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公安局长:警务机制改革不是“搞运动”
警力下沉,提高路面见警率,实现治安巡逻常态化,东莞的警务机制改革将积极稳妥推进。昨天上午,参加完石排镇代表团的分组讨论,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严小康接受了记者采访。他说,警务机制改革不是“搞运动”,今年将再选8个镇街试点,然后在成功的基础上再全面推广。
分局超过80%警员下基层
“不要一下子把面铺得太开,但是一定会做。”严小康说,警务机制改革是一件大事,将积极稳妥地推进,接下来将用半年的时间继续进行试点,试点面也将增大。
严小康透露,此次试点将再选8个镇街,包括发达镇、一般镇和欠发达镇,目前已有初步方案,试点半年成功后再全面推广,“这样就具可操作性”。
究竟会有多少警员下基层?严小康说,从南城分局的试点经验看,已经超过了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最低要求,超过80%的警力都下到基层去了。今年警力下沉要求都能够达到南城试点的这一标准,如果还有空间,还会往深层次推进。
“我们的目的是通过警务机制改革,提高见警率,社会治安服务才能更加到位。”严小康指出,今年我市要继续完善立体化的社会治安管理体系,逐步推广试点的成功经验,每一项工作都要抓落实,见成果。
警务机制改革不是“搞运动”
严小康说,过去一年,东莞社会治安不断往好的方向发展,发案率比原来少了很多,同时工作效率则提高了。
他说,改善治安不应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应从根本上、体制上和机制上,从深层次来解决这个问题,不是扬汤止沸,而是釜底抽薪。
“从机制上解决这个问题,就能保证以后的效果可以长久,并坚持下去,这不是搞运动式的。”严小康表示,他对以后东莞社会治安的好转充满信心。
成功经验
试点警务区曾实现月零发案
去年9月底,南城公安分局将警务机制改革全面铺开至下属17个社区。试点要求,将南城公安分局辖区派出所直接拆分成“小单元格”,然后建设社区警务区,由警务区全面行使派出所权限。
警务区的警务人员要做些什么?以南城袁屋边警务区为例,袁屋边警务区警长江本泽每天都会到辖区巡逻。然后积极整合艺展中心和其他单位治安联防力量106人,打造“巡逻民警——警务区治安队员——护村队员”24小时不间断的“三级巡防制度”。
按照警力跟着警情走、突出重点的原则,江本泽及时调整警力,对艺展中心周边易发案时段和地段,开展巡逻和蹲守,预防和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
据介绍,自去年9月13日改革以来,袁屋边10月份发案2宗,11月仅1宗,12月则没有立案,真正实现了辖区零发案。
委员声音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深化警务机制改革,要在现有基础上再推动市公安局10%、分局20%的警力下沉。昨日,在两会分组讨论中,许多委员也都很关心治安问题。
冯炳强:希望更多警力下基层
市政协委员、南城篁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冯炳强说,南城警务机制改革试点目前来看效果很好。
他说,篁村社区占地面积大概1平方公里,共有2万多常住人口,原来只配备两名民警,试点之后有8个民警,他们天天巡逻,见警率很高,这就能震慑犯罪分子。
冯炳强说,警力下沉后,警民联系更加密切了,市民办事方便许多,不用再跑派出所、跑分局,直接在家门口就能办事。他还希望能再多派一些警力下到基层。
张怀岺:要提高警务人员素质
市政协委员、广东医学院教授张怀岺说,一些民警下基层,会带动基层,特别是联防警务人员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基层警务人员的素质提高了,能促使基层治安变得更好,这样一来,整个东莞的社会治安才会有良好的改善。这就需要进行培训和学习。(记者 林朝丰 沈十全 吴韶峰)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