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全警触网”提升警务质量
(原标题:苏州“全警触网”提升警务质量)
警力只占全省警力总数的13.7%,却承担全省40%的流动人口管理、65%的常住境外人员管理,25%的执法办案量……“人少事多、警力不足”是苏州市公安局的工作常态。如何以有限的警力资源完成越来越繁重的警务任务?“互联网+警务”功不可没。“让数据多走路”,不仅能“让群众少跑腿”,更为警务效能提升安上了强劲的倍增器,推动警务质态的整体变革。
“苏州的实有人口超过1300万,其中流动人口占一半以上;法人主体超百万,机动车和驾驶人保有量突破300万,警力配比不足千分之一。”苏州市副市长、公安局长李京生介绍,受到行政编制的限制,在警力无法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公安机关必须向科技信息化要警力、向现代化管理要效率。“全警触网”,苏州公安迈出了“吃螃蟹”的第一步。
2010年,苏州在省内率先开通“网上公安”,将市局、分局、派出所、社区四级1802个公安网站,包括“网上派出所”、“网上社区警务室”及警民论坛、QQ群等打包整合,“一网展示”。群众只要打开网站、按图索骥,就可以找到想找的社区民警和需办理的公安业务。
经过五期建设,苏州“网上公安”已将353个行政许可、审批、管理、服务事项搬到网上运行,实现了公安行政许可、审批、管理、服务事项“能上网的都上网、能足不出户办理的都可实现足不出户办理”两个100%的建设目标。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用手机办事成为新趋势。今年3月,“苏州公安微警务”微信公众号上线,目前已推出66个功能应用,涉及交通违法处理、事故快撤、掌上车管、开锁求助、智能出行、办证类查询、案件查询、重名查询等多个业务。截至目前,用户总点击量超过200万次,全市微警务用户数达到70万。
“用户在哪里、受众在哪里,公安工作就应该延伸到哪里。”李京生说,苏州拥有900万手机网民和微信用户,推动科技信息技术与公安工作的全面融合,能够让群众享受到更多更实惠的便民利民措施。
苏州古城区停车资源稀缺,警方每天都要接到大量挪车求助。“微信挪车”服务启用后,市民只需在这一模块中输入手机号码即可获取6位“车主代码”,随后可下载打印印有“车主代码”和“挪车二维码”的挪车卡放在车上。需要挪车时,对方只要扫一扫“挪车二维码”、输入“车主代码”,就能自动转接系统接通车主手机。
“这一服务方便、快捷、免费,还能保护个人信息,一个月就累计移车近千次。如果这些移车都通过报警解决,以每次出警至少两名警力计算,这一项功能就为姑苏公安分局每月节约警力2000余人次。”姑苏警方负责人介绍。
“互联网+警务”不仅创新了服务群众、社会管理的新手段,更为深化公安改革提供了新动力、新亮点。从足不出户办证办事,到随时随地在线互动,再到防范宣传精准推送、遇到难题一键解决……借助互联网,“警力无增长改善”悄然实现。互联网为苏州公安开辟了听民声、察民情、汇民智的新渠道,成为其更好服务群众的新途径。 (李路 孟旭)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