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城铁门槛--记昆明车站派出所警务查缉站
--记全国禁毒先进集体昆明车站派出所警务查缉站
毒贩在昆明警务站落网(郑红摄)
缴获的毒品和毒资(郑红摄)
这是一支由22名年轻人组成的先进的团队,也是一支光荣且英雄辈出的团队。从2001年建站以来,昆明车站派出所警务站共查获各类刑事案件6659起,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7312名,缴获各类毒品878.292千克,查获各类枪支68支、子弹1178发,假币143.675万元,查获网上逃犯244名,解救被拐妇女、儿童41名。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公安基层单位”、“全国禁毒先进单位”、“全国扫毒行动先进集体”等荣誉;连续六年被团中央、公安部授予“全国青年文明号”;先后涌现出2名“二级英雄模范”,4名一等功臣,14名二等功臣,95%的民警荣立个人三等功;荣立集体二等功2次、集体三等功3次。
昆明车站派出所警务查缉站不仅使境内外贩毒分子闻风丧胆,也使屡屡抱着侥幸心理的闯关者沉戈折戟,后悔当初。其严密的查缉,骄人的战绩和所处的地理位置,被同行誉为“春城铁门槛”。成立9年来,警务站以“发挥堵源截流优势,构筑缉毒钢铁屏障,建设一流队伍、争创一流业绩”为目标,全面贯彻国家禁毒方针,认真落实上级工作部署,充分发挥站车查缉主战场优势,铸起了一道犯罪分子不可逾越的钢铁屏障。
以静制动,探索查缉工作新方法
昆明火车站派出所警务查缉站同时被云南省公安厅编定为第十三警务查缉站。查缉站现有民警22人,其中党员16人、团员4人,全部都是大专及本科以上文化,是一支年轻而富有朝气的队伍。
为体现缉毒队伍的专业性水平,警务站针对不同时期毒贩“包裹夹带”、“食品藏匿”、 “隐蔽部位捆绑”等贩毒新手段,不断探索贩毒规律,自发研究采用“七大方法”破解毒犯怪招。这七种查缉方法,已被作为典型经验在全国公安缉毒工作中加以推广。有着“巾帼铁警”之称的查缉队副队长任秀虹,在铁路禁毒前沿战斗了9年的她共查获毒品案件811起,缴获毒品 187公斤,多次荣立战功,其骄人的战绩在全路乃至全国公安战线女警中都名列榜首,并获得了全国公安二级英模、火车头劳动奖章、云南省公安战线和全路缉毒能手等荣誉称号。在潜心研究警务站制定的公开查缉“七种方法”的基础上,任秀虹还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三多一勤” (即多观察、多盘问、多检查)查缉法,这套查缉法也成为了她工作中捕获犯罪嫌疑人异常细节的有效方法。
在苦练查缉基本功的基础上,警务站还积极发挥“传、帮、带”的作用,提高整体查缉能力。查缉经验丰富的民警将自己总结的查缉经验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其他同志。其中二级英模任秀虹、张立文独到的查缉方法独树一帜,屡见成效。经过长期的工作实践,他们和警务站的战友们一道,归纳总结了缉毒“十二必查”法。在禁毒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该站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有效打击了毒品犯罪。长期的经验积累和对犯罪规律的认真总结,使得警务站的大部分民警均具备了“特异功能”,民警们无一不在研究和总结犯罪的规律和特点,譬如:毒品走向、籍贯、口音穿着、行为、仪态、举动、行李、物品、佩戴的首饰等等,许多人连想都想不到的规律他们都在琢磨,并收获颇丰。
以点带面,实现查缉工作新突破
