获违法犯罪人员2154人,移送起诉43人,逮捕58人,刑事拘留182人,治安拘留1200人,罚款955人;治爆缉枪方面,破获刑事案件3起,查处治安案件32起,刑事拘留3人,行政拘留14人。

    (三)张开六张大网,强化治安防控

    我市“空心村”不少。这些村里最缺精壮劳力,治安防范压力大。夏县尉郭镇建立了“平安互助语音报警系统”,群众遇到违法犯罪等危急情况,只要拨打村委会电话,村大喇叭就同步播放电话语音内容,震慑罪犯、呼叫全村支援。这一成果着眼于解决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后农村安保能力差问题,已由省公安厅推荐参加全国公安机关改革创新大赛。近年来,全市公安机关坚持打、防、管、控、服相结合,不断延伸管理服务触角,基本形成公安部门主导、群众积极参与,地面巡逻、空中监控、机制支撑相结合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网。

    ——加快建设社会面治安防控网。在各县(市)局和分局建立职责明确的常态化街面巡逻防控模式,结合视频巡查、网络监控和治安卡点检查,形成常态化巡逻防控机制,最大限度挤压犯罪空间。今年以来,全市公安机关共投入社会面巡逻力量6万多人次,处置各类警情近6万起,现场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1000余名,救助服务群众1万余人次;开展治安清查136次,盘查人员6万余名、车辆5万余辆。

    ——加强农村社区防控网。全市共建警务室387个,配备民警873名。其中,专职民警773名,专职化率88.5%(远超过社区(驻村)民警专职化率40%的目标)。落实社区民警日常巡逻走访措施;积极开展社区网格化建设,推进“邻里守望”等群防群治工作,共组建村治保队、小区联防队和“红袖标”巡逻队等3153个,联防队员8562人。1月—9月份,全市三分之二以上村庄、三分之一社区实现刑事案件“零发案”。

    ——巩固单位内部和重点行业防控网。积极监督指导全市内部单位落实治安保卫工作制度、配足专职保卫人员、完善技防措施,指导重点单位制订各类预案635个,组织各种演练700余次,完善安防设施900余处,督促重点单位安装视频监控探头500余个;依法全面规范二手交易市场、废旧、典当、寄卖业等特行业场所管理,严防“藏污纳垢”;全面实行旅馆业分级动态管理,加快推进旅馆业治安信息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提升管控能力。

    ——拓展公共安全防控网。针对城区、乡镇、道路“三大空间”和重点场所、重点单位、重点部位、重点设施、重点区域、重要路口、十字口、丁字路口“八大重点”,建设完善视频防控网络,全市累计安装视频监控探头21.4万余个,今年新增24674个,整合社会视频资源1.5万余个,升级改造现有视频探头,逐步实现各级视频互联互通,睁大“天眼”,努力构建“无死角”视频监控网。

    ——编织黄河金三角治安协作网。我市与三门峡、渭南、临汾共同制定了《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警务协作长效机制》,在各市公安指挥中心设立区域警务协作办公室,在市级警种部门建立对口协作警务机制,在县级公安机关建立对等协作警务机制,统筹各类警务资源,发挥整体作战优势,努力做到打击联手、整治联动、治安联防、维稳联管、信息联网、网上联控、多边共赢,逐步形成晋陕豫黄河金三角三省四市治安联防铁壁的格局。

    ——强化信息网络安全防控网。坚持依法管网、以人管网、技术管网、综合管网相结合,依法整治全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重点网站,依法从重打击在网上造谣发帖的网民,着力构建网络综合防控体系,有力确保全市网络安全。今年“3·12”地震发生后,及时查处一起散布将有更大地震发生的谣言信息,依法对该网民作出行政拘留七天、罚款500元的处罚,有效消除了社会恐慌情绪。

    2013年到2016年,全市公安机关利用视频监控系统直接破获刑事案件5751起,抓获犯罪嫌疑人5682人,案件调用视频监控系统8626次;直接查处治安案件5612起,处罚违法人员6211人;预防各类案件9768起,预防处置群体性事件331起;为群众服务3208次,为相关部门提供服务2440次。

    (四)加强廉政建设,推行政务公开

    对腐败保持零容忍。年初以来,市公安局按照省委“六权治本”部署要求,在全市公安机关探索推行以制约权力运行为核心、以岗位风险防控为基础、以提高制度执行力为抓手、以严格监督纠错为保障的“12345”廉政风险防控机制。“1”是坚持把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作为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主线;“2”是通过正向与逆向、横向与纵向“两个结合”,准确查找廉政风险点;“3”是突出党委领导“三重一大”重大决策权、中层干部执法管理重要审批权、公安民警关键岗位具体执行权“三个权力重点”,科学评估廉政风险等级;“4”是严格高、中、低三级风险管控和“黄、橙、红”预警动态管控,不断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担当;“5”是强化制度建设、警示教育、轮岗交流、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五项措施”,确保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健康运行。目前,全市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已经取得初步成效,全市轮岗交流民警54人,查处民警违法违纪案9案12人。副省长、省公安厅厅长刘杰,省公安厅纪委书记周培斌等领导充分肯定了我市公安机关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工作;山西日报、山西新闻网、省公安厅《纪检监察简报》分别刊发了我市的经验做法。

    同时,市公安局大力推行政务公开,通过政府网站,向社会公众公开了职责任务,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行政案件、行政审批、行政许可等的受理范围和各项程序规定,以及法律规定的救济途径;在户政、出入境、交警业务处理大厅等窗口单位,以滚动字条的形式向来办户办证的群众公开各项规定及要求,收费标准及依据,并以版面的形式公开办事民警的相关信息及监督方式等;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开社会治安状况、交通安全形势和安全防范等社会信息,并通过山西省公安厅《警综平台》办案系统,认真落实《办理刑事案件“三告知、三回告”制度》、《行政案件当事人权利义务告知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及时向案件当事人通报案件进展情况;通过执法质量考评,及时发现解决基层民警不认真履行制度的情况。政务公开,扩大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约束了民警执法行为,维护了公安部门的形象,拓宽了执法办案单位同人民群众沟通和接受监督的渠道,确保了公安执法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运城市公安局 警务改革创新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