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网格化”巡逻机制的调查与思考
2005年3月6日晚上8时30分许,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某中学的王老师出差回来,独自一人提着包徒步回家。当她路过路桥新阳光大酒店附近时,感到身后有人猛地夺她手上的包,她本能地抓紧了包。三歹徒即刻窜到她的面前,王老师大声呼喊有人“抢劫”。三歹徒见状,将她连人带包拖进了一条弄堂。王老师倒在地上被拖了10多米,手上的提包被夺走了。三歹徒得手后,立即四散逃窜。王老师回过神来,边追边用手机拨打110。
路桥“网格化”巡逻防控警察大队在第一时间接到了110指挥中心的处警电话。正在附近巡逻的民警一分钟不到立即赶到了案发现场,找到了王老师。简要问明歹徒的逃跑方向后,民警立即联络其他巡逻组,向歹徒逃跑的方向搜索。
10分钟后,民警在路桥劳务市场旁边工地的墙角处发现两个鬼鬼祟祟的身影,形迹十分可疑。那两人见民警走近,拔腿就往附近的河边跑。民警紧追不舍。跑到河边,惊魂未定的两名嫌疑人见无路可逃,便跳入河中,往对岸游去。民警立刻控制了河的两岸。此时,路北派出所民警也闻讯赶来支援。
两名嫌疑人躲在河中不敢上岸。民警在河边苦劝,要求两人迅速上岸。在民警的劝说下,其中一名嫌疑人游回岸边,被民警拉上了岸。正在这时,民警发现另一名还在河中的嫌疑人,全身僵直,喊他也没有答应,可能已经冻晕过去了!情况危急。巡逻队员张小腾立即脱下外套,一个鱼跃跳进河里,向河中的嫌疑人游去。张小腾托住那人的头,把他拖回了岸边。此时嫌疑人手脚僵直,已失去了知觉。民警立即将其送往医院抢救。据调查,此人名叫吴绍强,另一名自己游上岸的叫龙建详,两人均系湖南人。
自去年4月29日路桥城区实行“网格化”巡逻以来,如此现场抓歹徒的镜头天天可见。而这一民警抓劫匪又救劫匪的人性化镜头又反映了巡逻民警党员的先进性。对此,在路桥石滨公园附近开小店的陈大娘深有感触,她说,过去一到傍晚,就很少有人来石滨公园一带,她的小店也没生意了。自从有了巡逻警察后,来这里的人也越来越多了,小店的生意也旺起来了。
“网格化”巡逻果真是如此神效?就拿一组数字来说明事实吧。
据统计,截至2月28日,路桥“网格化”巡防大队共接处110指令10850起,群众报警2171起,解决群众求助861起;当场调处治安纠纷4656起,处置群体性事件20件;盘查可疑人员72325人(次),移交各类违法犯罪嫌疑3704人,其中刑拘294人,治安拘留493人;网格内刑事发案同比下降了15.3%,其中尤以街面“两抢”案件下降最为明显,同比下降34.8%。网格内的接处警基本上都能在1至3分钟内到达现场,比以前接处警5分钟承诺制要快了2至4分钟,从而有效提高了出警速度,践行了公安承诺。
建立大区域专业队伍联动的“网格化”巡逻机制
“出发!”随着蒋永祥大队长洪亮的一声号令,头戴钢盔、身着制服、臂缠“巡防”红袖章的巡防队员,迅疾跨上两轮摩托车,驶往路桥主城区11个巡区的大街小巷。
这是今年3月15日上午,路桥巡逻防控警察大队第二批巡防队员出征时的情景。
路桥巡逻防控警察大队的建立,体现了路桥公安分局党委在防控机制上的一种改革思路:因地制宜,建立大区域专业队伍联动的“网格化”巡逻机制。
路桥区是台州市一个重要的主城区,不到八平方公里的城区,却云集了80多个专业市场。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商贾云集,最高日人口流动量达20万人次,货物资金交易量巨大。这种人财物的大流动局面,给路桥带来空前繁荣的同时,也使得一些不法分子有机可乘,街面案件时有发生,影响了群众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据了解,实施“网格化”巡逻以前,路桥城区的刑事案件居高不下,尤其以街面“两抢”为主体的侵财型案件十分突出,占该区刑事案件总数的40%,占城区刑事案件总数的60%。
街面案件频发,引起了路桥公安分局的高度重视,分局党组一班人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安全是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路桥区委常委、公安分局局长连吉兴对此深有感悟。
