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理论>警务探索>详细内容

警务探索

榆林市公安榆阳分局创新社会管理、推行警务改革的调研和思考

来源:陕西日报 作者:中共榆林市委政法委调研组 发布时间:2010-11-23 08:40:06 浏览次数: 【字体:

 

  一年苦战铺就一条改革新路,一年历练锻造一种创新精神。公安榆阳分局新一届领导班子自2009年9月组建以来,立足榆阳公安实际,上下一心团结进取,适时将“以打开路、打防并举”的总体思路调整确立为“1234”的指导思想,大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大胆推行警务运行改革,一举甩掉了榆阳公安长期低迷的后进帽子,从根本上扭转了榆阳社会治安的被动局面。在全省公众安全感调查中,榆阳区社会治安满意率由去年上半年全省第102位跃升到今年上半年第94位,去年当年前移了25个位次,榆阳公安工作满意度由去年上半年全省第87位前移到今年第61位;在全市公众安全感调查中,榆阳区社会治安满意率由去年上半年第12位跃升到今年全市第五位,榆阳公安工作满意度由去年上半年第10位上升到今年全市第2位;在今年上半年全市公安系统“创佳评差”考核中,公安榆阳分局被评为“优秀”等次,排名全市第一。一年来,公安榆阳分局的华丽转身和根本变化,得益于分局上下坚决贯彻上级公安部门创新社会管理理念、学习借鉴“广州经验”的生动实践,归功于分局领导毫不动摇推行警务运行模式和队伍管理机制改革的信心决心,取决于分局班子全体成员凝心聚力干事创业、广大民警竭心尽力忘我工作的艰辛努力。一年来,公安榆阳分局以创新公安工作、推动整体业务发展的具体成果,以提升人民警察公信力和人民群众满意度的实际效果,深刻诠释了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宗旨意识,自觉践行了维护榆阳稳定、服务全市大局的重要使命。
               
