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市公安局“民本警务”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本溪市公安局党委一班人面对新形势下,各种社会矛盾积累的诸多难题,惟民生为大,创新思维,不避矛盾,不当“过客”,敢于争先,创造性地实施了保民安的有力之计、惠民生的有力之举、疏民意的有力之策,以“大巡防”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为“民本警务”目标;以“大信访”增强人民群众公正感为“民本警务”核心;以“大走访”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为“民本警务”根本,在“民本警务”工作格局的打造和创新中,传递了人民警察对人民的挚爱之情,推动了本溪公安事业又快又好地发展,和谐警民关系在“民本警务”中得到充分凸显和有力诠释。
“大巡防”——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无案胜于发案,民安才是民生”。本溪市副市长、公安局长刘国秀说:“作为警察,发了案,破不了案是没本事;发了案,能破案是有本事;少发案、不发案才是真本事、大本事。一句话,群众有安全感是最大、最好的民生”。
市公安局党委通过对公安警务工作“成本”的核算,把本着“宁吃防范苦,少遭破案罪”作为巡防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重心由过去事后破案转变到事前实实在在搞防范、保民安上来,从重治标转向重治本,创建了大巡逻防控体系,以实现社区小单元的“零发案”、“零损失”、“零伤亡”,逐步积累社会区域的“大平安”,使山城本溪治安情况为之一变。
从创建治安联防支队入手,目标是使想作案的不敢做,要作案的做不成,做了案的跑不掉。去年5月,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市公安局创建了由1500名队员组成的治安联防支队,工作的重心定位在为本溪经济发展保驾护航上,把措施定位在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上,把重点定位在减少案件的发生上,把目标定位在群众的满意度上,并紧紧围绕多层次、多角度、立体式、交叉式、全方位、全覆盖的巡逻防控工作要求,根据全市案件发案特点和趋势,在社区内开展不间断的巡逻防控,在确定的易发案时段、路段进行巡逻、蹲守,增加与现行犯罪的“碰撞率”,在防控中打击犯罪、减少发案。今年5月,市政府再为联防支队增编650人,联防队伍达到了近3000人。治安联防支队成立以来,他们在巡逻中抓获现行违法犯罪嫌疑人594人,破获案件542起,抓获逃犯24人,并积极有效地预防和遏制了各类案件的发生。为群众做好事2977件,收到感谢信、锦旗230封(面)。全体治安联防队员用实际行动赢得了市民的高度赞誉,成为构建和谐社会之基,融洽警民关系的桥梁和纽带。
有效整合各种社会资源,构建“三点三线五张网”的“大巡防”格局。把社区警务室建成社区防控的中心点,在27个交通路口建立治安堵卡点,在700多个特种行业建立控制点;在市区23条重点路线,34条公交线,全市所有网吧、洗浴、旅店等治安管理的三条线上,坚持巡线守点、上车布控、安装在逃人员比对报警系统,实施治安管控;建立社区、单位内部、农村、商业场所巡防网和视频监控网,开发1103个治安公益性岗位、组织“红袖标”等580多个社区巡逻队进行平安共守,组织全市5300名保安,围绕企事业单位内外区域巡逻防控,便衣警察支队深入各大商场,公秘结合,打造“商场无贼”的治安目标,在全市的案件多发区、金融商业集中区、居民住宅区和重点道路口、城市出入口、重点单位门口的“三区”、“三口”部位,安装了4530个治安动态视频监控,与治安巡防力量紧密配合、彼此互补,牢牢掌握了社会治安的主动权。
“大信访”——增强人民群众的公正感
“民意如水,易疏不宜堵”。副市长、公安局长刘国秀在谈到信访工作时说:“人无难事不上访,人不伤心不落泪。我们要争取群众、赢得民心,必须认真处理公安信访问题, 彻底还清这些欠债。欠群众的感情债,必须用良心去偿还;欠群众的公平债,必须用正义去偿还”。
为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市公安局党委用心读懂信访问题这一反映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主动做好信访问题这一维护社会稳定的“安全阀”、“减压器”。去年5月,开展了“大信访"活动,确定为一号政治任务、一项民心工程,在队伍建设上实施一票否决,把信访工作从“软指标”变为“硬任务”,不搞扬汤止沸,而是釜底抽薪。目标是把那些久拖不决,久访不息,久处不了、久调不结、久拖不结的信访案件迅速得到处理,实现算清“陈帐”,“新帐”不出,“清仓见底”,停访息诉,案结事了。在工作中,采取“五个一”、“四种方式”和“三个100%”的具体措施。“五个一",就是一起有影响的信访案件、确定一名包案领导、一名专人负责、一套方案、一包到底。“四种方式”,就是定期下访、预约下访、带案下访、上门回访,把群众到党委、政府大门口的诉求,转移到老百姓的家门口解决。市公安局为对全局历史遗留的各类未结进行彻底解决,自我施压,正本清源,对信访案件“翻箱倒柜",“全盘托出”,对排查出的420件信访难题,定期分析研判,找准问题症结,开展专案督察,进行点名反馈。据统计,“大信访"工作以来,市局上三级交办的信访疑难案件64起,自排的420件,全部案结事了。实现了信访案件的“老帐”偿还不遗留,“新帐”不出“门前清"。