2003年下半年以来,路桥公安分局专门组织力量对辖区犯罪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研。经过反复论证和理性思考,分局党委成员一致认识到:要扭转当前社会治安的被动局面,就必须打破以往的思维定势和工作方式,大胆进行机制改革。而改革的切入点就是要在城区全面实施“网格化”巡逻工作机制,最大限度地整合警力资源,形成以防范控制为主体的工作格局,从而最大限度地缩小犯罪时空,以维护社会稳定。
“‘网格化’巡逻工作机制,简要地讲就是将城区划分成若干巡区,统一编号,网格布警,屯警街面,统一指挥,诸警联动,快速反应,实施24小时动态管理。”路桥区委常委、公安局局长连吉兴向笔者介绍道:“这是将过去的‘以打为主’变为现在的‘以防为主’;变被动出击为主动防控;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以动制动、以快制快。”
建立这一新的运行机制,首先要解决的是警力问题。路桥公安分局班子形成共识:让年轻力壮的优秀民警到巡防大队去挑主担。党委决心一定,近20名年轻民警从局机关各科室调到了巡防大队,同时,一批已在基层工作多年、具备丰富工作经验的民警也迅速从各基层实战单位中被调集到巡防大队。同时,120名协警很快面向社会公开招集。至此,与网格化巡逻机制相配套的巡逻防控警察大队,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完成了组建工作。在此基础上,路桥公安分局对全体巡警和协警进行了半个月全封闭训练,一支威武之师脱颖而出。
接着,区政府拨出专项资金,网格内的街道办事处也按比例划出经费,为巡防大队配备了12辆四轮巡逻车、28辆两轮巡逻车、一辆警用大客车及车载对讲机、防弹衣等必备警械,为巡防大队的正常运转提供了坚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去年4月29日,“网格化”巡防机制正式启动,从此,路桥街面及社区内,每天24小时都有30多名警察在市民身边巡逻守护。为应付日益突出的街面治安形势,路桥公安分局党委不断充实充强巡逻警力,截至3月15日,巡防大队从刚成立时的9个巡区扩展到了现在的11个巡区,民警从原来的40名增到了50名,协警队员从原来的120名增到了170名,平均每天有50多名警察在街上巡逻。笔者试着穿行在路桥城区的大街小巷,在五分钟内都会看到巡逻警察从身边而过,巡逻密度可见一斑。
每天能看到警察的身影,路桥的市民从心底里感到高兴,他们用多种形式反映自己的心声:现在街上和社区里的警察多了,和市民贴得更近了。
春节期间没有“两抢”案件
按平常规律,春节期间往往是“两抢”案件的高发时段,但在采访中笔者发现,截至2月10日路桥城区已连续60多天未发生“两抢”案件。路桥区委常委、公安局局长连吉兴认为,“网格化”巡逻是导致“两抢”案件爆冷门的直接原因,而与此相反照的是,路桥周边地区却“两抢”案件发案不断。但在实施“网格化”巡逻机制以前,在路桥城区,“拦路抢劫”、“飞车抢夺”比较严重,最多时曾一天发生九起街面“两抢”案件。由于“两抢”犯罪具有作案容易防范难,销赃容易控赃难,逃避打击容易处罚难等特点,因此,虽然当地警方组织过多次集中行动,但仍有打不胜打的局面。
巡防大队成立后,全面实行“网格化”巡逻机制,增加了警察在街面的出现率,大大缩短了处警时间,由于巡防队员和民警昼夜在辖区巡逻,许多案件做到了即发即破。
去年11月18日晚,巡防大队十巡区民警顾海挺等人接到永安广场保安反映:18日凌晨,在永安广场对面绿化带有30多盏绿化灯被盗。经了解和分析案情后,顾海挺等人觉得犯罪嫌疑人继续作案的可能性很大,便吩咐广场保安不要打草惊蛇,而顾海挺等人于当晚在南官河两岸、永安广场一带进行布控守候。果不出巡警所料,当晚10时30分许,当两名“盗灯贼”故地重游时,即被顾海挺等巡警当场人赃俱获。经现场盘查,分别为17岁和18岁的安徽籍犯罪嫌疑人赵克峰、赵亮亮,当场交代了11月17日凌晨1时许在永安广场对岸绿化带盗窃绿化灯及灯座共计30多只,并当日将所盗赃物卖给暂住刚泰集团附近的江苏籍朱某的犯罪事实。根据线索,顾海挺等人又抓获销赃嫌疑人朱某,并追回30多盏被盗绿化灯。
作为工作职责,对群众求助,巡逻民警也热情接待。就在巡防大队成立当晚7时30分左右,家住路桥城区的郑女士和朋友在客运中心对面的拐角处散步时,她突然感到肩上一空,包不见了。停下一看,只见前方一男子正拎着她的包猛跑,她和朋友追不上。正在手足无措之际,郑女士的朋友发现对面不远处停着一辆写有“巡防”字样的警车,赶忙上前求助。巡逻民警和协警队员立马从车上跳下,紧追抢包者。见有民警追来,该男子立即弃包逃窜。望着失而复得的皮包和包内完整无缺的2000元现金,郑女士感到十分庆幸:“多亏有了这支巡防队,如果没有你们,我这包就没了。只要有巡防大队在,以后出门,我们就不用怕了。”
