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警方首个信息化讯问室南京建成
近日,江苏警方首个信息化讯问室在南京市公安局栖霞分局尧化门派出所建成并投入使用。讯问室与江苏警务“大平台”对接,实现了讯问活动在公安网上现场直播。日前,记者来到尧化门派出所进行了实地探访。
审讯过程现场直播
同步录音录像,所录数据无法更改和编辑
讯问室位于相对封闭的办案区内,讯问时,非办案人员不得入内。室内的硬件设施,包括房屋的长、宽、高、墙面包装、桌椅摆放等,严格按照江苏省公安厅制定的标准执行。与一般讯问室不同,它安装了先进的同步录音录像和监控装置,音视频数据实时存储,同步刻录备份,这些数据无法更改和编辑。案件移交检察院时,审讯内容连同刻录的光盘同步移交。
办案民警为记者演示了讯问室操作系统:打开电脑,进入远程监控系统,登录后,屏幕上立即弹出一个文字对话框,继续往下操作,会出现多个视频通道,点击显示图像画面,多角度、全方位反映讯问室内的情况。两个主视频指向讯问民警和被讯问人员,实行双画面显示。
音视频资料可以异地同步调阅,笔录数据也可以异地同步调取。存入系统的历史数据,则可以通过系统软件控制,随时进行查询。
“相当于网络视频直播,只要能链接江苏警务‘大平台’,得到授权,登录系统后就可以同步观看讯问室内的审讯情况。目的就是用这种方式,让讯问活动透明化,经得起阳光的照耀。”栖霞分局法制科科长周华明说。
强大的后台支撑
与警务“大平台”对接后,可以为讯问活动提供有力的智力、信息支撑
周华明告诉记者,讯问室最初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刑讯逼供,促进执法规范化。但当讯问室与江苏警务“大平台”对接后,他们发现,讯问室具备了更加强大的功能。
通过视频直播互动,可以为讯问活动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尧化门派出所副所长翟宗兵说,遇到重大案件,对嫌疑人进行审问时,派出所、分局领导以及省市公安机关领导、专家可以通过网络实时观看审讯情况,并通过文字对话框与审讯民警交流,提出针对性指导意见。
“大平台”还为讯问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信息支撑,让走向死角的审讯峰回路转。几天前,派出所接报,计算新村小区内一窗户被撬开。嫌疑人高某落网后,被带至信息化讯问室审查。高某身上只有一部手机再无其它可疑物品,他拒不承认作案,审查也找不到突破口。后台指挥员通过网络远程观看后迅速研究审查策略,首先指挥一路侦查员调阅事发地周边监控录像,图像显示当晚一个黑影翻越围墙、潜入案发小区;再将高某的信息输入“大平台”,通过检索发现,高某曾使用同一手段盗窃两台笔记本电脑,且3个月内在南京有8次住宿信息和157次上网记录。落网前,高某投宿辖区一家旅馆。指挥员指令另一路侦查员与旅馆联系,获悉高某的部分物品还在旅馆。随后,侦查员在其行李中发现钱包、手机和数枚纪念币,再经“大平台”查询证实均为被盗物品。在铁证面前,高某不得不交代入室盗窃作案7起,案值5万余元的犯罪事实。
民警执法理念随之转变
执法不规范的投诉少了,同时也有利于维护民警的正当、合法权益
“信息化讯问室无疑在打击犯罪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由此带来的民警执法理念的转变,则更为可贵。”周华明介绍说。
对此,民警徐国栋深有体会。他说,在讯问嫌疑人时,至少发生了4点变化:讯问之前列提纲、进室前整理警容、戒掉了“口头禅”和苦学法律知识。“讯问现场直播,很多人在看着我们。所以,警容警貌必须良好,讯问不能信口开河,对嫌疑人绝不能动粗,不文明的口头禅必须戒掉。”
在案件移交检察院时,讯问内容刻成光盘同步移交,这也促使民警必须提高责任心,确保讯问质量和笔录质量。
“民警执法理念的转变,带来的结果是执法不规范的投诉少了,嫌疑人翻供少了。”不久前,辖区内一家公司发生盗窃案,被盗现金2万余元,民警现场提取一枚指纹,并据此抓获犯罪嫌疑人、曾在该公司当过办公室副主任的魏某。审讯时,魏某供认不讳。但当案件移交检方时,魏某突然翻供,谎称警方诱供。由于除了那枚指纹没有更多的现场证据,魏某的“申辩”对定罪十分重要。检方仔细观看了警方审讯光盘,认定警方不存在诱供和其他违规行为,最终,魏某被检方以涉嫌盗窃罪向法院起诉。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