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理论>警务探索>详细内容

警务探索

南京警方变革警务机制 守护城市平安

来源:南京日报 作者:芮庆华 发布时间:2010-07-18 09:51:37 浏览次数: 【字体:

 

    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治安形势日益复杂,警力却日显不足,这是国内许多城市面临的难题。在南京,1万余名警察与800万城市人口之比,低于国内很多城市,但南京的社会治安状况却一直排在全国同类城市前列。

  “用警如用兵,关键在于如何排兵布阵。”在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徐珠宝看来,南京以较低的警民配备比,取得现在这样的治安成果,关键在于有限的警力最大限度发挥了巡防作用。特别是自去年以来,我市警方着力打造时间上加快反应速度,空间上优化巡防布局的全天候、全方位新型警务机制,取得了明显成效。

  “4·18”劫案,引发警务机制变革

  一起街头抢劫案,成为这场警务机制变革的导火索。

  去年4月18日,一名取款女子在常府街农业银行取款后,遭两歹徒抢劫,致见义勇为市民一死一伤,案件在短时间内告破。

  这起案件在南京城引起极大关注。在以平安著称的南京,这种案件非常罕见。市公安局主要领导集体到案发现场和周边地区实地调查,意识到虽然南京警务运行机制总体比较成熟,但依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警察和犯罪分子在时间和空间上有时相差“半步”。

  在大量调研基础上,市公安局推出了新型警务机制。同样是那些警察,但巡逻的地点、时间都有所变化。徐珠宝打了个比方,“城市就是一个池塘,犯罪分子就是塘里的鱼。过去,我们在塘里布下固定网,但鱼并不会主动撞网;现在,我们的网不再固定,哪里可能有鱼出现,我们就提前布网。”

  在动态布警的同时,警方也对社区、外来人口聚集地等地区进行了定点布防。全市大部分社区民警的党组织关系都转入社区,加强社区警务,遏制社区里的违法犯罪苗头;在违法犯罪和治安问题比较突出的地区,警方实行挂牌督办,通过专项整治形成严打态势。

  在对南京火车站地区的整治中,警方发现火车站地区这一空间的“乱”,与周边小旅馆和出租屋集中区的“乱”有着紧密联系,拉客“黄牛”都要把人往这些地区拉。于是,警方组织对周边的小旅馆、出租屋进行了彻底整治,使他们没有落脚点,火车站地区治安明显好转。今年以来,警方还对娱乐服务场所进行了大规模整治,净化治安环境。

完善信息收集系统,局长可直接指挥民警

  警务机制改革后,南京警察人数没有变化,但应对治安由“被动式反应”变为“主动进攻式控制”。而要实现这种精确制导式的主动打击,情报信息指导是前提。

  为此,我市警方出台了系列措施策应支持警务变革。警方在全市发展了7万多名治安信息情报员,仅半年时间,就获取各类违法犯罪线索和情报信息1.6万余条。同时,监控探头、社区信息、市民举报……来自各种渠道的信息,都被汇总到市公安局指挥中心,全市巡逻民警根据警情的变化不断变动着巡逻地点和时间。

  怎么确保这些警力互相呼应,形成合力?警方建立了扁平化指挥体系,发生重大案情,市局局长可以直接调动指挥一线巡逻民警。

  以往,市局指挥分局,分局指挥派出所,派出所调动民警,命令逐级下达,案件的最佳处置时间有可能错过。为此,市公安局建立了扁平指挥应急制,要求重大警情信息必须第一时间上报,同时,警方依靠移动警务、短信发布、集群调度、视频调度等平台,减少指挥层级,确保处置警力第一时间集结到位。

  经过不断的实战演练,处置命令畅通无阻,我市警方已基本形成5分钟处警、15分钟支援、全市半小时包围、南京周边城市一小时联动的“四道防线”,确保重大案件发生后全城合围。

  盗窃抢劫案件下降,城市守护网越织越密

  新型巡防模式在去年下半年就打了一场漂亮仗。去年八九月份,我市发生系列撬盗汽车玻璃盗窃车内财物案件。警方根据这类案件出现的时间和地点,绘出一张易发案地点布防图,并调集警力有针对性地巡逻盘查,于当年9月8日凌晨在一停车场抓获撬盗案嫌犯。

  盗窃、抢劫等可防性案件的发案数多少,是检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最好标准。去年全市可防性案件较上年下降16%,今年以来又较去年同期下降11%。

  民警人数不变,排兵布阵变样。新型警务机制经过一年多实践,不断完善,正越来越明显地发挥着城市守护网的作用。

 

  本报记者 徐涛 本报实习生 马婉霜

变革 警务机制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