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理论>警务探索>详细内容

警务探索

南京下关区宝塔桥派出所警务改革纪实

来源:东方卫报 作者:郭晓松 发布时间:2005-06-13 16:28:01 浏览次数: 【字体:
 

东方卫报报道 宝塔桥街道地处南京市城北边缘地带,濒临长江,长江岸线4.18公里,面积7.3平方公里,设有12个责任区,常住人口5.8万,流动人口2万。

2003年初,在下关区公安分局的各项工作指标排名中,宝塔桥派出所位居末位,辖区发案也位居全区前列,群众投诉,每月高达10起之多。2004年,仅仅相隔一年,宝塔桥派出所各项工作指标在全局排位名列前茅,第一、二、三季度工作经分局考核被评为优秀等级,辖区发案率同比下降43.8%,连续两次被市局列入窗口服务“流动红旗”候选单位。宝塔桥派出所的前进历程凸显了公安警务改革、“四要”队伍建设给基层公安派出所带来的巨大变化。

去年7月以来,宝塔桥派出所积极投入公安改革大潮,在深刻把握“三队一室”警务运行机制改革本质的基础上,创新理念,勇于探索,大胆实践,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改革之路。历经一年改革,宝塔桥派出所的综合实力得到显著增强,民警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群众满意率得到显著提高,辖区发案率呈下降趋势。

盘活警力资源:专其职、用其长

“三队一室”警务运行机制改革首先触及到的就是警力资源的分配,人员的定位定岗。全所47名民警,其中45岁以上的老民警、女民警就有16名,实有警力相当缺乏。面对这一状况,所领导在对全所民警的综合素质及个人特性进行全面深入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三队一室”的编制要求,对全所民警进行了重新分配和定位,做到“人适其岗、岗尽其才”。派出所设有社区中队12人,分管12个责任区,主要承担人口管理、社区治安防范、信息收集及服务群众等工作,此外,不再承担派出所其他日常性工作。治安中队16人,下设6个治安巡逻小组和1个纠纷调解室。治安巡逻小组除承担各巡逻片区的治安巡逻外,还承担查处治安案件、公共场所、特种行业、内部单位的治安管理工作。纠纷调解室设有一名治安民警担任专职纠纷调解员,主要承担日常接处警中受理的治安、民事纠纷的调解工作。刑警中队10人,主要承担刑事案件的侦破工作;内勤室3人,主要承担户口、身份证及派出所内务工作。明确的职责分工使民警各就其位,各尽其职,避免了以往因有岗位之分而无职责之别带来的“打乱仗”、“大呼隆”现象,使民警业有所专、能有所长。

三警捆绑合作 实行“大包干”

“三队一室”警务运行机制改革根本地解决了传统模式中岗位不分、职责不清的问题,直接带来的是民警个人工作责任的真正落实。在此前提下,宝塔桥派出所从基层公安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 实行社区民警、治安民警、刑侦民警三警捆绑合作大包干制,以社区为载体实行综合大包干:社区民警主要负责情报信息收集和人口管理,他们将日常工作中收集到的违法犯罪线索及时通报给刑侦民警,大大提高了刑侦打击违法犯罪的准确率和及时率;治安民警主要负责巡逻防范和单位场所的治安管理,他们根据案发特点及时调整巡逻防范对策,遏制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同时随时注意收集各单位场所的违法犯罪线索;刑侦民警负责打击,同时将在侦办案件过程中发现可疑人员情况或违法犯罪趋势及时反馈给社区或治安民警,从而形成责任连带、信息共享、优势互补,集打、防、控于一体的战斗集体,大大增强了派出所的单位实体作战能力。

立体治安巡防 扫除治安“盲区”

“三队一室”改革提出了“防范重于打击”的工作理念,突出了构筑治安防控网络的重要性。在改革实践中,宝塔桥派出所逐渐明确了这样的工作思路:一个科学严密的防控布局,一套合理有效的巡防机制,是构筑治安防控体系的两个关键因素。为此,派出所十分重视防范布局的设置和巡逻机制的规划,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走出工作新路子。一是缩小单位巡逻范围,增强巡逻密度频率。根据辖区面积较大、治安状况比较复杂的情况,派出所将6个巡逻片区细划成12个巡逻小区,将易发案、高发案的水关桥至幕府西路沿线、上元门至金燕路沿线、金陵小区沿线确定为重点地段,实行重点巡逻,尽力挤压犯罪空间。二是设卡盘查,动静结合,防守互补。派出所考虑到动态巡逻虽然对犯罪活动起到一定威慑作用,但仍不免出现巡逻空档,易给犯罪分子留有作案时机的实际情况,为了能更加有效地控制犯罪分子的案后逃窜,在交通要道口、居民小区主要进出口等处机动增设了5个治安卡点,加强盘查守侯,以弥补巡逻之不足。根据发案特点,采取上半夜加强巡逻、下半夜加强盘查的防控策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今年以来,派出所就通过守侯盘查抓获违反犯罪嫌疑人员25名。三是编织复式巡逻网络,辐射全盘照应全局。派出所针对不同区域的路况和治安属性,灵活机动地采取不同类别的巡逻方式,精心编织全方位、全天候巡逻防控网络。具体实行110巡逻车负责主干道,摩托车巡逻负责次干道,自行车巡逻负责街面主要街巷,步行巡逻负责社区内部。多形式的巡逻扫除了治安“盲区”,真正实现了全界面、立体式巡逻。