对于巡防大队成立后带来的治安变化,从事20年治保工作的路桥街道石浜社区治保委员管康根更是有着切身的体会。
据老管介绍,石浜社区由于地处城区中心地带,人口流动量大、出租房密集,社会治安情况向来比较复杂。以往每当傍晚时分,社区周围不时有抢夺案件发生。另外,那些站在社区马路边上的“站街女”,不但严重损害了当地的形象,而且也引发了不少治安案件。
“自从巡防大队成立后,现在这种状况正在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为什么这样说呢?老管给笔者作了进一步的说明:
“以往发生抢夺案件后,犯罪嫌疑人骑着车就往社区狭窄的小巷里钻,而110警车由于车体较大进不了巷子,民警只能靠两条腿追,往往抓不到犯罪嫌疑人。如今巡防大队使用两轮摩托车巡逻,车速快,在巷子里行动自如,容易抓住犯罪嫌疑人。巡防队员24小时不间断地在巡区巡逻,一旦发现有可疑人员,他们马上下车盘问。这样一来,不仅可以避免许多案件的发生,而且可以震慑犯罪。此外,开展巡防后,那些原先赶不胜赶的‘站街女’也都没有了站的地方。”
“我想,如果照现在这样长期搞下去,整个面上的治安情况将会大大好转。”老管对此很有信心。
巡逻民警只巡逻不办案
采访中,笔者见到了这样一幕:六巡区民警巡逻至石浜社区附近时,发现前方有三人正在互相传递证件,且形迹可疑,遂上前盘查。当从其中一人身上查出假驾驶证和假行驶证各两本后,巡防民警立即电告分局指挥中心。数分钟后,接到指挥中心调度指令的所在地派出所民警赶来。双方在填写了《巡逻民警案(事)件违法犯罪嫌疑人移交单》后,巡防民警将犯罪嫌疑人移交派出所处理。
见笔者对此感到不解时,巡防大队的蔡教导员笑着说:“我们大队与分局其他单位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我们的巡警在处警时不直接办案,而主要是执行先期处警任务。例如,对于现行刑事、治安案件,巡防民警要做的就是先期到达并保护现场,制止违法犯罪行为,抓获、控制违法犯罪嫌疑人;现场寻访当事人、证人,并保护、收集证据;犯罪嫌疑人已经逃离现场,或无法抓获、控制时,立即报告分局指挥中心,请求增援。”
巡防大队民警为什么不直接办案呢?对笔者的这一问题,在接受采访时,连吉兴局长给出了一个明确的答案:“我们这样做,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保证有足够的警力在街面开展巡逻工作。”
他进一步分析说,如果巡防大队也办案,那就和由派出所组建巡逻队没有什么区别了,成效也就不会有这么大。事实上,由派出所组建巡逻队巡逻,路桥分局于2003年也曾尝试过。“刚开始时还可以,但不久就不行了。为此,分局还专门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主要是经费和警力很难到位。派出所由于专项行动比较多,随时可能会抽调一部分警力,这样一来,24小时全天候的巡逻,就有可能保证不了。”
另外,在采访中笔者发现巡防大队的民警不办案,还有一个好处,可以杜绝“人情案”、“关系案”的发生。
争做民警党员的先锋卫士
“巡逻大队现在看,工作不错,很有成绩。但他们能坚持多久,会不会只是三分钟热度?”“怎样来保证让每一位巡逻大队的队员八小时在巡区都能认真巡逻,不干私活,同时干出成绩?”在肯定大队成绩的同时,路桥许多热心的群众也提出了这样的疑问。
对此,分局和大队的领导给出了同一个答案:用机制来管人,向制度要警力。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开展后,巡防大队又在全队开展了“佩戴党徽上岗,主动接受群众,争做民警党员先锋卫士的岗位学先进活动,进一步提出了向学习要提高、要警力的口号。
根据路桥公安分局党委安排,路桥“网格化”巡防大队党支部首先加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理论学习,统一规定必读、精读理论篇目,并要求每位党员认真做好读书笔记,在学习提高的基础上撰写不少于3000字的体会文章,在专题讨论会上进行交流学习。
