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推进警务改革 多警种进警务室群众办事更方便
记者1月28日从省公安厅了解到,从今年起,我省各级公安机关将综合考虑辖区规模大小、人口多少、治安状况、警力数量等因素,科学划分警务区,规范警务室建设,实现公安各项基础业务向警务室延伸。
城乡警务区划分有标准
按照要求,我省城市原则上以社区为单位划分警务区,在规模较小、治安较为平稳的警务区,实行一区一警,在规模较大,治安复杂的警务区实行一区多警。在农村,原则上以1个或多个行政村划分警务区,或每个派出所不少于3个警务区的标准,实行重点村驻警,周边村联勤的警务模式。一般配备1名驻村民警,对治安状况相对复杂的地区,至少配备1名以上专职驻村民警。每个警务区设置一个警务室,建在治安状况复杂、刑事案件高发、矛盾纠纷较多的地点。各地还可根据辖区状况建“流动警务室”,民警走街串巷下村开展工作。
警务室承担多警种职能
今年,全省公安机关将实行社区和农村警务“一警为主,多警联动”工作机制,由警务室民警独立作战向多警种合成作战转变。即以社区和驻村民警为主,刑警、交警、消防、法制、出入境等警种配合联动。各警种结合自身业务职责,建立本警种民警与对应警务区社区和驻村民警的定点联系,每周要拿出至少一天的时间深入社区开展工作。
全面推广“网上警务室”
利用中央财政和省财政配套资金,今年我省将逐步为所有社区和驻村民警配齐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录音笔“三件套”。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城区全面推广“网上警务室”,警务室接入公安网和互联网,农村有条件的警务室也将逐步接入。
警务室分四级
我省各地将研究制定警务室经费保障标准,实行社区和驻村民警岗位津贴制度。同时,依据社区和驻村民警对辖区情况熟悉率、辖区群众见警率、辖区发案率、辖区群众满意率和安全感等客观指标,把社区和农村警务室评定为一到四级警务室。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