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东营市公安局推行警务巡防新模式
今年以来,山东东营市公安局按照“全警皆防、时空布防、油地联防”的工作思路,主动改革创新中心城区治安防范模式,注重运用数据信息精确指导警务工作,在时间、空间上科学布防,并辅以个性化奖惩评价考核机制,积极推行常态化、全时空“大巡防”新模式。
一、 数字化指导,实现警力跟着警情走
按照信息主导警务的理念,实施“数字化指导巡防”工程,通过组建三台合一的110指挥调度中心、信息情报中心、舆情应急处置中心,第一时间对警情信息数据进行研究分析,并建立实行警情日发布、周分析、月研判和重大警情随时通报制度,运用红橙黄绿四色预警系统,将各类案件发案规律和预警信息,通过网络、短信平台及时通报给各作战单位和巡防民警,巡逻民警打破警种界限和案件管辖权限,按照指挥中心的统一调度和预警信息及时调整警力部署和打防重点,形成了警情监测——分析研判——预警发布——指挥调度——精确打击——完善防控的信息指导警务模式,实现了“5分钟处警、10分钟支援、30分钟围堵”的快速反应联动。 4月25日,市公安局情报信息中心接省公安厅预警信息后,迅速对巡防作战单位和巡防民警发出指令,不到5分钟时间,成功抓获一名逃犯,成为全省利用“大情报”系统快速抓获犯罪嫌疑人的首个典型案例。省公安厅为此专门发来贺电。
二、时空化布防,实现无缝隙管控
(一)全警皆防,最大限度地布警街面。坚持把社会面作为治安防范的‘主战场’,不分警种、不分单位,全员参与、全警皆防,中心城区每天参与社会面巡逻的民警、协勤人员达1100余人次,基本实现了“百岗联动、千车巡逻、全警皆防”。
(二)分层布防,助推巡防模式升级。注重按不同空间层次精心布防,构建起点、线、面结合立体式的防控体系:第一层防线是中心城区23个治安巡区的警力分区划片24小时全天候巡逻管控;第二层防线是路面交警对治安秩序、交通秩序复杂路段,重点道路路口,学校,商业网点等实行划段巡逻;第三层防线是武警、特警在强化重点要害部位执勤的同时,重点加强夜间治安巡逻;第四层防线是机关民警对核心区域的道路、公共场所聚集区块、重点要害部位等节点进行巡逻防控;第五层防线是进出中心城区的治安检查站与巡区内巡逻力量配合联动,接受群众报警、求助,以及实施治安检查、堵截查缉等任务。
(三)油地联防,推行巡逻防控常态化。根据本市实际,通过与滨海公安局协调,油地警力科学衔接、无缝对接,细化巡防区块,明确相应职责,采取车巡、步巡、守点巡逻相结合的方式,构建了点线面相结合的立体防控网络。同时,改变原有阶段性、临时性巡逻,实行全天候常态化巡逻,形成了油地联合、全时空布警、准确打击防范的“大巡防”格局。
三、 评价式考核,实现奖惩分明
常态化巡逻防控机制是否有成效,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率是唯一标准。市公安局将巡逻防控工作纳入绩效考核,将巡区发案情况量化,层层落实分解到各警种、各部门、各县区、各派出所乃至最小作战单元,落实到每名巡逻民警身上,结合个性化奖励机制,严格落实奖惩。根据各巡区月均发案情况,确定防控效果考评指标,每月一排名、一通报,对巡区内发生的案件,根据巡逻时段和巡区划分,实行责任倒查,追究相关民警的责任。通过评价式考核,确保巡逻防范的最好效果,促进了群众安全感和满意率的大幅提升。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