针对毒品查缉工作中存在的“查缉重点有局限,查缉工作有盲点”的问题,警务站着力在拓宽站区查缉工作的广度上下功夫,将查缉工作延伸至昆明站长途汽车站、中铁快运,成功开辟了站区查缉工作“第二、第三战场”,改变了查缉站“一枝独秀”的工作局面,实现了站区查缉“多点开花”的新突破,使昆明火车站站区逐渐形成查缉毒品的整体战场。昆明铁路公安局的毒品查缉历来名列全路前茅,而昆明车站派出所警务站的毒品案件数每年均占全局的65%左右。通过查缉获取线索,为公安局开展专案侦查创造了条件,全局90%的专案线索来源于警务站,其中最突出的是公安部挂牌督办的2007年“8.11”利用特殊人群贩毒专案和2008年的“2.20”跨国贩毒案。警务站的民警们忠实履行着“在岗一分钟,认真查缉60秒”的承诺,在查缉毒品案件中屡建奇功。2009年6月23日,民警们在昆明火车站行包房从一件品名为“茶叶”的蔬菜箱内查获了毒品20.315千克,经过深挖细查,成功摧毁一个贩毒团伙,此案成为警务站的民警迄今查获毒品数量最多的个案。
担负着禁毒工作第三道防线的重要使命,同时在铁路禁毒人民战争中扮演着主要角色的昆明车站派出所警务站,在与犯罪分子一次次的战斗和较量中,展示了作为,获得了首肯。2009年 月31日在全国禁毒堵源截流战果综合排名中,警务站名列全国158个站点第一,受到了公安部通报表扬和铁道部刘志军部长的高度赞扬。
以不变应万变,确定查缉工作新重点
作为铁路公安机关查缉毒品的“前哨”,昆明站派出所警务站按照公安局“以缉毒为龙头,缉枪、缉爆为重点,缉逃、打拐为依托”的工作思路,立足铁路站车,不断研究毒品犯罪活动的新规律,加强查缉队伍建设,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调动查缉民警工作积极性,进一步完善查缉机制,促进缉毒效能。警务站建立了一整套切实可行的查缉工作机制,施行“末位淘汰、择优试岗”工作制度。在全所范围内挑选业精技强的优秀民警到警务站进行查缉工作试岗,经过一段时间实践,查缉成绩优秀的民警留在警务站专司查缉工作,成绩不理想的仍回原岗位工作。此举营造了“人人是形象,人人当先进,人人作贡献”的良好氛围,激发了民警们不断深挖自身潜力,提高查缉成绩的工作动力。
受毒源地“金三角”的影响,昆明火车站成为毒贩贩运毒品“外流内散”的首选。针对犯罪嫌疑人不断地变化新的犯罪方法,警务站始终以“打击违法犯罪的决心不变、力度不减”的“不变”应对万变,确定了“严守警务站、严控行包房、严防站区面、严卡汽车站”四严查缉工作新重点,不仅从警力上给与保证,而且从装备、设施上给与政策倾斜,24小时不间断、全天候地开展全方位的查缉工作。警务站自建立以来,平均每日查获毒品2起,2010年1月11至12日,创下了二日查获13起毒品案的纪录。
以智制胜,展现查缉工作新作为
昆明火车站是云南连接省内外最大的一个陆路口岸,每天发送旅客3万余人,而要在这川流不息的旅客中识别毒贩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在每天10多个小时的工作中,在短短20米的通道距离内,在稍纵即逝的瞬间,在潮水般的人流中,要准确无误地分辨出可疑人员,不仅需要民警敏锐的洞察力、果敢的判断力,更需要一种以智制胜、与嫌疑人斗智斗勇的睿智和胆识。为此,警务站必须以一种较为科学的管理来提高查缉效能,从而展现作为。派出所由6名所领导分别包保6个队,与民警共同开展查缉、追逃工作,结合每个队的人员、分工不同,制定出不同的查缉方法,努力提高查缉效能,对每名民警工作状态,岗位分工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采取调整民警作息时间、由队(警)长包保负责、所领导随即抽查的方式,提高查缉民警薄弱时段的查缉工作效能。2007年1月31日21时,查缉队队长张立文在对一名形迹可疑的进站男子进行安全检查时,这名男子欲行反抗,张立文眼疾手快,顺势将其一把按倒在地,当场从其身上查获仿六四式手枪3支,冰毒718克。公安局随即成立“1.31”专案组,经过30天专案侦查,成功打掉一个特大制贩枪支、毒品犯罪团伙,捣毁非法制枪窝点5个,抓获涉案人员64名,缴获各类枪支31支,切断了一条由云南向内地贩卖枪支及毒品的地下网络,铲除了危害社会安全的一大祸患。
一次次灵魂的拼搏,一场场殊死的较量,不仅使境内外贩毒分子闻风丧胆,也使昆明车站派出所警务查缉站的民警越战越勇,越战越强,禁毒人民战争任重道远,但他们始终以以高昂的斗志、满腔的热忱捍卫着“春城铁门槛”的美誉。( 郑红/图)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