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理论>警务探索>详细内容

警务探索

上海警方多管齐下推进警察公共关系建设

来源:人民公安报 作者:方培 发布时间:2010-06-17 07:51:16 浏览次数: 【字体:

 

 

    【创新之举】

     警察公共关系,不仅仅是单纯的宣传、传播,更是警方与民众间的互动和理解。近几年来,上海警方着力加强警民沟通,推行警社合作,强化沟通、合作和危机管理意识,努力把警方关爱的阳光照进市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尚警》专刊:用时尚的方式讲述警察故事

    5月3日,正在上海轨道交通7号线长寿路站执勤的民警杨鸿玲发现,自己为“老外”指路的照片上了彩色画报《尚警》,即将退休的她很珍惜这份精美的专刊,表示要好好珍藏。

    3月3日,上海警方与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i时代报》合作创办了《尚警》专刊。专刊依托《i时代报》的采编、印刷、发行力量,在各轨道交通站点、200余栋商务楼、公安机关对外窗口免费发放,每期发行量达50万份。《尚警》目前每月2期,以时尚而直观的方式反映安保民警风采、平安志愿者精神风貌、警方高科技警务装备和技术。

    2009年年初,上海警方建立了四级警察公共关系组织架构,市公安局成立了警察公共关系建设领导小组,市长助理、公安局局长张学兵任组长,政治部宣传处负责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全市18个公安分(县)局均建立了警察公共关系科,各基层科所队的教导员担任联络员。目前全局共有宣传岗位专职民警280多名,各单位建立了包括“防范伴你行”移动电视节目在内的固定栏目等95个。

    “公民警校”:让更多的市民走进警营

    5月22日,上海世博局员工小张终于见到了向往已久的警用直升机,在蓝白相间的直升机前留了很多影。其实,这只是上海公民警校近期的活动之一。3月20日,上海公民警校举行了揭牌仪式暨首期培训班开班典礼。来自上海世博局、市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的100位员工成为第一期培训学员。“公民警校”最早源于英国,1977年,英国一所警察学校开设了面向公众培训的课程,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负责组织该项目的钱月明介绍说:“上海公民警校以警民沟通、协作为主题,个人防身术、消防应急及逃生技巧、公民防卫技能和突发案事件应急处置等讲座让学员们受益匪浅,市民们更加理解和支持警方工作,对预防犯罪、维护治安、密切警民关系,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东方讲坛”:百姓点单,警方配菜

    吴先生是虹桥地区一家外资公司的保安经理。5月27日下午,他在古北路一会议室参加了“东方讲坛·以案说防范,共建平安城”系列宣讲活动《商务楼安全防范管理》讲座,新虹桥治安派出所余荣强警官的精彩演讲让他收获不小。

    东方讲坛是上海公益性宣讲平台第一品牌。上海警方重视整合运用警方品牌资源和公众活动载体资源这两种资源,尤其强调警社合作。上海警方从2007年5月起,就开始了与东方讲坛的合作,并且采取“百姓点单、公安配菜”的形式,每年围绕市民需求和社会治安特点设置不同主题,组织不同层面民警深入群众中宣讲,直接听众逾60万人次,二次传播受众近千万。

    从3月27日起,2010年度“以案说防范,共建平安城”系列宣讲活动正式启动,上海警方将在世博安保工作期间,组织开展4轮全市范围的防范宣讲活动。

    “网络互动”:公安机关领导走进聊天室

    “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倾听民意、关注民安,争取社会公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是上海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的一大亮点。”上海市公安局政治部主任俞烈说。

    2009年1月7日,上海市市长助理、公安局局长张学兵以“新春话防范,携手筑平安”为主题,与广大网友展开网络交流,就平安世博、爱民实践、公众安全等问题互动。4月23日,张学兵局长还应邀参加了人民网《强国论坛》在线访谈活动,居该网站每周网友热评新闻榜前列。在此后的“社区警务网上行———上海公安领导与网友面对面”中,众多公安单位的领导纷纷在网上亮相。

    “局长网络互动交流”已实现常态化,上海警方充分借助社会资源,与东方网展开合作,话题涉及重大警务改革、警务信息公开、社会治安热点等多方面。2009年共举办互动交流16场,有400多万人次参与,网友提出4000余条意见和建议。今年,又以“建功平安世博”为主线,邀请了上海优秀女警代表陈峥等与网友们进行了多次交流。

上海警方 警察公共关系建设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