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邢台交警新型警务模式让交通事故快速处理
警保联动、警民联动、警医联动
交通事故快速处理社会化警务模式的推行
使事故理赔不再难,交通纠纷易调解,伤员救治更及时
过去在市区内,因汽车刮蹭这样的小事故,造成交通拥堵个把小时的现象屡见不鲜,车主往往也会因责任问题争执的面红耳赤。如今,一张《交通事故自行协商记录单》,只需短短的三五分钟时间,就能让拥堵的道路恢复通畅,而一名交通事故人民调解员则能巧妙化解司机之间的矛盾。
这正是交警部门正在推行的交通事故快速处理社会化警务模式带来的成效。
警保联动处理轻微事故
让保险公司为“私了”埋单
“这个轻微交通事故快速处理机制就是快,我俩今天上午到这里办理理赔业务,只用了不到一个上午就办完了。”昨天上午,在市交通事故保险理赔服务中心内,司机马小平告诉记者。
马小平所说的轻微交通事故快速处理机制,适用于无人员伤亡、单方直接经济损失小于2000元,且车辆双方均为参加“交强险”的交通事故。此类事故可实行“互碰自赔”、“模糊责任”,只要当事双方均负有责任,且责任无论大小,相关损失均可由各自参保保险公司赔付。
11日傍晚,马小平的车在邢州路与泉南大街交叉口附近与另一辆汽车发生碰撞,两车左前侧均有损伤。此情况恰巧被一位交警撞见,交警见事故不大,便建议二人启动快速处理机制,先将车停靠在路旁,恢复交通,随后又让二人签好《交通事故快速处理记录单》。由于当时服务中心已经下班,二人拨打交通事故自行协商报备电话和投保公司报案电话后,两司机于次日上午一起驾车到达市交通事故保险理赔服务中心,办结了相关定损、理赔等业务。
“推行了轻微交通事故快速处理机制,当事双方不需再为责任大小而争执,也不用等交警部门和保险公司到现场后才能把车开走,自己就能协商解决。”交警支队事故处理大队大队长管大江告诉记者,如今,在所有适用轻微交通事故快速处理机制的事故中,已经有近七成事故当事人通过该机制快速处理交通事故。
警民联动巧解交通纠纷
看咱田间地头的“土警察”
昨天,在交通事故调解室内,记者见到并未穿着警服的李村乡西北留村村民李尊法正在调解一起交通事故,只见事故双方剑拔弩张,情绪都非常激动。“咱们双方都不愿意发生这样的事儿,但现在事故发生了,我们更不能有违法的行为,这样根本不能解决问题。”经过李尊法的劝解,当事双方平静了很多,准备进行事故处理。
李尊法正是一名交通事故民调员。据了解,西北留村紧挨西三环,车流量较大,易造成交通事故,一些事故会涉及该村村民。“遇到交通事故,村民情绪往往比较激动,不利于解决事故,同时也容易阻塞交通。一有交通事故,我都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调解事故,很多村民现在称呼我为‘土警察’。”自从当上交通事故民调员后,李尊法已经成功调解了10余起交通事故。
像李尊法这样的“土警察”现在全市共有1768名,他们都是于去年10月份经过交警部门培训,并颁发合格证书后义务上岗,进行事故调解的。同时,全市还成立了交通事故人民调解机构、建调解站275个,交通事故人民调解网络已经初步形成。
“这些民调员也是普通群众,但都是村里的干部或较有威望的人,他们说的话让俺们容易接受。而且通过民调员调解的事故,一些处罚还可以执行较低标准。”调解现场,一位事故当事人告诉记者。
警医联动形成“绿色通道”
让事故伤员得到快速抢救
过去交通事故发生后,一些伤员因一时不能交付医疗费用而得不到及时救治,极易造成死亡、伤残。而前不久,交警部门与市人民医院、邢台矿业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邢台医专附属第二医院及邢台手外科医院签署了《道路交通事故伤员快速抢救绿色通道协议书》,保证不能及时支付抢救费的伤员,可使用医院垫付的费用先行接受治疗。
昨日,记者在市医专附属二院了解到,10月7日晚邢左路西太子井村附近发生一起交通事故,造成25岁的该村民吕某颅内出血,右腿骨折。受伤的吕某被迅速送往邢台市医专附属二院,但此时,伤者亲属不在身边,而伤者需要立即手术。针对这样的情况,市医专附属二院立即启动“绿色通道”,对伤者先行救治,及时为吕某做了手术。“幸亏手术及时,不然她会有生命危险。”为她主刀的医生告诉记者。
据了解,自“绿色通道”开通以来,4家医院共为50多起事故的伤者先行垫付药费进行救治。根据“绿色通道”的要求,在伤员不能及时交付抢救费的情况下,只要持有交警部门出具的事故证明,到达医院后就可享受到优先诊断和治疗。同时根据肇事车辆的保险状况,各医院应先行垫付5000—10000元的医疗费用,对伤员进行积极抢救,不得推诿、搪塞而延误抢救时间。而交警部门负责对医院垫付的费用进行追偿。
“交通事故中,很多伤员往往只因耽误了短短几分钟的抢救时间而死亡,现在有了这条‘绿色通道’,就能保证伤员在第一时间得到救治。”市交警支队事故处理大队队长管大江说。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