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警民恳谈"三年风雨无阻:做最好的一线沟通者
9月底的一个傍晚,浙江省台州市衙门巷社区的东方红老戏场,一张桌子、一台应急灯就是民警阮林根简陋的"舞台",来"捧场"的照例是每月必到的周边新老居民们。这是浙江台州椒江区公安分局海门派出所民警阮林根3年来主持的第37次"警民恳谈"。
出租房管理、邻里纠纷甚至路灯不亮、夜里狗吠……看似婆婆妈妈的倾诉是"警民恳谈"的主要内容,但是正是这种零距离的警民沟通的方式得到了群众的认可。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单光鼐教授认为,台州公安"警民恳谈"的实践证明,只有保持与群众的密切联系,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警民关系才能朝着健康良性的方向发展。
重新找回传统的警民沟通渠道
随着社会转型和经济转轨,社会矛盾凸显、利益冲突加剧,台州市公安工作和警民关系也受到了严峻考验。2005年,台州市各级公安机关倾尽全力,侦破了当年发生的全部大案、要案。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年底的万人评选"人民满意机关"活动当中,公安部门在同类机关排名依旧处于后进位置。
针对多年来群众满意度一直在低谷徘徊的窘境,台州市公安局经过多方调研和论证,将问题的关键归结为公安机关与群众之间沟通的缺乏,由此必然导致隔阂、不信任甚至对立等情况。
为扭转工作的被动局面,从2006年9月6日起,台州市公安局规定每月6日,全市10个县市区公安局所辖派出所以社区、村居为单位,以张贴海报、广播播放等形式邀请群众参与恳谈活动,以期帮助缓解警民矛盾,增加沟通,改善警民关系。
台州市公安局长陈棉权是这样解释的,"善于和百姓直接沟通,做好群众基础工作本来就是我们公安干警'看家本领',随着手机、网络等先进的通讯手段增强,我们和百姓面对面交流沟通的传统却失去了。"
"警民恳谈"实行的是原生态、全开放的方式,即"谁谈都可以""谈什么都可以""怎么谈都可以"。"就是让每个群众都能参与进来,让每个人都能说得上话,让群众有怨能诉,有理能讲,有话能说。"陈棉权说。
自2006年9月在全国率先开展"警民恳谈"以来,3年间台州市公安局共举办"警民恳谈"10297场次,有3.3万人次民警32.6万人次群众参与,活动中共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39万条,帮助群众解决了问题2.7万个。
沟通畅通了,对话正常了,警民关系也和谐了。在每年年底的台州市万人评选"人民满意机关"活动当中,台州公安局从2006年来连续3年排名第一。
重塑和提升公安民警群众工作的能力水平
活动开展之初并非一帆风顺,面对不少纯粹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情来旁观的群众,没有基层工作经验的年轻民警就会出现冷场,警民之间的对话很难开展。
台州市公安局长陈棉权是这样理解的,现在民警的文化程度确实高了,但是对群众的想法掌握不多,群众工作方法也缺,长此以往,我们就会失去群众基础。"勤于和百姓直接沟通,做好群众基础工作原本是我们公安干警'看家本领',所以在这个时期,更需要我们通过'警民恳谈'的方式来重塑和提升公安民警群众工作的能力水平。"
民警阮林根介绍,刚开始几次开展"警民恳谈"活动,自己确实成了老百姓的"出气筒",如老百姓经常说派出所只会抓赌,不管小偷,与小偷同穿一条裤等。但随着"警民恳谈"活动的深入,通过法制宣传,相互交流,为民办事,慢慢地群众误解和怨气慢慢少了下去,理解、宽容和信任慢慢多了起来。
阮林根的法宝除了"谈"还有"访",他利用传统的走访手段--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到"警民恳谈"活动中来。在平时走访活动时,老百姓有好的建议时,就邀请他到警民恳谈中来,把好的建议让大家共享;如果有老百姓反映的问题,一时很难解决的,同样也邀请他参加到警民恳谈现场来,充分发挥群策群力,帮助解决。
路桥区商城社区的居民邱迎风告诉记者,以前百姓对警察的印象就是"来抓人的",遇到警察绕着走。"警民恳谈"让我们了解到警察也是为百姓办事的。"现在有的居民还邀请恳谈活动办到自己家中,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从刚开始怕"恳谈"到现在的主动"恳谈",从开始的遇到老乡开不了口,进村没人搭理,到现在被争相邀请到家里喝茶,百姓对自己能讲心里话。民警们从"警民恳谈"中得到了真正的"好处"。
"你把自己放低了,群众就把你看高了。"阮林根说。
台州"警民恳谈"不仅获得了群众的支持也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关注和肯定。2006年10月16日,台州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市公安局的做法,浙江省公安厅在全省公安机关中开展"警民恳谈 22问计于民"活动,并将该项工作纳入市级公安机关年度综合考评。2007年2月,公安部在全国公安机关中开展"民警相约警务室"活动。
重新定位工作发展方向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刘庆龙认为,随着治安形势的不断严峻,工作任务的不断加重,不少地方将主要精力放到了打击犯罪上面,弱化了群众工作,往往是就公安越干越苦,群众意见也越来越大。而只有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才能走出新的路子,才能符合公安工作的发展方向。
"群众对什么反应最强烈,我们要集中整治什么,老百姓对什么最痛恨,我们要集中打击什么,老百姓对什么最期盼,我们公安就做什么,按照这样理念去做,我们公安工作才能干到老百姓的心坎上。"陈棉权说。
通过"警民恳谈"这个平台,公安机关放低姿态,回到群众中去,重新构筑警民联系的桥梁纽带,拉近警民之间的距离,为公安工作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事实证明,实施"警民恳谈"以来,公安工作不仅精力没有分散,成效没有削弱,反而在群众的支持协助下,更加助推了各项工作的发展提升,取得了双赢的效果。
清港镇下湫村的涉毒违法犯罪活动曾经居高不下,当地群众对毒品危害深恶痛绝,对派出所工作表示质疑。恳谈活动上,经过派出所所长林泰聪及时的引导,一场本来炮轰派出所的"声讨会"变成了群众为整治毒品危害献计献策的讨论会。村干部表态,只要派出所狠下决心整治,愿意出钱出力无条件支持。群众表示,要把好自家出租房的管理关,充当派出所禁毒工作的信息员。
"下湫村的禁毒问题历时几年无法有效解决,通过警民恳谈这一平台却得到了彻底性整治,使我对警民恳谈活动所产生的效果刮目相看。我感悟到警民恳谈爆发出的生命力。"林泰聪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单光鼐教授认为,台州"警民恳谈"践行三年,已具规模、已成体系、已见成效。"我看到一个熟悉又生疏的场面,哪一个发展时期都离不开政府和百姓充分的交流沟通,每一个和谐的社会时期都是沟通良好的时期。警民恳谈的模式不应该仅限于公安,还需要在别的政府部门都进行推广。"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