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全面推进 警务保障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2012年以来,湖北省公安厅以“精创品牌、精准保障、精细管理、精心服务、精干队伍”为目标,规范化管理、项目化实施、信息化支撑、标准化保障,日常工作抓规范、重点工作抓深入、特色工作抓亮点、难点工作抓突破,突出整体谋划、政策带动、活动牵引,大力开展“210工程”建设,警务保障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公安经费保障、基础设施保障、装备保障、应急保障4大保障工作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高度重视 精准保障
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厅党委将具体建设任务列入每年度《全省公安工作要点》;2014年全省公安经费总量较2009年增加2.3倍
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210工程”建设,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鸿忠再三强调:“‘二流财政一流公安装备’的理念要在全省各级体现。”省长王国生要求:“尽最大能力为公安建设提供保障。”省委常委会、省长办公会多次听取全省警务保障特别是经费保障情况汇报,对“210工程”建设给予重点扶持。
以副省长、公安厅厅长曾欣为班长的湖北省公安厅党委将“210工程”建设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公安重点工作来抓,将具体建设任务列入每年度《全省公安工作要点》,明确工作进度和完成时限,与其他主要公安业务工作同部署、同安排、同考核。“210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省厅常务副厅长郭唐寅多次率队与省财政厅、发改委协调落实重点项目经费。每次厅党委会、厅长办公会,都会将“210工程”建设和重点任务落实列为重要议题。省公安厅组织各市(州、县)公安局和厅直主要职能部门考察团,赴京、沪、苏、浙、粤、鲁等省市学习借鉴重点装备建设的经验做法。
据统计,2014年全省公安经费总量创历史新高,较2009年增加2.3倍,基层所队、实战部门经费保障水平大幅提升;中央、省级公安转移支付资金到位率、执行率均达100%;省公安厅本级2014年预算总收入为2009年全部经费的3.6倍,近4年争取追加预算近5亿元,全部用于重点装备、技术手段建设。
贴近实战 贴近基层
科学统筹30余亿元投入“核心战斗力工程”建设;县级公安机关基本业务装备配备率100%达标;湖北公安云成效初显
充足的资金保障,为湖北省“210工程”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引擎。
“十二五”期间,湖北共完成公安业务技术用房、看守所、拘留所项目195个、派出所项目427个,中央投资公安基础设施项目100%开工,竣工率达75%;湖北省和大冶市看守所、武汉警察培训基地等一大批功能分区合理、贴近实战需求的精品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
全省科学统筹30余亿元投入指挥通信、信息科技、应急处突、执法勤务为重点的“核心战斗力工程”建设。视频监控系统实现部、省、市、县4级系统联网共享,90多万个探头按照“圈、块、格、点”布局,形成“环省、环市、环县、环城”4道“监控圈”。
目前,全省县级公安机关基本业务装备配备率100%达标,一大批适应实战需要的执法执勤装备配备到位,一线民警手台配置率达89.68%、单警装备配备率达100%。
顺应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湖北将信息化作为公安工作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投入巨资建成湖北公安云,构建起一座相当于2610个国家图书馆藏书容量的公安大数据库。近年来,湖北公安云在打击破案、服务民生等方面成效初显。2014年,湖北公安机关运用公安云平台破获15万起案件,命案破案率高达99.15%,超九成命案在一周内攻克,公众安全感、治安满意度和公安执法公信力不断攀升。
政策引领 机制完善
出台45个重要指导性政策文件;建立分区督导机制;命名示范试点单位;构建科学化的评估考核机制,每月定期通报、年终考评奖惩
“210工程”建设开展以来,湖北以省公安厅文件或与省财政厅、发改委联合研究出台了《省公安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安装备财务工作的实施意见》《全省公安转移支付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全省公安机关基层所队经费保障和管理办法》及基建、装备建设“十二五”规划等45个重要指导性政策文件,并在公安网上专门开辟全省“210工程”建设专栏,为良性有序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各级警务保障部门班子成员定期到基层所队、实战部门蹲点,及时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建立分区督导机制,省厅警务保障部班子成员各联系一个片区,7个科室对口联系15个县(市、区)公安局,通过深入片区调研、定期开展片区会商等措施,督促指导各项工作落实。
湖北省公安厅从“210工程”行动计划推进有力、工作扎实的基层单位中遴选、命名20个县级公安局和40个基层所队为示范试点单位,通过开展交流学习、现场经验介绍、结对创建等活动,及时总结、借鉴经验做法,武汉、襄阳、大冶、保康、京山和黄石港交巡警大队、南漳九集派出所、天门看守所等一批先进典型脱颖而出。
此外,湖北省公安厅以书面调查、网上调查、实地互评互查形式,把各地“210工程”建设成效的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和组织评价有机结合起来,研究制定年度考评方案和终期评估方案,构建科学化的评估考核机制,每月定期通报、年终考评奖惩,对工作滞后、问题较多的地方除通报批评外,还派出专班开展现场督导和针对性帮扶,帮助解决突出问题,改变落后局面。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