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务专家高度评价西安市公安局警务站建设
本报讯 (通讯员 张倩)笔者昨日从西安市公安局获悉,今年初启用的68个警务站截至目前已受理各类警情1.8万余起,救助群众917人。眼前正是临近年关的案件高发时期,但西安市刑事警情呈现四个大幅度下降:全市刑事警情总量同比下降24.3%、环比下降4.1%;两抢案件同比下降27.4%、入室盗窃类案件同比下降29.3%、涉车类盗窃案件同比下降30.1%、盗窃电动自行车案件同比下降7.0%。
警务专家:具有较强的示范和借鉴意义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光指出,西安市开展警务站建设推进派出所警务机制地,是适应社会治安稳定要求的创新之举。他称赞西安市公安局“在治安问题多发的街头布建警务站、在居民社区布建“家门口派出所”的新举措,有效解决了打击防范街头违法犯罪最后一公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适应了动态环境下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新要求,具有较强的示范与借鉴意义。”
张光认为西安警务站体现了四个方面的警务新思维:一是通过解决“关键的少数”问题破解了长期困扰公安机关警力不足的难题,完全顺应了现代科学管理“抓重点”的规律要求;二是突出事前预防和实时控制两个关键环节,最大限度发挥警务威慑力,有效减少了可能的犯罪行为发生。出警半径缩短实现了接处警的真正提速,在最有利的时间“窗口期”内提高了打击犯罪的效能,有效把握了维护社会稳定的主动权;三是提倡并推动的警务工作专职化,以“分工效率”原理有效提升公安民警的履职能力;四是注重执法全过程的标准化、细节化、信息化则是实现更高标准执法规范化目标要求的“杠杆解”,可有效实现执法成本最小化、执法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警务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是基于社会治安新常态的大胆探索和成功典型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管理学院副院长、警务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魏永忠教授称赞西安市公安局的警务改革是落实中央全面深化公安改革积极主动作为、“先试先行”的典型范例,是基于社会治安新常态的大胆探索和成功典型。
魏永忠认为,西安市警务站模式设计功能集中、专业突出,通过将“反恐防恐、接警处警、巡逻防范”三大业务整合在一起,实现了社会治安打防管控的一体化,充分体现了现代警务新理念,与党中央和中央政法委提出的改革思路非常契合。
他还说,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状况,不仅是经济建设需要一个新常态,社会治安打防管控也在寻求一个新常态。过去,公安工作比较强调“战役性”“专项性”,以严打为主线,虽然短期见效快,但缺乏固化的警务常态机制。西安市公安局以“家门口”派出所为警务改革切入点,强调服务功能前置,真正实现将民意期待务实撂地,以接地气的“警务站”建设为抓手,强调打防管控功能有机融合,真正体现了公安改革“一体化”推进。
魏忠永认为西安警务站建设凸显了三大特征:凸显了问题导向的警务改革思路,是紧扣当前社会治安新形势、新挑战和群众对于安全感的需求而构建;凸显了警务现代化、专业化和实战化,符合现代警务发展的基本特征。在顶层设计中也没有花架子和哗众取宠的概念,就是强调三大职责,非常务实;凸显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理念。警务站虽只是一个小小的“站”,但牵动的体系非常大,包括工作思路的转变、规则制度的设计、管理体制的变革、警队的专业性构建和公安信息化建设等诸方面,看似是一个警务站,实则是警务机制的深度改革,覆盖面较为全面。
市民:“出警快了、安全感提高了”
笔者昨日从市公安局110统计数据看到,68个警务站启用至今,自处理警情共计5600余起,占总警情的44.7%。“现在接警处警、巡逻防范、反恐防恐等业务工作全部前移到了警务站,有效地将派出所的警力从繁重的值班接警中释放出来,为市局党委推进巡逻民警专职化、社区民警专职化、责任区刑警队专业化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西安市公安局治安局局长宋西斌告诉笔者。
西安警务站推出后受到社会广泛关注,迅速成为各界热议的话题,群众纷纷表示“走在街上感到更安全了”。华东商城郭经理说:“商城周边的案子下降了至少20%,我代表近千名商户感谢民警,谢谢你们让我们有了更多的安全感。”
西安市公安局指挥中心主任刘建邦告诉笔者,警务站启动以来,平均出警时间从10分钟缩短到7分钟,最快时1至2分钟即可到达现场。截至目前,未接到一起因出警速度慢、民警态度不好引发的群众投诉。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