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乡雄鹰 ——记第三届“井冈之子”乡村警察周俊军
周俊军是位平凡的乡村民警,皮肤黝黑粗糙,个子壮实伟岸,说话直爽憨实。从事农村警务工作3年来,周俊军用自己的忠诚和热血,成功创建了“周俊军农村警务信息平台及其工作法”,在打击犯罪、维护稳定、服务群众、保一方平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先后获得全国第三届“我最喜爱的十大人民警察”候选人提名、“江西省优秀共产党员”、“第十三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被公安部授予“全国特级优秀警察”光荣称号,并荣立一等功。
洪一乡是瑞昌市最偏远的一个乡镇,群山环抱、坡高路崎。全乡80%的村庄与湖北省阳新县相邻,有瑞昌的“阿里”之称。2006年8月,周俊军主动要求调到只有一人的肇陈派出所洪一乡警务区工作。
从他到山乡上班的第一天起,就走村串户,了解社情民意。短短的两个月时间,笔记本里就记载了大量的资料。然而,有两件事情却让他心情不得平静。一件是北港村两个村民因土地纠纷发生争吵,最后发展到打架,村治保主任制止不住,请求他去处理。由于山路不熟,等他一路问着赶到时,架已打完,人也受伤了。另一件是征兵政审时,所里要他为一名应征青年出一份证明材料,他隐约记得这名青年曾有过偷窃行为,但又不是很有把握,只得翻笔记本查找,花了大半天时间才找到。虽然所领导没有批评他,可他的心情却很沉重,感到工作的效率太低了。
有什么法子能提高工作效率使群众更满意呢?猛然,周俊军脑海电光一闪:为什么不创建一个警务信息平台?那样工作起来不就既准确又快捷了吗?
洪一乡面积达100.5平方公里,11个行政村,104个自然村,4586户居民,17000多人口。从2006年10月起,周俊军用了1年多的时间,每天起早摸黑,带着相机、笔记本、干粮,累计步行了5000多公里,走遍了全乡的每一户人家,收集各类信息7000余条、照片3000余张、方位图104幅、各类表格400余份,为洪一乡每个农户、每头耕牛及机动车辆、商铺、变压器、重点人口、特殊人员、机关单位、特种行业建立了信息档案。
记者在洪一乡那间小小的警室里点开凝聚着周俊军心血的“洪一乡警务信息平台”,只见里面的资料共分住户方位图、人口管理、安全防范、服务群众等几大版块,37个分类,几乎涵盖了洪一乡的方方面面。“洪一乡警务室信息平台”的建成,显现出无穷的威力,成为保一方平安的利剑。2007年月10月,湖北阳新县公安局洋港派出所民警为抓捕一名在逃的犯罪嫌疑人陈某,请肇陈派出所协捕。据可靠消息,陈某就躲藏在洪一乡北港村的亲戚何某家中。接到协捕指令的周俊军立刻打开电脑,不到一分钟就锁定了何某居所的准确位置和周边环境,如此快速准确的查找,让湖北民警感到十分惊讶。
2008年1月9日,洪一乡王司畈村的王义元心急火燎地找到了警务室。“周警官,前两天我的耕牛走失了,现在已找到,就在隔壁阳新县的小港村,但对方要我拿出证据才能归还,天哪,我去哪里找证据呀!”周俊军立即打开信息平台,很快就找到了王义元家耕牛的资料。他立即带上笔记本电脑和王义元赶往小港村。打开电脑让对方一看,档案里王义元家耕牛的详细情况及特征一目了然,对方当场便将耕牛归还给了失主。王义元激动地抚摸着周俊军的电脑说:“这真是个神奇的天网呀!”
为了编织这张“天网”,周俊军付出的代价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在接受采访时,周俊军流泪了。他的泪是流给去世多年的父亲和已白发苍苍的母亲。没有父亲的正直,就没有他今天铁肩担道义的慷慨,没有母亲的善良,就没有他今天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情怀。父亲是在他大学即将毕业的前一年去世的。母亲是位知晓大义的农村妇女,她从不给儿子增添任何的麻烦,只提了一个要求:每年一定要抽出时间到父亲的坟前去看望一次。
去年清明节,周俊军带着妻儿一起回老家,既扫墓又看望母亲。可正要动身时,却接到电话,湖北阳新县丰林镇的村民在前往洪一乡长坑村祭祖时,为修路的问题发生了纠纷。他只得前往协调。寒食节准备回老家,却正是警务信息平台建设进入关键的时刻,他毫不犹豫坚守岗位。大年三十,为了让所里其他同志能与家人团聚,他又主动要求留下来值班。下午,懂事的女儿打来电话,问是过来陪他过年,还是回老家陪奶奶。女儿的电话勾起了周俊军无限的感慨。他想到了父亲的背影、母亲的叮咛,可自己却没能做到。禁不住泪如泉涌,关上房门,朝着家乡的方向长跪不起。嘴里喃喃着:“我不孝,我不是个孝子啊!”
去年2月6日,省委书记苏荣赴赣北考察工作时,亲切看望了这位来自山乡警务室的普通民警。在听取了周俊军的工作汇报后,苏荣书记感情深重地说:“周俊军是我们公安战线的优秀代表,是我们每一位国家公务员践行党的宗旨的榜样。”
面对着荣誉与赞美,周俊军没有陶醉,也没有自喜。他说,我只是一位普通的山乡民警,我做的只是一些平凡的工作。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