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理论>警务探索>详细内容

警务探索

扬州公安 创新催生“裂变”效应

来源:扬州网 作者:夏忠平 殷长庆 陈红华 王晖军 邹平 发布时间:2010-08-24 08:28:31 浏览次数: 【字体:

 

  一支队伍,以自己创新性的动作,正在深刻影响着一座城市。

  这支队伍有一个响亮的名字:扬州公安。

  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王少鹏说,扬州公安每一次创新的流程整合,就是一次从管理理念到管理模式的大飞跃;每一次创新的社会资源整合,就会带来一次裂变效应。

  流程整合的创新:公安工作由“普铁”驶上“高铁”

  在市公安局新大楼内,有一个全省率先成立的全市应急管理办公室,这里创新性地把治安、医疗、消防、交通等分散的社会应急资源,进行了互联互通和应急资源共享,做到110、119、122和急救120“四台合一”。它一改过去各种社会应急救助处置效率不高的弊端,使得公安机关可以突破职能所限,跨部门调动各类信息资源和应急救援力量,实现了城市应急指挥中心、公安实战调度中心、情报信息中心和防控体系龙头“四位一体”。今年4月,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孟建柱视察时,对扬州指挥中心“四位一体”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观念新、思路宽、工作实、成效好。

  这是我市公安流程整合创新的大手笔。不独如此,市公安局还率先在全国推行经侦工作全局化建设:通过全力打造信息共享平台,已初步完成与人民银行、国资委、审计等19个部门联网,实现信息实时更新、即时查询、全面共享,完善打击经济犯罪协调会商机制,逐步实现部门间协作从以个案协作为主到全面合作共同防控犯罪为主的转变,先后建立了反洗钱领导小组、打传机制、专家外援机制和大要案件侦办联席制等,形成了预防和打击经济犯罪的合力。去年根据市人民银行移送的一份资金流动异常的情况通报和人民检察院一份关于某机关财务科科长通过何家财将公款转移至境外的《移送函》,在人民银行反洗钱中心的大力支持下,成功地侦破案值达85亿元的何家财特大非法经营地下钱庄案,受到中央领导的高度关注。

  创新的流程再造整合,使得公安工作的运行,如同由“普通铁路”驶上了“高铁”。市公安局副局长常和平介绍说,今年5月,扬州公安下辖的高邮交巡警大队成立了交通事故处理服务中心,协调相关部门把交通事故保险理赔服务中心、人民调解委员会驻交巡警大队工作室以及人民法院交通事故巡回法庭统一纳入中心,集中办公,形成了融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于一体的交通事故调解新机制。近年来,市公安局不断丰富公调对接的内涵,拓宽公调对接的方式:与市综治办、市司法局联合下发《扬州市公安“110”接处警与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对接工作意见》,与相关单位密切配合,建立社会矛盾公调对接、交调对接、网调对接机制。交巡警部门与保险公司建立了调保结合机制,与巡回法庭建立了诉调对接机制,与法律援助中心建立了援调对接机制。截至7月底,全市基层派出所共建调解室126个,由乡镇(街道)和司法部门派驻专职调解员242名;4个市区交巡警大队、5个县(市、区)交巡警大队和12个交巡警中队建立公调对接工作机制;189个社区(村)警务室与社区(村)人民调解委员会实现对接。今年以来,共受理矛盾纠纷约10900起,调解成功10100余起,移交各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730多起。

社会资源整合的创新:管理由“独唱”变成“大合唱”

  在一家外贸公司工作的小吴去过许多城市,北至哈尔滨、长春,南至广州、深圳,“比较下来,还是扬州最有安全感。”这种安全感让她下定决心,彻底结束多年的漂泊生活,在扬州安定下来。“有安全感”正成为这座城市的居民们共同的感受,也成为创新扬州、精致扬州、幸福扬州的生动注解。

  2009年8月21日深夜,市区桑园北村发生一起持刀抢劫案,受害人被歹徒用刀刺伤多处,手机和现金被抢。广陵警方接到报警后,迅速启动重大案件应急处理和“关城门”预案,刑警大队、各派出所、治安大队等数百警力迅速行动,很快布下了天罗地网。案发仅仅9个小时,4名犯罪嫌疑人就被全部抓获。