为确保党员民警先锋形象,该大队党支部为每位党员配发党徽,要求每位党员执勤时佩带,这样既提高了党员民警的自豪感,又让他们时刻牢记党员在思想、工作、学习等各个方面不能等同于普通群众,要有党员的先进性,并主动接受群众监督。为更好的配合党员先进性教育,该大队趁部分民警调动之机,把六位平时表现出众,素质良好的年轻党员民警提拔到巡警长岗位上来,并将党员民警全部调整到治安形势复杂的巡区,组成“党员先锋巡区”,使整个队伍面貌焕然一新。通过认真学习和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活动,巡防大队全体民警队员的精神状态非常饱满,干劲十足,工作实绩也不断提高。今年头三个月巡防大队在巡逻中共抓获处理违法犯罪人员24名。与去年同期相比,网格内的刑事发案数下降了26.2%,网格内的“两抢”案件发案数减少62.5%,群众的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在采访中,为了让笔者对“网格化”巡逻有一个感性认识,巡防大队的蔡教导员特地开车,载着笔者在几个巡区转了一圈。在第6巡区一个加油站的门口,一块写有“必到点”的牌子十分醒目。教导员下车,到“必到点”内打开一本写有《执勤记录本》字样的本子,仔细看了一下,接着又满意地离开了。笔者发现,在每个巡区都有好几个地方门口挂有“必到点”字样的牌子。
面对笔者的不解,蔡教导员笑着说:“这是我们大队考核队员是否脱岗的一项制度,也是我们考核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民警到岗之后,都要到几个“必到点”签到。我们根据每个巡区的不同情况,设置了6至8个‘必到点’。全区目前共有62个‘必到点’。这些‘必到点’一般都选择在银行、加油站、车站等治安事故多发地段。”
据了解,巡防大队的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工作实绩、规范化管理操作和内部管理三项,采取百分制计分办法,目标管理考核基础分为100分。例如:某巡区队员在接到分局110指令后,能在五分钟内赶到现场并有效处置,就得七分;无正当理由迟到一次或对能当场处理而不处理的,每次扣七分,扣完为止。考核结果将作为民警立功受奖和分局全员考核的依据。
“但为了加强队伍建设,真正做到用制度管人,真正管住人,我们除了考核之后,对巡防大队民警还有监督这条。”分局叶锡勇副局长介绍说,分局领导和督察部门每周还要对他们进行明察暗访,进行督察。
“巡防大队的队员又苦又累,怎样才能保持这支队伍旺盛的活动呢?”笔者提出这一问题时,陈友宝副局长做了这样的答复:“目前,分局党委已作出决定,今后凡新进的民警都必须到巡防大队锻炼。分局还优先从巡防大队选拔成绩突出的民警到其他警种工作。”
“网格化”巡逻是打防控一体化的绝招
由于“网格化”巡逻工作的“网格”布警结构和快速反应特点,民警在发生案件的第一时间能快速到达现场,及时形成设卡、堵截、追捕等联动网络,有效提高现行抓捕能力,切实增强了打击犯罪的震慑力。同时,快速反应的特点对有效防止民间纠纷的进一步激化和及时制止可能发生的违法犯罪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切实服务了人民群众。“网格化”巡逻工作有效地提高了群众见警率,实现了警民之间的“零距离”接触,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进一步改善和融洽了警民关系。同时,“网格化”巡逻工作的开展,有效地缓解了派出所警力紧张的现状。“网格化”巡逻分担了派出所接处警中的许多琐碎事情,节约了派出所民警的时间和精力,为他们进一步做好基层基础工作提供了客观条件。路桥“网格化”巡逻开展以后,城区的三个派出所及时调整了工作模式,社区民警不再值班,保证了社区民警进社区做工作的时间和精力。
这一改革的成功实施,赢得了各级领导的高度肯定。3月9日下午,浙江省政法委副书记夏阿国一行在抽查平安县市区创建工作中,实地到访了巡防大队,并给予“网格化”巡逻的做法和取得的成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而在此之前,台州市委书记蔡奇视察“网格化”巡逻工作时,指出“网格化”巡逻是打防控一体化建设中的新招,也是绝招。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