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华执法联络官体验原汁原味中国基层警务

图为多国驻华执法联络官在江苏苏州参访中国基层警务。
□ 法制网记者 刘子阳 文/图
10月29日,来自多国的驻华执法联络官来到江苏苏州,先后参观了工业园区分局湖东派出所、玲珑湾警务室、苏州市公安局创意警务展,体验原汁原味的中国基层警务工作。
自去年首次武汉基层行之后,驻华执法联络官再次参访中国基层,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国警务工作的认识,增进了彼此间的理解与信任。
警务工作眼见为实
“工业园区的外国人最常遭遇的犯罪类型有哪些?”“是否有作为犯罪嫌疑人的外籍人士?”29日9时,参观一开始,就有多名外国驻华执法联络官发问。
法国驻华使馆海关参赞荣美谊告诉记者,他长期居住在北京,对北京市的各类警务工作有直观了解,但更渴望能够看看中国其他城市警务执法的特点与面貌。
新西兰警署北京联络处参赞马浩明驻华5年,曾参访过大量基层警务单位,“中国有句俗话叫眼见为实,对我来说,每一次基层访问都是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与去年武汉基层行相比,来自巴基斯坦、以色列、土耳其等国的代表首次加入到此次苏州行的访问队伍中。无论是对第一次参访的“新面孔”,还是已经参访过的“老面孔”而言,中国的基层警务执法工作都是一种新鲜的体验。
当日15时30分,驻华执法联络官们来到苏州市第二看守所,了解看守所的在押人员家属接待、医疗饮食保障等工作。
来自巴基斯坦和澳大利亚的警官,仔细询问了在押人员家属申请视频会面的程序、双向视频的条件限制、外籍在押人员亲属可否跨国视频会见等问题。
在看守所门诊部,来自美国和加拿大的警官详细了解了在押人员的身体检查、日常保健、重病或传染病情形下的医疗救助保障等问题,均得到了满意的回答。
马明浩说,在中国这么大的国家,无论到哪个地方的派出所,警务工作的标准都一样。更难能可贵的是,在实际办案中的所见所闻,和参观访问中看到的情况完全一致。
鼓励基层警务创新
在园区分局湖东派出所玲珑湾警务室,洋义警赢得了各国驻华执法联络官的称赞。
苏州工业园区是位于金鸡湖畔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和国际化新城区,不少外籍人士聚居于此,玲珑湾警务室通过组建外国人义警队伍的方式,有效调解涉外纠纷,助力治安管理工作。
玲珑湾警务室与辖区外籍人士长期保持良好关系,逢年过节都给他们送月饼、包饺子,彼此关系十分融洽。玲珑湾警务室民警介绍,洋义警们长期帮助他们调解涉外纠纷,有的还义务辅导辖区青少年学习外语。
来自马来西亚和加拿大的警官说,他们的祖国同样是民族、国籍多元化的环境,虽然在具体运行机制上有所不同,但借助外籍人士的帮助管理治安,与中国的洋义警异曲同工。
在苏州市公安局,各国驻华执法联络官观摩了苏州公安创意警务展,近距离观察了苏州公安“以创意驱动警务”的具体举措和成果。
不少外国警官表示,苏州公安这种鼓励、整合基层警务人员创新的做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警务创新机制,十分具有借鉴意义。
加拿大驻华使馆警务联络处警务联络官林荣博认为,无论是在加拿大还是中国,社会形势、技术手段的变化都令人应接不暇,而中国同行的创新意识令人振奋,各国警方应该站在彼此的肩膀上相互借鉴、实现共赢。
美国联邦调查局驻京办法务专员崔厚敦则对中国警方的大数据应用很感兴趣:“我们正努力通过大数据手段来预见未来的犯罪趋势,而通过这次参访,我发现中国同行也在进行有益尝试,中美两国应该在这一领域展开更多的合作和共享。”
以合作促安全发展
在苏州工业园区参访时,三星电子(苏州)半导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成春向各国驻华执法联络官们介绍,20多年来,外方人员在这里感受到了绝对的安全,外资企业在苏州的发展,离不开苏州良好的治安环境。
首次访问中国基层的马来西亚驻华使馆警务参赞陈耀明认为,安全和稳定对于一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社会不稳定、治安环境不好,外方就无法在此安心地投资经商。
如今,各国警方面临越来越多的跨国、跨境犯罪,合作才能促进安全发展成为了驻华警务联络官们的普遍共识。
公安部国际合作局副局长杨少文指出,基层行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深化各国驻华执法联络官对我国司法制度、警务工作的了解,增强对中方开展国际执法合作理念规划的理解和认同,并为中外同行分享执法工作经验提供更好的机会和平台,进一步深化中国同各国的警务执法合作。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