重视情报信息 实现指导防范

“三队一室”警务运行机制改革为推行情报信息主导警务战略提供了可靠的机制保障。在“三队一室”警务模式下,各警种岗位明确,职责分明,紧紧围绕“情报信息”这一核心内容开展工作。社区民警通过入户调查、布建信息员队伍,广泛收集各类信息,积极为现实斗争服务。今年以来,社区民警共收集涉稳信息72条,提供有效线索28条,导致破案42件,打击处理人员18名。2004年8月26日,社区民警刘加波在工作中获取一嫌疑人盗窃自行车的线索,刑侦民警寻线追踪,一举破获了陈卓(男,14岁)、汤庆(男,14岁)、殷新(男,14岁)等三人组成的盗、销一条龙的犯罪团伙。今年9月,社区民警刘加波因基础工作做出突出成绩而受到市局嘉奖。治安民警在巡逻防范、治安管理的过程中,注重收集各类治安信息动态,为派出所制定治安对策提供信息参考;刑侦民警大力加强特情队伍建设,针对一些突出性案件、重大案件开展情报攻势,取得刑侦工作的重大突破。2004年10月21日,刑侦中队根据特情提供的情报线索,一举抓获吸、贩毒人员呙克强(男,41岁)、刘永全(男,46岁)、赵莉(女,22岁)等6人。为了更好地推行“情报信息主导警务战略”,建立、完善情报信息分析研判工作机制,实现情报信息主导决策、引导实战,指导防范的目标,今年初,派出所建立了情报信息分析研判“日通报、周批评、月小结”的三级工作制度,每天通报辖区社会、治安动态信息,布署具体的工作任务;每周评讲辖区治安形势,确定下周方面性的工作重点;每月进行一次工作小结,同时对社会、治安形势进行全面深入细致地分析研判,对辖区治安状况作出科学评估,有针对性地制定各项工作措施,确保情报信息分析研判工作经常化、制度化、长期化。今年4月,辖区幕府西路发生多起因黄牛拉客、宰客而引发的抢夺案件。所领导及时对这一案情进行分析研判,并迅速制定整治对策。5月份,派出所连续三次开展专项集中整治行动,抓获嫌疑人28人,有力地打击了这一方面的犯罪。

7月1日,警务综合平台的开通为情报信息工作平添飞翼。情报信息服务现实斗争显得更为突出和及时。在警务平台开通的第二天,宝塔桥派出所就通过警务平台信息比对,抓获“三逃”人员一名。

实行目标考核 热情服务群众

改革能否取得实效,关键在于落实责任、实行绩效考核,建立科学合理的目标导向和奖惩严明的责任追究制度。为此,派出所依据市局目标考核办法,结合本所实际情况,根据民警不同的工作内容和职责,分警种设立考核标准,确立科学、合理、公正的目标考核办法。通过将警组考核与个人考核、月考核与季年考核、业绩考核与作风考核养成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对民警实行全方位的目标考核。派出所先后建立了工作、学习、内务、生活等方面的制度15项,实行制度管人、制度管事,使民警在业务工作、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有章可循,自觉规范言行。目标考核机制的实施,使民警在经济待遇上拉开了档次,也改变了以往“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大锅饭”局面,大大激发了民警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了积极上进、争先进位良好风尚的形成,促进了派出所全所工作目标的顺利完成。

籍“爱民月”、“万警大走访”、“万人看公安”等活动,宝塔桥派出所组织民警深入社区、走近单位,竭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办成事,重点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关心弱势群体,开展扶贫帮困活动,捐钱资助失学儿童、逢年过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近年来,全所共为辖区群众做好事110余件,解决重点、难点、热点问题20余件,受到了辖区群众的广泛好评。今年以来,全所共收到锦旗(表扬信)22件,辖区群众满意率达98%。

情报信息 警务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