                “五项改革”激活全局工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真正建立起有力有序、互联互动、常态长效的动态管理机制,公安榆阳分局在去年集中开展为期100天“大侦破、大整治、大宣传”专项行动的基础上,从今年3月份起,着重创新警务运行模式和队伍管理机制两项改革,着力强化“治安大防控”和“队伍大整顿”两个重点,先后相继推出五项改革措施,逐步建立起一整套专业清晰、分工明确、相互衔接的工作机制和运行体系,有效激活了全局整体工作,有力维护了全区社会稳定。
  一、“四色预警”的指挥机制。按照“信息指导警务、预警导航巡防”的理念,在全市率先推行“四色预警”机制,由指挥中心在综合收集辖区所有发案情况和治安信息的基础上,动态设置各实战单位的警情常量,做到“每日预警、每周研判、每月分析、每季汇总”,并用“红、橙、黄、绿”四色标识预警等级,发布布警指令,指导基层实战单位合理用警,有针对性地开展巡防工作,加强对社会面的有效控制,掌握了治安防控的主动权。今年3月份新警务模式运行以来,刑事案件报警同比下降31%,“两抢”案件报警同比下降33%,其中城区“两抢”案件报警同比下降达41%。
  二、“五级巡防”的布警机制。本着由内及外、由小及大、由点及面的原则,着力构建“五级巡防”布警机制,第一级是以警务室民警为主体的社区巡防机制;第二级是以派出所民警为主体的次干道、背街小巷巡防机制,抽调100名巡警警力、配发66辆警用摩托车专门充实了城区五个派出所巡防力量;第三级是以巡警大队巡警为主体的街面巡防机制;第四级是以刑警大队民警为主体的出入城区卡点堵截机制;第五级是以公路沿线派出所民警为主体的城外巡防堵截机制,实现外围堵截屏障化。“五级巡防”机制,有效提升了社会治安的动态防控能力,而且确保在出现重大警情时,快速布控五级包围圈进行围追堵截,形成了治安大防控的“金钟罩”。今年鸳鸯湖“3.13”故意伤害案和榆阳国际大酒店“5.16”尚某被害案发生后,各警种按照“五级巡防”责任分工,立即展开合围布控,分别仅用半个小时和一个小时就将犯罪嫌疑人抓获归案。
  三、“职能归位”的用警机制。在推行新警务运行过程中,公安榆阳分局依靠全新的理念和专业的视角,注重明确局属单位的职责定位,注重强化实战单位的职能归位,明确打击犯罪的任务主要由刑侦、禁毒、经侦等专业队伍承担;派出所原则不下达刑事破案任务,主要负责防控降发案和基层基础工作;治安大队和机关其它职能科室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重点履行对基层一线单位的指导监管职能;逐一界定了“行业场所防控”的管理主体,彻底解决了“谁都管、谁都管不好”的问题。由于各个环节岗位明确、定位准确、归位精确,全局上下已经步入“人人关注发案、个个倾力防控”的良性工作轨道。在“天天严打”的持续凌厉攻势之下,全区猖獗一时的“两抢三盗”、恶势力、毒品、赌博四类违法犯罪得到有效控制,一度时期“打不胜打、防不胜防”的被动局面实现根本扭转,全区社会治安形势走向持续好转。2010年度,破获刑事案件6161起(其中破获年前积隐漏案件2859起),同比上升44.77%;逮捕1001人,同比上升56.65%;破获毒品案件123宗,同比上升136%,逮捕149人,同比上升112%,强制隔离戒毒947人,同比上升130%;破获“两抢”案件635起,同比上升43.99%;破获盗窃案件2423起,同比上升24.44%;摧毁特大赌博团伙45个,逮捕63人,行政拘留821人;打掉黑恶势力犯罪团伙6个,抓获犯罪嫌疑人61名,逮捕51人;特别是成功打掉被省公安厅确定为陕西省第一起由赌博滋生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案件、榆林市第一起涉嫌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案件的李飞黑恶团伙,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有效净化了全区社会治安环境。
  四、“全员考核”的奖惩机制。为了有效激发队伍活力、形成动态考核的长效机制,分局党委反复研究制定出台了全员岗位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和《实施细则》,将局属28个单位划分为两大序列、四类考核单位,实行每月动态考核排名,并将考核等次与发放公用经费、奖金和执勤津贴挂钩,按时严格兑现奖惩,目前已累计发放公用经费和奖励经费455万元。同时,对在连续两月、半年评比和年终总评中被评为后进的,严格规定了相应的处罚措施。在这一举措的强力推动下,局属各单位也对所属民警进行动态排名考核,根据得分兑现奖惩,在今年上半年工作考核中,一次性评出相对落后的民警27人,分别采取诫勉谈话等组织措施促动后进,全局上下已经形成了争先恐后的喜人局面,有力促动了全局业务工作的整体推进。
  五、“双向选聘”的激励机制。认真学习借鉴外地经验,积极争取上级重视支持,率先在城区五个派出所和刑警、巡警大队试行“双向选择”聘用机制,即由所(队)长聘用中队长,局党委发文予以确认;中队长聘用民警,一年一聘;落聘民警待岗3个月,再次聘用仍落聘的组织另行安排;先后共聘用39名中队长,1名中队长和1名民警在首轮聘用中落聘待岗。积极筹划建立《人才库》,拟将遴选出的优秀民警录入“人才库”进行动态管理,真正让吃苦者吃香、实干者实惠、有为者有位。认真举办“书香警营文化”系列活动,切实兑现分局党委“让民警满意”的承诺;扎实开展队伍集中教育整顿,切实加大警务督察督办力度,累计发出警务督察通报38期,整改通知书52份,调查谈话23人次,诫勉谈话34人次,大会做检查7人次,停止执行职务处理11人,解聘10人禁闭,一个风清气正、昂扬向上的榆阳公安新形象正在形成。
       
               “五个转变”推动全面提升
          
  “春发其华,秋收其实”。公安榆阳分局在创新警务运行和队伍管理机制过程中,由于推出举措切入点准、专业性强、关联度高,使得干警在思想态度、警务模式、职能规范、统筹协调、整体活力等方面的变化十分明显,成为推动分局各项工作全面提升的重要动因,全局上下已经迈开“走出低谷、走向新的起点”的崭新步伐。
  一、初步实现了局属单位自上而下思想统一步调一致的转变。一度时期分局干警士气低落、暮气低沉、思想低迷,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整体工作推进的质量和效果。分局新一届班子直面榆阳实际,调动各方资源,注重上下结合,推进内外联动,有效发挥了市区两级合力助推榆阳公安的潜在优势。在分局主要领导工作魅力、班子成员齐心协力、全体干警辛勤努力的共同感召下,分局上下初步形成了思想统一、步调一致、压力激发动力、动力焕发活力的可喜局面。
  二、初步实现了由被动反应型警务向主动服务型警务的转变。公安榆阳分局创新警务运行模式和队伍管理机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收效,就在于下好了先手棋,致力于构建由被动反应型警务向主动服务型警务转变的全新机制;积极探索和初步建立起了以贴近实战、贴近基层、贴近群众为根本要求的主动型警务机制,变“被动警务”为“主动警务”,变“全时警务”为“实效警务”,将有限的警力向案件高发时段、防范薄弱区域、群众最为需要的地方倾斜,控住点、巡住线、守住块、保住面。
  三、初步实现了分局内部所属科所队室“职能归位”的转变。公安榆阳分局在推行新警务运行模式过程中,紧紧抓住警种职能定位不清这一老问题,注重强化基层和一线单位的实战功能,注重科学合理有效配置现有警力资源,注重理顺和正确定位机关科室与基层单位的关系,注重解决分局机关实战能力不强、机关工作滞后于基层实际需要的问题,初步实现了局属科所队室的职能归位,有效解决了过去“打统仗、打乱仗、眉毛胡子一把抓、按下葫芦浮起瓢”的问题。
  四、初步实现了由突击局部向推动全局整体工作的转变。分局通过健全完善全员岗位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和《实施细则》,不仅明晰了全局上下每个环节和岗位的责权利,将工作任务分解到岗、落实到人,做到各个岗位和每个民警有职责、有要求、有标准、有方向;而且将推出的各项改革举措互相捆绑,围绕工作时效实施动态考核,促使各个岗位上的民警都要积极履行岗位责任,严格落实相应部署,有力地推动了全局整体工作。
  五、初步实现了依靠激发队伍活力提升整体工作水平的转变。公安榆阳分局紧紧抓住队伍建设和管理这个根本,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全体民警,真正使警务运行新模式成为民警履职尽责的指挥棒,使全员动态考核成为推动整体工作的风向标,较好地发挥了民警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解决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初步实现了“要我干”向“我要干”的质变。注重确立“基层出经验、基层出战果、基层出成效”理念和“心往基层想、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花”导向,鼓励基层首创促创新,激发基层一线单位创造性,为推动全局工作、提升整体水平注入了活力。
                     