民生问题无小事,“局长信箱”架起警民“连心桥”。市局为畅通民意诉求渠道,主动开门纳谏。今年3月,市局紧紧依托互联网开通了“局长信箱",百姓“足不出户,轻点鼠标”,使一件件关乎百姓民生的大案件、小事故,大疑惑、小问题及时得到了处理和解答;一件件涉及公安队伍建设的大建议、小意见被采纳后付诸实践。在一点一滴中体现公安机关的为民之心,在一言一行中累积人民群众的信任。
截止目前,“局长信箱”共接收群众来信180余封,接受群众咨询和为民办好事450多件。公安机关通过获取线索,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50余名。网站发布防范常识400余条,办事指南72项,收到感谢信1 40余封。
“大走访”——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老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兄弟姐妹,我们必须把老百姓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把老百姓的呼声作为第一选择,把老百姓的需要作为第一导向,必须关爱、善待、帮助百姓,竭尽全力地为百姓办好事、解难事。”这是副市长、公安局长刘国秀在谈到“大走访”工作时经常说的一番话。
市公安局为最大限度地增加社会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不和谐因素,化解社会矛盾,提高新形势下公安机关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带着深厚的感情为群众排忧解难,构建新时期和谐警民关系。去年6月,市局党委经过反复酝酿,创造性地开展了以爱民、利民、亲民、惠民为主题的“干名民警进万家”的“大走访”活动。全局近4000名民警,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带着任务,关注影响本溪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关心上访人员的合理合法诉求、关爱最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走出机关所队、走进社区村屯、走到百姓家中,以三年为一个周期,每名民警选择五户家庭,与他们面对面、心贴心、结对子、交朋友、攀亲戚,真心实意为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
此项活动开展以来,全市民警共向18345户困难家庭捐款500万元,捐献各种生活必需品折款560多万元,为3700多户家庭解决了重大疾病救治、子女上学等燃眉之急,主动帮助534户家庭解决了就业问题,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纠纷4600多起,妥善解决上访问题244件,1793名刑事解教人员没有重新犯罪。全局民警共征求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意见和建议1800余条,收到表扬信、锦旗3000余封(面)。
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本溪的部分企业经营陷入困境,由此引发的不稳定因素大量增多,市公安局主动为党委政府分忧,为企业解难,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随急,帮企业之所需,在去年9月,以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促振兴为目标,开展了“公安民警进企业保平安促增长”活动,给企业当“更夫”、当“保镖”,甘做企业的守护神、平安盾,为企业营造了安心生产、放心经营、省心管理、舒心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活动开展以来,市局制定出台了促进企业发展的30条优惠政策,为企业排除各种安全隐患3000余处,化解内部矛盾530多起,解决疑难事件320余件。国务委员、公安部党委书记、部长孟建柱在了解到市局这一做法后批示:辽宁省本溪市公安开展“公安民警进万家"活动的做法很好,它有利于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有利于破解各种社会难题,它符合党的执政为民的宗旨。
——2008年端午节期间,全市刑事案件发案数为零。
——2009年春节期间,全市只发生一般刑事案件13起,创历史最低。
——全市命案侦破率100%。全市城乡刑事案件同比下降52.5%,治安案件同比下降63%,全市489个社区(村),有235个实现了零发案。呈现出各种案件事故最少,社会治安最好,群众安全感最高的喜人局面,达到了本溪有史以来的最好水平。
——市委政法委和市统计局城调队两次对政法机关群众满意度调查显示,广大群众对公安机关的满意率均达到96%以上。本溪公安在社会上的威信越来越高,公安队伍的形象越来越好,社会治安秩序越来越平稳。
在2009年国庆安保和中秋节期间,全市有500多名昔日的上访户纷纷到公安机关看望慰问公安民警,他们有的端着饺子、拿着水果看望基层民警;有的在中秋节当晚带着月饼与民警共度中秋,奏响了一曲曲感人至深的“民拥警、警爱民”的和谐之音。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