  社会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市公安局不断整合资源,搭建起了社会管理大平台,变独唱为大合唱,社会管理的半径被拉长放大。市公安机关以“技防入户”工程为载体,指导银行、商城、影院等公共场所安装摄像头,编织了一张全覆盖的科技防控网络。目前,借助社会资源,全市已建成社会治安监控系统4150套,摄像机54942台,主要路口、重点部位的监控覆盖率达到100%。今年1月7日晚,扬子江北路与四望亭路交叉口自动取款机旁,一男子持刀砍杀一名正在取款的女子。案发后,扬州警方对中心现场的28个监控镜头、5200多小时的录像进行调阅,明确了犯罪分子的犯罪轨迹,最终锁定并抓获犯罪嫌疑人,整个过程只用了36个小时。

  社会化管理的外延不断拓展。市公安局以城乡社区警务建设为载体,开展邻里守望、看楼护院、村民互助联防、店面互防等群众性自防工作,实现“单元有人看、小区有人转、村屯有人巡、进出口有人防”。仅“红袖标”义务巡防队,就协助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455名,协破案件640起。

  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为安保工作提供了强力支撑。自2008年以来,市公安局连续两年进入市级机关目标考评和作风建设先进行列,公安队伍中涌现出了徐兆华、陈先岩等一批先进模范人物。今年1—7月,全市发生的重大侵财案件和命案全部破获。

  社会资源的整合还表现在流动人口管理的创新上。如何加强对流动人员的管理,是考验一座城市管理水平的试金石。市公安局积极探索流动人口管理新办法:在仪征某船厂,记者看到了一张外来务工人员“一卡通”。卡上印有单位、工程队(或车间)、工种、姓名、性别、户籍住址、暂住地址、公民身份证号码以及照片等信息。目前,仪征市共建成“一卡通”管理系统16个,发放IC卡2.4万张。仪征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种卡有三大好处:即时登记摸清底数,采集信息方便管理,主动服务保障权益。实行“一卡通”以来,该市共采集流动人口信息3.9万条,抓获嫌疑人员415人,破案337起。

  这张卡不仅是管理卡,也是工资卡和服务卡。什么时候发工资、数目多少,卡上都有详细记录。家住安徽阜阳的老张高兴地说,以前发工资都是层层转拨,现在都直接打到卡上,“中间环节减少了,包工头想携款潜逃都不可能了,我们打工就更放心了。”

  在邗江杭集,这种创新又体现在为“新市民”综合服务证上。凭“新市民”服务证,他们可以享受就业培训、身体检查、法律援助、子女义务教育、预防接种等多项免费服务。

  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公安分局则自主研发了“流动人口信息采集系统”,在辖区内推行“先办证后就业”的准入制度。该系统运行以来,共采集流动人口信息4万余条,背景审查5.5万余人次,发现并抓获各类网上逃犯32人。

  网络服务功能创新:打造永远在线的“二十四小时公安”

  社会环境和安保形势每天都在变化,如何让有限的警力资源发挥乘数效应?市公安局将创新的触角向虚拟社区延伸,实现网上受理、网上审批、网上办公。网络服务功能创新,打造了永远在线的“二十四小时公安”。

  江苏长青农化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定点农药生产企业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共使用丙烯醛、丙烯腈、氰化钠等9种剧毒化学品,月使用量500余吨,工作人员几乎每天都要跑公安局申购。自从市公安局治安部门“剧毒化学品安全监管系统”研发使用后,“坐在办公室内操作电脑就可以把审批手续办好”。目前,我市共有剧毒化学品单位165家、涉危从业人员1400余名。为实时掌控危险物品购买、使用及流向情况,提升危险物品动态监管水平,2006年治安支队自行研制开发了剧毒化学品安全监管信息系统,相关企业变上门申领为网上申购,改变了以前单次审批、手工开证模式,大大简化了企业的操作程序。

  近年来,市公安局依托公安门户网站,有效整合各类公安业务服务系统,不断拓展系统功能,构建开放式的网络服务窗口,为居民群众提供了便捷高效的网络化服务。该网站服务类项目共分全项目查询和一站式办理两大类。其中,网上查询囊括了114项服务项目,并按服务对象分类交叉发布,同时提供36种表格下载;网上办理汇集了入境、法制、治安、交通、消防、网警等14项业务内容。

  交通违章查询是市民查询最多的一个项目,系统每年提供查询150余万人次,只要输入车牌号码、驾驶证照等相关信息,违章地点、扣分情况等信息一目了然。

  市公安局还在全省公安系统率先建成“行政复议网上受理”系统,通过网上法理解释,不少申请对象撤销复议申请,去年被省政府授予“全省行政复议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扬州公安 管理理念 管理模式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