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理论>警务探索>详细内容

警务探索

泉州后渚边防派出所积极探索建立“互联网+警务”模式

来源:海峡法治在线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5-04-21 09:17:31 浏览次数: 【字体:

 

 

法制今报4月20日讯



  法制今报4月20日讯 在互联网时代,如何在执法执勤中取信于民,赢得“点赞”?在警务工作中,如何提高沟通效率?对此,泉州后渚边防派出所注重把互联网思维融入警务工作中,率先探索建立“互联网+警务”模式,通过网络“晒”权力清单,利用微信加强警民沟通,推动传统警务模式向互联网警务模式转变,取得了良好效果。“在互联网时代,警务工作也要有互联网思维,否则就掌握不了工作的主动性。”该所教导员胡松涛如是说。
搭建互联网平台
搭建互联网平台


  贴心服务群众

  发放警民联系卡,在社区警务室门口、各交通要道挂民警公示牌不是什么新鲜事。在泉州后渚边防派出所,这“不新鲜”的事却有了新做法,这些卡片、公式牌上多了一样东西—每名民警的微信专属二维码和派出所专属二维码。

  所长韩伟明告诉记者,群众用手机扫一扫二维码就可以加入民警的朋友圈,除了方便办事外,还可以通过民警发布的朋友圈状态了解公安工作和民警的日常生活,拉近了警民距离,让群众和民警成为朋友。

  3月21日上午,辖区居民林小姐来到该所警务室找社区民警王宇宁办事,但王宇宁到分局办理案件去了。林小姐便用手机扫描了警务室门口王宇宁公示牌上的二维码,很快就加了王宇宁和后渚边防公众号微信。“我加入了派出所的公众号,有关平安和法律的知识可以随时咨询,警察也成了我的贴身保镖和安全顾问了。”林小姐为民警二维码“点赞”。事后,林小姐还利用微信向该所户籍警咨询了户口迁移的相关事宜,马上得到了答复和解决。
安全宣传进校园
安全宣传进校园

向居民宣传网络警务

向居民宣传网络警务



  创新互联网思维

  贴心服务为民

  泉州后渚边防派出所微信公众号(微信号:houzhubianfang)自2013年6月正式上线以来,该所坚持以主动服务群众为核心,着力推广网上办事。原来很多要到派出所办理的业务,现在可以直接在网上公安局预约、审核和办理了。

  “让数据多跑腿,让群众少跑路。这正是建立‘互联网+警务’模式所要达到的目标之一。”韩伟明微笑着说道,该所主动对接福建治安便民系统、车辆违章查询等公安业务系统,将公安办理的所有业务的流程、需准备的资料、办理地点等信息汇集到“互联网”,使警民交流从传统的“面对面”变成“键对键”,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和派出所进行交流,提升群众舒适体验。

  台胞刘先生通过“后渚边防”微信服务号,上户籍预约窗口在线申报延长了自己的居住证。“按照居住证申报业务,填入自己的姓名和相关证件号,按照系统提示流程,申报工作一目了然。”刘先生完成最后一道流程将护照拍照上传后,没过1个小时手机就收到业务办理完成的信息。

  为缓解每年大学生新生户籍办理排队的问题,该所还在网上开通户籍业务预约服务,在户籍大厅专门开辟大学生办证“绿色通道”,解决大学生大批量办证的问题,为他们提供轻松、便利的办事条件,赢得了群众的赞赏。

  这样的贴心服务在该所的互联网平台上不胜枚举。“过去找关系,现在上网络。”这是群众对该所互联网警务工作的形象评价。一系列的优质服务换来累累硕果,近年来,该所连续获评省“十佳”青年文明号、省级巾帼文明岗。

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公众平台

执法办案公开化

  警务监督零死角

  执法为民,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升群众满意度的一个基本前提,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提高群众对各项政策和规定的知晓率。对此,泉州后渚边防派出所坚持警务信息化建设,着力推广网络警务,取得a了良好效果。

  该所在泉州市公安局推广“阳光执法”平台的基础上,率先推出“警务监督”栏目,将“警察纪律规定”、“执法办案规定”、“警察法定职权”和“窗口服务监督”等进行公开。群众可以清楚地了解公安民警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并可以据此对民警的执法行为进行监督。

  为进一步提升监督力度,该所还利用QQ和微信建立“警务督察信息员监督群”,并利用“后渚边防”微信平台将能够对外公开的公安机关执法流程、队伍管理要求在网上公开,鼓励群众对照要求来找公安工作的不足,以警务公开倒逼执法规范,引导警务改革。

  “现在社会几乎人人都会玩微信,特别是绝大部分的年轻人,也都喜欢将自己的所见所闻用手机记录下来,并分享在朋友圈中。那么警务监督是否也可以通过微信这类即时通讯软件来进行呢?”胡松涛一边说着一边打开后渚边防派出所微信公众平台介绍说,“后渚边防”微信平台当中设置了“我要举报”、“随手拍”栏目,群众若是遇到民警在执法办案过程中有何不妥之处,都可以进行拍照或者摄像,并将相关文字图像资料通过微信发送到“后渚边防”微信平台进行反映。

  网络警务实战化 精准打击违法犯罪

  泉州后渚边防派出所立足当前“人人都是媒体人,人人都是传播者”的情况,建立警民QQ、微信交流群、朋友圈,实时提供违法犯罪嫌疑人信息,形成“朋友圈”包围“违法犯罪嫌疑人”的格局,不断挤压违法犯罪生存空间。

  2014年5月,原本在湖南老家经营一家服装店的25岁女子小郑,因生意不好而关门歇业,闲得发慌的她接到了一位多年不见老朋友的电话。朋友在电话里约她到泉州一起做服装批发生意,并称可以赚大钱。于是小郑便买了车票,独自踏上了前往泉州的汽车。不料,刚下车,就被这位朋友带到了一处租住房屋内,小郑意识到自己已经身陷传销窝点当中了。

  同年6月的一天,小郑因其平时表现“良好”,被允许到出租屋外用手机打电话给家人,小郑无意中看到出租屋所在的小区警务公示栏上有一个微信二维码,她趁监管人员不注意,偷偷加入了“后渚边防”微信平台,并利用微信定位功能发出求助信息。该所获悉后,迅速根据微信定位顺利找到小郑所在的位置并将其救出。

“微信的定位功能使得受害人在人生地不熟的情况下,顺利求救,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让警方能够快速出击,精确找到受害人被困的位置,并出其不意将违法犯罪嫌疑人抓获归案。”韩伟明一语道出微信对警务实战化发挥的实际作用。

  自微信平台建立以来,该所微信“警务在线”共接收群众报警、举报等警务信息200余条,根据群众举报成功破获“5·27”传销案、“7·16”别墅盗窃案、“1·21”大学生兼职代购苹果手机诈骗案等重大案件,为群众解决治安热点难点问题72个,将互联网警务与警务工作实战化全面接轨,实现了互联网警务的全面提升。

  (本报记者 叶华南 通讯员 徐苏)

泉州 派出所 互联网 警务 模式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