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情研判"让民警"如虎添翼"提升打防效能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不仅准确算出“三天后的大雾”、借来东风,从而取得赤壁之战的大胜。故事之外,能够像诸葛亮一样“未卜先知”便成了人们的梦想。眼下,苏州警方让这一梦想逐渐向现实靠拢,一套“每日情报信息集中研判机制”让民警“带着情报上街、带着信息巡逻”,有效的提升了警方打防效能。
从今年9月份开始,望亭地区连续发生了多起私人小企业保险箱被撬案件,特别是10月底至11月初的这一两个星期之内。11月9日凌晨,当这伙猖狂至极的“保险箱大盗”准备再次作案时,被伏击的望亭派出所巡防队员和民警一举生擒。孰不知,在这起案件成功侦破的背后,“警情研判”起到了重要作用,早在抓获犯罪嫌疑人之前警方即已对其了如指掌。
在市局、区局、派出所三级“警情研判”时,警方专家针对“保险箱大盗”选择比较薄弱的私人小企业为作案对象、作案地点偏僻、作案时候除盗窃保险箱还顺带将易拿的值钱物品一扫而光的特点,给犯罪分子“画像”,对其人员构成、体貌特征、可能作案的地点、持有凶器情况、可能逃窜的路线摸得八九不离十。之后,专案组民警有选择性的进行蹲点伏击,很快将三名犯罪嫌疑人成功抓获,抓捕过程与事先研判几乎无异,民警不仅成功避开了犯罪分子的偷袭,还将极有可能漏网的一名犯罪嫌疑人逮个正着。事后,犯罪嫌疑人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但他们却怎么也想不通,为啥犄角旮旯里都恰到好处的蹲守着几名民警。
创立每日情报信息集中研判机制是苏州警方紧随社会发展,提高打击破案效能、完善“大刑侦”格局,促进公安刑侦工作转型优化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每日“警情研判”由苏州市公安局指挥中心牵头,刑侦、网监、信通、监管、公交、禁毒等部门参加,通过集中研判平台对每日警情、苗头和突出警情及各部门上报的各类情报线索进行有效整合,并根据研判内容发布研判查证指令。在市局、区局、派出所三级“警情研判”格局下,研判信息被及时传给一线民警,使得一线民警“带着情报上街、带着信息巡逻”,工作有的放矢。“警情研判”工作开展以来,各部门打破壁垒,加强沟通合作,加强情报信息资源整合,实战效能得到了不断提升。逐步做到了打有方向、防有目标、控有对策,提升了苏州警方打防效能,下好了先手棋。
今年8月初,市公安局监管处获得一条在逃人员的线索,在每日“警情研判”会上将此信息进行了通报,后在市公安局相关部门的配合下,抓获犯罪嫌疑人李某。市公安局指挥中心通过进一步研判,指令吴中公安分局和监管处继续深挖余犯。在强有力的证据面前,犯罪嫌疑人李某又交待5起在上海崇明入室盗窃的案件。市公安局迅速将此信息通报给崇明公安局,崇明警方专案组赶到苏州,经核查查明李某从2008年11月至2009年4月间通过攀爬窗户的方式在崇明堡镇、建设镇、港沿镇、新河镇、庙镇等地入室盗窃30余起,窃得手机、笔记本、现金等物品价值约10万余元。
苏州市副市长、公安局长张跃进在近日一次集中研判会上表示,每日情报信息集中研判机制是刑侦工作转型发展的引擎,是机关勤务机制改革的引擎,能够有效带动备相关部门的联动和县(市)分局实战效能的提高,是苏州警方创意警务改革的重要体现,对公安转型优化发展有着深远而重大的意义。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