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理论>警务探索>详细内容

警务探索

锦州警务改革纪实

来源:辽宁警网 作者:刘俊荣  王国森 发布时间:2005-05-04 15:32:55 浏览次数: 【字体:

 

        全国“二十公”会议指出:改革和完善公安工作机制,有效整合警力资源,调整机构设置,切实解决分工过细、职责交叉、警力分散问题。县、市公安机关要逐步将110119120三台合一,并进行交巡警合一试点。

        辽宁省公安厅新闻发布词:锦州市内设立的22个处警平台昼夜24小时对路面交通及治安状况进行控制,实现了猫鼠同步,提高了与违法犯罪的碰撞率,提升了抓获现行违法犯罪的比率,目前共抓获各类现行违法犯罪嫌疑人1034名,破获各类刑事案件496起,市区内路面“两抢”案件下降了51%,道路交通事故下降了39%

 

       李文喜厅长在深入贯彻两级公安会议精神的讲话中指出:让人民群众成为贯彻两级公安会议精神的最大受益者,理所当然地成为我们下一步贯彻落实两级公安会议精神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进入锦州市区人们就会有一个惊奇的发现,那就是在各主要交通路口都有一个明显的标志:公安局的处警平台。

 

         这种平台构建得很精致:一辆停在桥型平台上时刻待命、随时准备出击的警车;三名全副武装的警察,威风凛凛地在路口和周围巡视;一排高高耸起的爆闪灯,每当夜幕来临之际便会在夜空中闪动起耀眼的强光。

 

        在这里我们看到的绝不是一般的巡警,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交警,而是一个全新的警种:交巡警察。

 

        “交巡合一”是近年来全国公安机关警务运行机制改革的一股强劲势头,但是议论者纷纷,涉足者却甚为了了。

 

        同任何创新都有风险一样,锦州市公安局“交巡合一”的改革也充满着变数。但是,创新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改革是公安机关走出徘徊的唯一出路,我们的领导者因此就必须具备超人的胆识,敏锐地发现突破方向,勇敢地进行探索。锦州市公安局新一任的领导班子正是这样一个有胆有识、敢想敢闯、勇于创新和探索的集体。在全国现有的几处“交巡合一”的模式中,锦州进行得最坚决、最彻底。一年多以来,新的警务运行模式经受了种种考验,走过了一段艰辛而精采的路程。

 

116日:沙场秋点兵

 

        2003年11月6日,当秋日的阳光照亮了锦州的大街小巷,市民们纷纷走出家门的时候,在苍老而壮美的古塔下,锦州市公安局正在举行庄严的交巡警出警仪式。

 

        上午9时许,随着局长王立军一声令下,500名交巡警察驾驶着崭新的警用摩托车和22辆警用吉普车,组成壮丽的方队,缓缓入市区,一路进发,经过城中主要街路,英姿勃发地向锦州市民展示着交巡警察的风采。而后,22个交巡中队分赴各自的警务平台开始执行勤务。

 

        从这一刻起,一个新的警种在锦州诞生了,一种新的警务模式开始在锦州运行。

 

        对于锦州市公安局来说,这是一次战略性的排兵布局。

 

        路面的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是公安机关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也是一个重要的战场。在过去的警力布局中,路面的警察队伍有两支,一支是交警,一支是巡警。两支队伍合在一起人数不少,但是由于分工过细,职能单一,民警的处警能力受到极大的限制。交警没有盘查权,遇到治安案件不管不好,管又管不好;巡警没有交通处置权,遇到交通事故不能视而不见,却又无所措手足。对这种现状群众不满意,民警也头痛。同时,旧有的管理体制头重脚轻,机关化倾向严重,一线警力相对不足。机关办公楼越建越大,路面见警率却越来越低。这种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静态的滞后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已远远落后于社会的发展,不能适应当前交通和治安的复杂状况,使我们的警务工作处在一种反应迟缓、出手不快、处处被动挨打、长年疲于奔命的局面。

 

        在深入考虑了上述问题之后,锦州市公安局党委从锦州的实际市情出发,参照世界上先进的警务运行模式,经过认真研究,果断作出了调整布局,“交巡合一”,实施警务机制改革的决定。

 

        2003年8月,由当时主管交警的副局长林宝祥带队,率交警、巡警及机关有关部门领导赴上海、南京、铁岭等地考察,学习他们实行“交巡合一”的经验;而后市公安局立即成立了“交巡职能合一改革办公室”,王立军等领导深入一线现场办公,从整体规划、合理布局到处警平台的具体建设,反复研究探讨,从而形成了一个全面、清晰、操作性很强的工作思路。

 

        “交巡合一”并不是简单的职能叠加。新的警种,新的任务,要求有新的业务知识和技能,为此,锦州市局用了近三个月的时间在全局范围内开展了一次轰轰烈烈的练兵活动。他们专门聘请讲师,对民警进行法律知识和业务技能的培训,特别是对“交巡合一”所需的交通管理、刑侦、治安防范等相关业务知识和技能进行了重点培训,使民警的综合素质、综合执法能力得到了提高。

