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公安机关深化和谐警民关系启示
今年以来,四川省公安机关积极进行新一轮的探索和实践,走出了一条具有本省特色的和谐警民关系建设跨越发展之路。如今,一股浓浓的警民鱼水情正处处溢满蜀中大地。“良好的警民关系是公安事业发展进步的源泉和基础,公安机关在这方面大有可为。”四川省公安厅厅长曾省权颇有感触地说。
如何在和谐警民关系建设的“瓶颈”上形成突破,使其持续深入地推动公安事业发展进步?四川省公安机关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早在几年前,四川省公安厅便确定了以资阳市公安局等为代表的七个示范单位,率先深入开展和谐警民关系建设试点工作。
如今,试点单位硕果满枝,更为全省公安机关提供了可资借鉴的“五大启示”,形成以点带面、以小促大、整体推进之势,在新时期公安工作科学跨越发展道路上迈出了重要而坚实的一步。
启示之:关键———从公安工作科学发展的高度来深化认知、谋划部署,并坚持从领导重视、组织发动、综合保障等方面务实推动、狠抓落实
如何深入推进和谐警民关系建设?做什么、怎么做?这道题看似简单,却考倒了不少公安机关和基层民警。“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可不是口号,随便喊两嗓子就行。”采访中,一位派出所民警对记者说。
在曾省权看来,要想做到警民“沟通无极限”,关键在于广大民警对和谐警民关系建设的重要性要有深刻认知,对其规律性要能准确把握。同时,如果不一心一意抓落实、潜心深入求成效,警民和谐也势必成为空谈。
资阳市公安机关是四川省公安厅确定的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示范点之一。在多年和谐警民关系建设中,该市公安机关起初也对如何开好头头痛不已,但在三次思想解放大讨论后,逐渐找准了自身的战略定位。同时,通过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的重视支持,资阳市公安机关建立起一系列社会资源高度整合的民生联动保障机制。如今,“早早闩门早早睡,莫听闲人讲是非”的社会治安现象一去不返,取而代之的是邻里守望、安居乐业的宁静和祥和。
走访中,记者发现四川省各级公安机关均不约而同地把提高思想认识放在首位,将和谐警民关系建设置于更高层面,形成了深厚的思想基础及有力的组织保障。成都、攀枝花、眉山等地公安机关更是不断明确措施、狠抓落实、严格考核,已建立起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启示之:前提———多渠道了解群众所思所想,多角度掌握群众所需所求,多方面回应群众所期所盼,赢得群众理解,收获群众信任
8月30日,两名维吾尔族同胞走进了资阳市乐至县公安局城东派出所,给民警陈代华送来两筐香甜的哈密瓜,并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说:“你是我们的汉族好亲戚、好哥哥啊!”
原来,来自新疆的吾斯曼江·艾山同几名维吾尔族同胞几个月前到乐至县城区经营烤肉、哈密瓜生意,偶尔会与别人发生纠纷。陈代华一接到他们的电话,便会马上赶到现场处理,并先后6次上门探访他们。久而久之,陈代华便成为了他们最信赖的“陈警官”。这一幕,正是资阳市公安机关始终坚持将“民需警应”作为和谐警民关系建设出发点和落脚点的真实写照。
可能有些基层民警有时候不理解,为什么付出了那么多艰辛和牺牲,到头来却没有换来百姓的一声“好”。对此,四川各级公安机关和广大民警积极调整思路,将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盼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重点用好接警处警平台、网络媒体平台、来信来访平台及社会平台等四大平台,认真了解掌握群众需求。
两年前,广安市公安局广安分局在互联网上建立了义工联盟QQ群,近300名民警自愿加入,利用周末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慰问敬老院老人等20余次活动。如今,警察义工真正惠及大众、深入民心。今年以来,广安分局大力倡导“民生警务”,围绕群众最关心的“小事、小案、小纠纷”力促“大和谐”。
近年来,成都青羊、广安、宜宾高县、达州开江公安机关也通过成立“察民意、解民忧”服务中心,纷纷在网上开设“建言献策”栏目。同时,建立“五位一体”网上公安局,推出“警民联系QQ”等多种网络媒体渠道,及时准确掌握群众需求。
启示之:核心———找准载体和抓手,将内容的“无形”转化成为“有形”,把措施的“务虚”转化成为“务实”
今年初,成都市公安局办证中心不断拓宽延展服务,仅为返乡群众办证的“绿色通道”就开辟62个,全力打造老百姓家门口的“办证中心”,零距离的服务得到了辖区群众的热烈拥护。近年来,成都市各级公安机关以警务室“4S”服务和办理事项“一窗式”服务为抓手,以《承诺、服务监督卡》为载体,使行政效能建设得到不断深化。
