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级公安机关创新社会管理新模式综述
编者按
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将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被列为三项重点工作之一以来,全国各级公安机关坚持开拓创新,积极探索实践,不断创新社会管理,着力破解社会管理难题。从实有人口动态管理到社会治安综合防控,从信息化警务模式到社会矛盾排查化解,各级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正是在他们的不断努力下,一个个社会管理难题正在迎刃而解,群众正在享受着公安机关的管理创新带来的方便与快捷。
今年3月15日上午,江苏省南京市“网上公安局”正式开通。这是一个能“办事”的网站:开通3分钟后,南京电信公司的员工赵先生第一个访问了“网上公安局”,他只用了几分钟时间,就更改了自己驾驶证的联系地址等信息。
赵先生说,“在过去,想办成这件事,必须去交警大队或车管所,没有一整天可办不成。”而这只是我国公安机关近年来大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江苏省公安机关注重运用信息化手段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着力推进公安信
安要素的动态管控,不断探索新形势下社会管理的新路子新方法,有力掌握了社会治安的主动权。
据了解,江苏省公安机关组织开展“平安祝福进万家”互联网预警服务工作,及时发布各类预警信息,宣传防范打击网络违法犯罪知识和技巧。全省13个市已全部完成“平安祝福”窗口建设,覆盖宽带用户700余万户、网吧上网终端30万台、门户网站和网络应用24家。
针对网民反映强烈的虚拟财产保护问题,上海警方试点开展了虚拟财产被侵害案(事)件查处的“绿色通道”。此外,上海警方还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网上违法犯罪突出问题,组织开展专项整治工作,有效地净化了网上文化环境,维护了网上治安秩序。
人口管理创新破解老难题
在城市化进程中,不少城乡接合部成为流动人口聚居、治安情况复杂的治安“洼地”。
北京市公安局积极适应城乡一体化建设要求,着力破解城乡接合部防控难题。今年3月以来,北京市公安局大兴分局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在西红门镇金星地区的16个村庄试点推行社区化管理模式,于4月底初步完成正式启动。
北京市公安局以城乡接合部流动人口聚居区整治为突破口,本着分所、建站、增编的原则,规划建设中心警务站62个,创立了以“户籍派出所+中心警务站+社区警务室”为特征的警务管理模式,全面落实实有人口管理、安全防范、矛盾纠纷化解等职责任务。
2009年,河南省曾将10个社会治安存在突出问题的县、市、区作为重点整治地区。2010年,河南省公安机关再次将200个城乡接合部、城中村等一些软弱涣散的基层组织列为社会治安重点整治地区,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社会治安问题入手,集中开展大走访、大调查、大整治。
化解社会矛盾成为全警战略
当前,我国社会矛盾多样、复杂。各级公安机关把社会矛盾化解作为全警战略,采取多种措施促平安和谐。
四川省公安机关从省厅到基层派出所,各级都建立了矛盾化解工作专门机构,使全省公安机关调解工作得到有效衔接。“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通过实施全警调解,四川省公安机关基本上构建了全面覆盖的大调解网络体系,开成了公安调解合力。今年以来,四川省公安机关共调解矛盾25万件。吉林省公安机关依托综治中心,利用多部门联合参加的“N+1”工作模式(公、检、法、司等职能部门加上相关单位),推进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多种手段化解矛盾纠纷工作,最大限度地把矛盾解决在基层。
天津市公安局建立了“四级接待群众来访制度”,市局、分局、派出所、社区和驻村民警,每月定期接待群众来访。2003年以来,其接待受理群众反映问题9.4万次,办结率达93%。
实践证明,我国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在公安机关的不断努力下,一个个社会管理难题正在迎刃而解,群众正在享受着公安机关的管理创新带来的方便与快捷。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