               “五点启示”带来全新思考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公安榆阳分局在较短时间内,通过创新社会管理,推行警务运行模式和队伍管理机制改革,激活了全局工作,推动了全面提升,带给了我们全新的启示和思考。
  一、全警动员模式提升了社会公信力。无数事实雄辩地证明了一条铁律:向心力出凝聚力,凝聚力出战斗力,战斗力出公信力。一年来,公安榆阳分局一班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注解了这条铁律,同舟共济,共赴时艰,着眼于争取市区各级各方面的重视和支持,着眼于增进社会各界干部群众的理解和信任,着眼于调动全体民警特别是老民警的工作积极性,牢固树立“以有为争有位、以有位谋发展”的意识,不断推出“全警动员”、“全民皆兵”系列举措,以务实的作风和全
的业绩迅速打开了局面,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为深入推进各项工作创造了良好环境。
  二、警务运行模式提升了警令执行力。警令执行力建设既是检验警务运行管理成效的关键所在,也是公安工作整体水平得以提升的制胜法宝。公安榆阳分局在创新“四色预警”、“五级巡防”、“职能归位”等新警务运行机制过程中,正是着眼于“提升警令执行力”这个关键点,叫响了“警令执行力建设”这个关键词,促使全体民警做到“工作跟着警情走、动作跟着警令走”,共同实现“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人民满意”的最终目标。
  三、动态考核模式提升了内在驱动力。创新管理,说到底是创新对人的管理。公安榆阳分局在创新队伍管理考核机制中,以全员考核保证公平、以动态考核保证质量、以实时考核保证效果,通过实施精细、严格、规范的全员按月动态考核,有效强化了工作实时监督,促进了警务效能的显著提升;同时,将考核结果与一线单位和民警的切身利益挂钩,与评先选优、提拔任用、岗位调整挂钩,较好地解决了民警能动性和积极性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反向促进了队伍素质的全面提高。
  四、打防并举模式提升了治安管控力。公安榆阳分局创新警务模式和队伍管理机制改革,秉承了“向科技要警力、向专业化信息化要战斗力”的精髓,通过建立“四色预警”机制,提高了警务研判能力;通过构建“天天严打”的“大刑侦”格局,提高了精确打击能力;通过建立点线面互动、巡卡查并举的“大防控”机制,提高了科学防范能力;通过重点打击四类违法犯罪和重视群众关注的“小案”“小事”,打防并举,以防固打,有效提升了全区社会治安的动态管控能力。
  五、立体宣传模式提升了群众满意率。重视发挥媒体优势、不断深化立体宣传、全力助推公安工作,是公安榆阳分局创新警务运行模式和队伍管理机制收效明显的一条重要经验。公安榆阳分局新班子组建一年来,从百天集中整治行动的强大攻势,到提出“四个满意”口号的深入人心;从积极争取市区各级和社会各界的重视支持,到创新警务运行模式和队伍管理机制的理解配合;从强势宣传公开返赃大会的民心回归,到推出案件走访、入户回访、发放卡通宣传图片等各项便民利民措施的润物无声,可以说在一年的实战苦战过程中,宣传媒体如影随形,宣传工作功不可没。正是这种全方位、多层面、宽视野的立体宣传模式,强化了分局上下左右的良性互动,深化了和谐警民关系的有序构建,赢得了各级领导和广大干部群众的理解支持,有力地提升了公众对榆阳公安乃至全区政法工作的满意度。

创新社会管理 警务改革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