回顾2年多的和谐警民关系建设工作,四川各级公安机关紧紧围绕“为民”,重点抓好打防体系建设、公安“大调解”、行政效能建设、规范执法四个载体,在拓宽工作载体、丰富推进抓手上下功夫,以此不断巩固和扩大和谐警民关系建设的成果。
今年以来,德阳市公安机关以社会矛盾“大调解”为重要抓手,大力开展行政调解工作。目前,全市共受理行政调解案件4137件,调解成功3463件,成功率达83.7%,群众对公安工作的认可度和满意率大幅提升。而资阳、眉山、宜宾高县等地公安机关也利用“逢四说事”等载体,制作公安调解“一卡通”,积极开展“模拟调解”、“调解点评”,有效促进了矛盾纠纷化解。
南充、乐山等地公安机关则以执法回访机制为载体,进一步规范接处警行为,做到接处警案件件件有登记、有处理、有结果,有效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仅乐山市公安局市中分局便已回访案件300余起,群众满意率达97.3%。
启示之:基础———坚定不移地贯彻群众路线,最大限度实现警民良性互动,最大限度赢得群众理解支持
“警民关系好不好,请您来打分。”近日,上网搜索关键词“资阳、警民和谐”,便出现了多条关于“欢迎网民朋友参加资阳市公安机关警民和谐度有奖调查”的信息。对此,许多网民热情响应。网友“流泪的冰淇淋”跟帖说:“一定要认真对待,作为资阳的一分子,有理由关心!”普通老百姓当上“评分官”,还设置有奖调查———这是资阳市公安局探求警民良性互动推出的又一积极举措。
和谐的关系源于良好的沟通和深入的交流。为此,四川省各级公安机关和广大基层民警纷纷借鉴资阳等地的经验及做法,广辟警民沟通渠道,形成了警民互动互信、和谐与共的大好局面。其中,一些地方公安机关建立完善公安新闻发言人制度、警务活动传播机制等,始终把公安工作置于群众监督之下。同时,还依托警察艺术团等积极开展警营文化下乡等活动,进一步拓宽了警民互动交流的平台。
资阳、成都市公安局建立了说事制度,设立“公安公众信息网”,打造起集咨询、报警、求助、投诉等功能于一体的警民互动平台。达州开江、遂宁大英等地公安机关把每月9日定为“警民互动畅谈日”,开展警民谈心交心活动,极大地畅通了群众与公安机关联系的渠道。
去年年底,成都市公安局新都分局在“新都公安公众信息网”开通了15个“所长博客”,新都群众有了一个直接与派出所所长交流对话的平台。“服务群众永远在线”作为15位派出所所长的庄重承诺,逐渐在全区群众中深入人心。仅两个半月时间,所长博客的点击量累计便达到18万余人次,其中最高的木兰派出所已达1.8万人次。今年5月25日,木兰派出所所长慕伟在博客上撰写的一篇题为《今夜,我们不断出击》的博文,质朴、细腻地讲述出民警在抓捕一个盗抢犯罪团伙成员过程中的曲折艰险。“顶!写得不错哈!没想到警察也能文能武。”一位网名为“隐者”的群众这样留言。
启示之:根本———不断提高民警群众工作能力,自觉把公安工作扎根于群众之中,建立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近日,成都市公安局锦江分局办证中心在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户口清理整顿期间,日接待群众量达1500人次。民警工作量剧增,如何缓解办证压力并提升效率?“提速”成为关键。该局立足“一周练”,对民警开展了为期一周的业务素质培训,对身份证、市内移居等户口清理整顿期间增加最多的业务操作进行强化训练,并进行了考核,保证每名民警都能做到身份证办理1分半钟,简单的市内移居绝不超过3分钟,顺利完成了户口清理整顿工作。
公安姓“公”,民警姓“民”,公安民警是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主体。四川各级公安机关意识到大力提高民警的群众工作能力,才是赢得群众认可和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根本所在,并在日常工作中重点强化公安民警宗旨意识教育、公安机关纪律作风教育、群众工作方法教育。
其中,广安、乐山、遂宁大英等地公安机关积极完善《警容风纪管理规定》,搞好“七廉”教育,大力实施“作风整肃治理工程”,开展“规范窗口服务提升行业风气”相关主题活动,进一步树立公安机关良好形象。
而成都青羊、乐山、南充公安机关推行“战训合一、轮训轮值”及“三懂五会”教育训练,将群众工作能力纳入新警培训和晋职晋衔培训,建立警察战训基地,推行“全警开讲”,强化执法承诺、执法思想教育,切实提升了民警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得到群众广泛认可。
今年以来,达州市达县公安局在21个基层派出所中推行“一日工作法”,出台“每日30项必做基础业务工作”,明确民警每天、每周、每月、每季度、每年的工作内容,大力提升民警服务意识。这样一来,民警工作能力得到极大提升,群众满意率也直线上升。“以前怕见警察。现在是有什么困难,首先想到警察。”达县黄庭乡双石村村民刘庆华乐呵呵地说。(胡雪 杨茜)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