 

        经过精心的策划和有步骤的推进,到10月底,无论在硬件建设还是在软件准备上,“交巡合一”的条件已臻成功。瓜熟蒂落,大刀阔斧的改革随之开始。

 

        ——调动警力,组建队伍:以原交警支队为基础,建立锦州市交巡警察支队;将原巡逻防暴支队的6个大队并入交巡支队,并从局机关其他部门补充部分人员,使交巡警察支队总警力达573人,占全局总警力的16.5%。

 

        ——精简机构,警力下沉:将原交警、巡警两个支队合并后,共撤销了11个大队、16个中队、2个处室,将原机关的136人精简到65人,警力全部下沉,使一线人员由207人增加到491人,占支队总警力的85%。

 

        至此,经过近半年时间的运作,锦州市公安机关的“交巡合一”改革宣告完成。

 

        11月6日,锦州市公安局举行了庄严的交巡警出警仪式。这个出警仪式没有任何作秀的成分,没有丝毫哗众取宠的味道,而是一次真正的“沙场点兵”,足可以载入锦州公安史册。因为从这一天起,很多事情都开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交巡合一”详解:利剑出鞘更锋芒

 

        “警务平台”是交巡警执行警务活动的标志性岗位,也是交巡警察支队外在的显性特征。这种“警务平台”同过去的“交通岗楼”有着划时代的区别。现代“警务平台”是一个由人、车、电脑、现代装备等诸多高科技元素构成的综合作战载体,就像一艘艘游戈在城市街道海洋里的小型航母。

 

        ——高科技的现代化技术装备:“警务平台”建在市区各主要路口,基础是一个铁制的两边有护栏、下面安装了取暖散热装置的桥型平台;平台上配置警用越野吉普车一辆;旁边设有醒目的、夜间灯光透射力百米以上的爆闪灯;平台同时附有方便群众的电话、工具箱等。

 

        警车内安装着350兆车载电台;配有实战64式手枪2支,以及防弹背心、反光背心、警棍、手铐、对讲机。车上还有车载电脑一部,可以直接查询公安部通缉的要犯、全国被盗抢机动车的车型车牌号、全国进口车档案、驾驶员档案、交通违章信息、交通肇事信息、人口信息等资料。建立了GPS定位系统,实行记忆式管理和现场应急指挥式管理。

 

        此外,车上还备有急救箱、工具箱、担架等紧急救助物品。

 

        ——屯兵街面的警力配置:每个平台配备警员12至16人,为一个建制中队。实行四班三运转制,每3人为一个巡组,全天候运转。每个平台7时至24时不少于6人,0时至7时不少于3人。

 

        ——点阵式、网格化的战术布局:突破行政区划的界限,按照街区和道路形成的自然网络,以平均每2.2公里为一个处警区域,在全市共设置了22个“警务平台”。这22个点阵式分布的处警平台,有效地控制了城内区域48平方公里、道路11.5万延长米。

 

        新的警务机制是交巡警察威力的内在因素和活的灵魂。通过一年多的实战,从三个侧面显现出不可比拟的优势和强大的生命力。

 

        ——多职一体、一警多能的处警机制:交、巡合一后不仅突破了交警、巡警业务的界限,而且根据实际情况被赋予了更新的功能,变单一职能为一警多能,变只管一摊为综合执法。凡是路面范围内的事,打、防、管、控、服一体化,“还原”了警察这种职业的本来面貌。

 

        这首先给老百姓带来了极大的实惠。一个老人迷路了来到警务平台,交巡警满腔热情地将其送到家,并背上7楼;一个小孩跑丢了被交巡警发现,他们想方设法联系到其家长,及时把小孩送回母亲身边;夜半醉酒人躺在马路上,又是交巡警及时发现,帮其联系家人。在锦州“有困难找警察”已不再是一句口号。据统计,一年来22个中队共接处警20877次,其中救助群众就有7593次,调解纠纷3127次,这两项就占了接处警的51%。

 

        其次,打击和防范的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增强。2004年1月11日晚10时许,交巡三大队凌北平台巡长郑兴国正领着民警王玉伟、董国彬盘查车辆,见一辆面包车不知何故掉头就走,马上报告给大队长陈惠章。陈惠章感到事有蹊跷,立即和副支队长任传玖、杨立东将其追回。在让司机出示驾驶证时,司机说“放家了”,陈队长问其持有哪种驾照,司机说是“A票”。交警出身的陈惠章一听就知道司机在撒谎:A票是不能用微型面包车考证的;遂组织人员对车辆进行检查。结果发现车上有短嘴长臂助力剪1把,铁撬棍2根,钢锯1把,锯条5根,手电筒1个。全套的作案工具!民警立即将车上4人控制起来。后来查明,这是一伙抢劫作案百余起、杀人越货、抢劫强奸、无恶不作的恶魔。

 

