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理论>警务探索>详细内容

警务探索

南湖警e家一“岗”多能 警务改革创新“试验田”

来源:嘉兴日报 作者:王燕萍 发布时间:2015-07-07 09:05:04 浏览次数: 【字体:

 

 

当夜幕降临,位于嘉兴主城区华庭街、虹桥、丁家桥、梅湾街、中港的5个“警e家”便准时亮起警灯,一直闪烁到天亮,这温暖的灯盏,安定了多少夜归人的心。

  “3年前刚来嘉兴时,房东说火车站一带比较乱,抢夺钱包现象时有发生,叮嘱我小心点。所以那些年下夜班路过那里,心里总觉得不踏实,自从这里建起‘警e家’,整天都能见到警灯和警察,感觉安全多了!”在某酒店当服务员的重庆姑娘刘芳,指着嘉兴火车站对面的虹桥“警e家”乐呵呵地说。

  在人流物流集中、治安状况复杂的地段推行建设“警e家”,让警力前移,是去年以来南湖警方根据实际情况对街面防控模式进行的有益尝试。如今5个“警e家”,在城区街面上编织起了一张平安大网,同时形成了防控、管理、服务的集群效应。

  据统计,今年1至6月,嘉兴中心城区110报警数、刑事警情数同比分别下降了6.79%、11.47%,5个“警e家”当场快速受理、解决群众报警、接受咨询求助等2820批次。

  打击违法犯罪的“前沿阵地”

  据了解,5个“警e家”辖区面积仅占南湖行政区域面积的4.7%,但前3年年均110报警数和刑事警情数分别占到了全区总量的12.4%、13.8%,其中街面案件和娱乐场所打架警情数分别占到20%、11%。

  面对如此复杂的治安形势,面对有限的警力分配,到底该怎么管?去年初,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南湖区委常委、南湖区公安分局局长张顺荣决心从变革街面防控模式入手,来彻底改变这一现状。设立“警e家”,成为了他布局的重要一步。

  据介绍,之所以取名“警e家”,目的是秉承“高效(efficient)、认真(earnest)、热情(enthusiastic)”的三“e”工作理念,把看似普通的警务“岗亭”变得“神通广大”。

  设置“警e家”之前,南湖公安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研筹划,按照“1+X”模式,为每个“警e家”各配备1名专职社区民警、3至6名专职社区保安。由于实行了专人负责,突出了工作重点,“警e家”很快实现了以更少的人解决最突出问题的初衷。

  虹桥“警e家”是南湖警方建起的首个试点,虽然面积只有18平方米,但自2013年6月试运行以来,周边刑事警情数下降了59%。

  建设派出所教导员樊伟娟说起以前防控之苦深有体会:“华庭街算是嘉兴商业最繁华的一条街,加上周边有市第二医院、月河景区,一天到晚人流量很大,同样,不法分子也盯上了这里的‘商机’,扒窃、盗窃‘两车’等刑事警情高位运行,每天都有案件发生,民警忙得像陀螺。可一些群众并不理解,抱怨路面上怎么老见不到民警,为什么钱包、电动车总是被偷。”

  今年初,华庭街“警e家”应运而生,建设派出所的治安压力也随之减轻,过去民警被案件牵着鼻子走的现象被彻底改写,这条曾经的“麻烦街”变成了“平安街”。樊伟娟开心地说,“警e家”不光提高了见警率和管事率,更重要的是实现了驻点防控,其震慑作用可以辐射一大片区域。

  统计数据显示,华庭街“警e家”运作初期最大限度屯警街面,短短5个月下来,辖区刑事警情降幅达到41.4%。

  贴近服务群众的“前台”

  小小“警e家”,功能不仅仅在于掌控中心城区治安,同时也成为贴近服务群众的“前台”,大大密切了警民关系。

  今年2月8日下午5时许,一个背着大包小包的民工模样的中年男子,在嘉兴火车站广场无助地徘徊,附近虹桥“警e家”民警发现不对劲后,主动上前问他有什么需要帮助。

  原来,男子叫胡大旺,湖北人,在南湖区新丰镇打工多年,当时准备提前回乡过春节。然而就在半小时前,突然发现装有车票和2000多元现金的钱包不见了,急得不知所措。民警仔细询问胡大旺,但他也说不清到底钱包是怎么丢的,民警便陪着他调查走访,并帮助查看相关摄像头,但并没发现被偷或被抢的异常情况。

  “我是从新丰搭乘一辆无牌电动三轮车过来的,会不会将钱包丢在了车上?”胡大旺猛然想起。民警便驾驶警车,带着胡大旺一路追寻到新丰,终于在一工厂门口找到了正在候客的电动三轮车车夫老李,老李仔细一找,果然发现胡大旺的钱包落在后座脚垫下。钱包找到后,民警又迅速将胡大旺送到火车站赶返乡的火车。

  “路上小心点啊!”进站前,面对民警热心的叮嘱,胡大旺感激得说不出话来。

  在虹桥“警e家”窗口上,路过的人经常看到贴出的身份证、银行卡、火车票等物品,这些都是群众偶然拾获后交到这里的。考虑到身份证补办较麻烦,民警还及时通过警务平台寻找这些身份证的主人,通知领取或邮寄对方。

  “找走失的小孩或老人,借用雨伞,联系移车……每天,来‘警e家’求助的群众很多,虽然大多是小事,但帮忙解决了我们也就心安了。”华庭街“警e家”民警小蒋说。

  今年初以来,南湖公安分局还在“警e家”开展“警务室+”试点工作,将国保、消防、出入境、禁毒、网警等部分管理职能延伸到“警e家”,进一步推动警务前移,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获得一站式的便捷服务。

  警务改革创新的“试验田”

  围绕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近年来,南湖警方积极探索警务改革创新之路。

  说到治安管理,张顺荣认为,走封闭僵化的老路,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寻找突破口。

  “警e家”正是一块警务改革的“试验田”。据了解,所有“警e家”的勤务机制,社区民警均可自主安排,总体兼顾基础管控、案件防控和服务群众等工作,一旦辖区内相关案事件趋于多发,社区民警可即时调整勤务安排,只需通过数字对讲机向所属派出所综合指挥室勤务报备,方便动态化布警。

  负责梅湾街“警e家”的社区民警邹军,根据辖区内娱乐场所打架类警情集中在深夜的情况,将巡防力量重点投放在晚上9时至凌晨2时的娱乐场所内部及周边,并推出娱乐场所治安三色管理法。自“警e家”在梅湾街落户,打架类警情同比下降29.6%,有效缓解了辖区派出所值班民警处置该类警情的压力。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试验田”如今已是果实累累。华庭街“警e家”的平安商铺创建工作、中港“警e家”的六大市场治安问诊制和“警物合作”、虹桥“警e家”的平安绿色公园创建等,既有特色,又有实效。特别是针对中心城区流动人口管理难点所在,5个“警e家”通过错时勤务、分片包干、采集竞赛、交叉检查等多项举措,使流动人口登记率、准确率较去年同期分别上升12.1%、9.2%。

南湖警e家 一“岗”多能 警务改革”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