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警方成立公共关系领导小组 警务新政悄然推广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7时19分报道,昨天(13日)上午,北京市公安局“公共关系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揭牌,这是全国第一个省级公安机关的公共关系部门。“警方公共关系”是怎样的概念、离我们的生活有多远?
| |
细心的观众可能会发现,在《无间道》、《警察故事》、《陀枪师姐》等港产警察题材的影片和电视剧中,结尾都会出现这样的字样:感谢香港警察公共关系科的大力支持。公开警讯、听取民意、警务宣传,这就是警方公共关系部门肩负的使命。
香港是全世界最早拥有警方公共关系机构的城市,从1968年至今已经有42年的历史,香港警察公共关系科是什么样的机构,市民又是如何看待的?请听中央台驻香港记者孙松涛的介绍:
孙松涛:香港设立警察公共关系组,后更名为警察公共关系科。下辖“社区关系课”与“新闻及宣传课”。两个课下面又分设小组若干,如行政及支持组、接待组、警讯及青少年联络组、电视及电影联络组、新闻室等。这些小组根据分工,各自承担着诸如传授公关技巧、接听市民热线、防范青少年犯罪、回复公众投诉、提供警务新闻宣传稿件等工作。香港警察公共关系科整合了对外发布信息、宣传、沟通等功能,24小时为本地和海外传媒提供服务。它通过开展一系列公关活动,确保了市民对警队的信任,理解并支持政府的政策,同时向警察反映市民、社会的要求和期望,因此它不仅是警队的“形象大使”和“宣传大使”,也是市民与警队高层沟通的桥梁。我在采访中了解到,香港警察公共关系科得到香港市民的极大认可,认为拉近了市民与警察的关系。
除了香港,其他国家也在警察公共关系建设中投入关注:美国警方注重公共形象,经常深入社区了解民情,动员公众参加社会治安防范工作;英国警方注重与民众的沟通,通过各种公关活动,建立和维持民众对警方的信任和尊敬;新加坡警方则致力于提升警察的品牌,运用宣传引导公众观点。
北京市公安局局长傅政华亲自挂帅北京市公安局公共关系领导小组组长,他昨天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北京警方将开通微博与网民互动、设立和推广形象大使、开办警民互动基地、推进警务公开和警营开放,直面群众批评,赢得群众的理解和信任。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