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现代警务工作模式 服务平安和谐“首善之区”
——专访南宁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廖洪涛
在南宁市公安局为民服务日活动中,廖洪涛上街向市民分发安全手册。
3月20日至29日,公安部在北京举办了一期全国地市公安局长专题培训班,自治区公安厅组织全区14个地市公安局局长参加了此次培训。作为首批参加培训班的学员,学成归来的南宁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廖洪涛以“创新现代警务工作模式,服务平安和谐‘首善之区’”为主题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记者:廖局长你好!作为首府公安局的局长,又是广西学员的领队,您在此次学习中有什么感受和收获?
廖洪涛:要说此次学习的收获,可以用“答疑、解惑、授道、激昂”八个字来概括。作为地市公安局长,能够聆听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孟建柱和其他部领导讲课,能够与全国470多名地市公安局长朝夕相处、共谋发展、共同提高,是一次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此次培训的课程紧紧围绕“三项重点工作”、“三项建设”等中心工作,十分注重学习内容的开放性、高端性、前瞻性、实用性,做到了我们缺什么知识就讲授什么知识,指导作用非常强,既解答了我们在以往工作中的一些困惑,使我们对当前维护社会稳定形势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同时又传授了新的知识,抓住了事关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长远发展的关键问题。通过培训使我们的工作思路更清晰了,干劲更足了,更坚定了我们带出一流队伍,创建一流业绩的信心。
记者:作为广西首府,南宁的维稳任务异常繁重,都说“南宁稳,全区定。”那么,南宁警方是如何做好维护稳定、推进化解社会矛盾工作的?
廖洪涛:去年,南宁市获得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称号,这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今年春节,孟建柱部长在南宁考察时指出:“南宁的治安很好,生活在南宁很幸福。”孟部长的话既是对我们工作的褒奖,更是对我们的鞭策。
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是公安机关依法履行职责,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公安机关践行执法为民思想的一个重要体现。我们通过探索化解社会矛盾新途径,建立化解社会矛盾新机制,听民声、访民意、察民情,千方百计缓解、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努力把矛盾和问题化解在第一现场。把走访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变成广大民警的自觉行为,以实际行动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
我们在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工作中,着重创新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机制。我们继续组织开展“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对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进行大排查,对各种矛盾纠纷进行大调处;继续推进“五级五长接访”和“公安信访超市”两大信访工作机制的落实,将信访工作的关口前移,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信访案件的发生;建立和规范派出所的调解室,完善“三级限时调解”制度。我们下一步还要通过教育培训,让广大基层民警树立化解矛盾也是执法活动的理念,让民警熟练掌握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的方法和技能,把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把矛盾化解在基层。
在化解社会矛盾的同时,我们也在大力加强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加强公正廉洁执法,进一步提高公安队伍执法水平和执法能力,避免因为执法的不规范引发新的社会矛盾。记者:警力不足是当前困扰公安机关的一大难题。警力不可能无限制增长而治安与维稳任务繁重的现状将长期存在,您对科学用警和改革警务模式对缓解警力不足方面有何对策?
廖洪涛:破解难题的能力是地市公安局局长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的确,警力不足的问题对南宁市来说显得尤为突出。目前全市(含六县)警力与常住人口比为万分之十点六,与公安部万分之十五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每年在南宁举办的“两会一节”以及其他一些重大的节庆活动的安保工作,都动用了大量的警力。特别是“两会一节”期间,每天用警达1.8万人次至2.2万人次,我局7000多名民警超负荷运转。
在警力紧张和维稳任务繁重的情况下,我们采取三项措施缓解警力不足的问题:一是政府出资聘用保安队员、巡防队员作为辅警力量,不参与执法活动,只做协警工作;二是广泛发动群众出资出力,落实群防群治措施,解决防控力量不足的问题;三是积极争取推行文职人员聘用制,保证更多的警力充实到执法实战岗位上去。
在强调科技强警、科学用警同时,我们更要关爱民警。严格落实从优待警政策,多渠道关爱民警的身心健康。我局每年定期组织民警进行健康检查,及早发现和防治民警的健康疾病。我们还在广西率先建成了民警心理健康训练基地,及时解决民警的心理健康问题,使全体民警保持一个健康、积极、亲民和谐的心态投入工作。
记者:信息化建设是今年公安工作的重点之一,能不能介绍一下今年你们在信息化建设工作方面的一些做法和成绩。
廖洪涛:自去年10月以来,我们加大对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力度,重点建设了“大情报”信息系统。在全局掀起了信息大会战的高潮,提前完成了我局情报综合应用平台的搭建工作,实现了平台的门户功能展示、多库智能查询、动态轨迹分析、情报信息采集管理和分析研判、警情案情态势分析、平台运维管理等功能。同时,结合面向群众的业务窗口单位的工作实际,开发电子警探客户端,大大提高了窗口单位办理业务的效率和质量。自今年1月15日南宁市公安情报信息综合应用平台正式启用以来,市局情报中心已通过该平台发布预警信息5874条,抓获网上在逃人员47人。3月25日,我们成功完成了与上级公安机关情报平台的数据联调,在广西各市中率先实现了与公安部、自治区公安厅公安情报综合应用平台的联动。这标志着我局“公安情报综合应用平台”建设水平已经迈入了全国先进行列。
去年10月,在公安部开展的“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重点项目——全国警用地理信息基础平台应用技术研究与规模应用工作中,我们以优异的成绩,成功被公安部选定为全国警用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八个试点示范城市之一。我们发扬了“硬件不足软件补,软件不足精神补”的精神,以超常的决心干劲、超常的精神状态、超常的工作力度开展此项工作。为确保信息的充实丰富和数据的真实有效,从去年11月底开始,我们统筹兼顾,科学、合理地分配警力开展数据采集工作,只用了短短30天的时间就采集录入20多万条标准地址信息,信息录入量位居全区之首。今年3月下旬,我们的警用地理信息基础应用平台顺利通过了公安部项目办的测试。
记者:随着社会的转型和群众思想观念的转变,警民关系与五六十年代相比已经发生了改变,您是如何看待当前的警民关系?又是如何开展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工作的?
廖洪涛:我始终认为,公安机关的根本宗旨没有变,警民关系的根基没有变。所变化的,是群众对我们的期待更高,这就鞭策着我们不断地改进工作,以更完善的服务来适应群众的需求。因此,当前公安部提出加强“三项建设”,把和谐警民关系建设提高到了新的战略高度,我认为这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近年来,我局一直致力于和谐警民关系建设,通过推行顺民意、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的“四民”工作法提高、改进我们的服务,努力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我们不断加大对群众反应强烈的多发性侵财案件的打击力度,保持了社会治安的持续稳定。公安民警作为和谐警民关系建设的主动方,随着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做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也应随之改变,基层民警除了要学会“推销自我”、“上百家门,知百家情,办百家事”来争取群众理解和支持外,还应针对城市人群被钢筋水泥、铁门隔阂的特点,通过在城市派出所在互联网上开通“网上警务室”、农村派出所开展警务QQ群的做法加强与群众的交流。我相信,只要民警服务百姓态度是真诚的,就能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从而树立起人民警察爱民、为民、利民的新形象。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