        交警和巡警的业务活动结合在一起,交警和巡警的业务素质结合在一起,有效地提高了打击和防范的力度,这起案件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战例。

 

        ——全天候运转、全时段覆盖的运转机制:各平台中队实行四班三运转制,每班白天不少于6人,夜间不少于3人。在岗其间的巡逻每班不少于6个巡次,每个巡次不少于15分钟。巡区和巡区之间设3至4个警讯交接点,相互衔接并互通警情。在全市范围内,白天实行动态巡逻的民警不少于150人,夜间不少于100人;昼夜巡逻的警车不少于22台。

 

        这种白天见警车、夜间见警灯、昼夜见警察的运转机制首先是极大地提高了群众的见警率,增加了市民的安全感。一位开夜班车的出租车司机说:“以前晚上见酒蒙子都远点躲,现在多‘横’的都不怕,有事就往‘平台’一停。有时候我有事,我姐都敢顶我的班。”一位老人说:“我闺女上夜班一直是我接,有时候我去晚了就特别担心。现在不怕啦。下了班她就往‘士英平台’警车那一站,沾警察老光了。”有的商业网点过去都放个打更的,交巡警上岗之后,不少家慢慢就撤了。

 

        其次,警员与犯罪分子碰撞的机率增加了,路面犯罪大幅度下降。这是显而易见的。最有说服力的数据是,2004年夏季街路的“两抢”案件明显减少,并神奇地创下了在“两抢”案件高发期内17天无“两抢”案件发生的佳绩。在2004年打击“两抢”战役的70天中,市区街面案件比2003年同期下降了60%。

 

        与此同时,交通管理的强度也得到了提升,交通秩序明显好转。在交通秩序管理上,变过去的白天岗台静态管理,为全天动态管理,使得白天的街面秩序得到明显好转,夜间的交通状况也得到了有效控制。截止2004年10月底,锦州全市道路交通事故比上年同期少发生252起,降幅为30.7%;死亡人数降幅为26.6%,少死亡50人;受伤人数降幅为25.4%;经济损失减少近百万元。

 

        ——快速反应、整体联动的反应机制:22个警务平台中队屯兵街面,24小时全时防控,以快制快,以快制动,有力地打击了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一年来,全支队共接处警2万余起,及时制止殴斗滋事200余起,避免人身伤亡400余人次;快速到达现场、直接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110余人。

 

        2004年1月6日下午4时,两名歹徒持刀威逼一名女出租车司机,向锦州城郊何屯方向逃窜,其间被一位蹬三轮车的发现,随即报打“110”。交巡三大队附属平台接警后首先赶往现场。大队长陈惠章感到事态严重,立即调集另外三个平台警力火速向发案地集结。与此同时,二大队、四大队部分平台的警力在市指挥中心调动下也同时出击。10余辆警车警灯闪闪,警笛齐鸣,围追堵截,将歹徒围困在何屯村。歹徒被吓得弃车逃跑,隐匿村内。林宝祥副局长下令逐户搜查。两名歹徒窜进一农户欲藏身供桌底下,还没来得及把屁股藏进去就被警察抓获。从案发到救出“的姐”、擒获车匪,前后总共27分钟。

 

        消息不径而走。1月8日,当地媒体对此事纷纷进行了报道,标题是:《前晚数十辆警车、百余名警力从市内向郊外集结  围追堵截抢劫‘的姐’歹徒》、《多交巡平台民警合力围堵  27分钟抓俩车匪》。此事在锦州引起很大的震动,交巡警的神威在群众中传诵一时。

 

百姓说好:梅花香自苦寒来

 

        “交巡合一”从根本上动摇了公安机关过去那种或隐或现的机关化倾向和“衙门作风”,盘活了有限的警力资源,屯兵街面,服务社会,造福于民,也从根本上扭转了公安机关的社会形象。从它诞生那天起,就受到群众的热情欢迎。

 

        锦州日报有一篇报道:《风雪午夜  谁端来了热气腾腾的火锅?》。那是“交巡合一”新警上岗的第一个夜晚,寒冷的天气便给了他们一个洁白的献礼——临冬的头场大雪飘然而至。在师范学院平台值勤的三名民警头一次值夜班没经验,都是空着肚子来的。至半夜时分,可谓“饥寒交迫”。正在这时,一个“老太太”端着一个电火锅来到了民警的面前。“唉呀真挺辛苦,天这么冷,喝点热汤暖和暖和。”这让民警们心头一热,却又无所措手足:“我们刚上岗,还没干什么事呢……”第二天他们查明,这位送汤人是百米之外“嘉诚平价食杂”的老板,41岁,只不过“她”是个男的。当时他穿得挺厚,放下锅就走,让这些平时老琢磨人的人都看走了眼。

 

        交巡警察支队建队一年来,无论你走到那个大队,都会看到一打打的感谢信,一面面的锦旗。那每封感谢信每面锦旗后面都是一个感人的故事。2004年1月19日,正值数九寒冬,在市中心大路边一位老者倒在地上神智不清。“市委平台”的民警陈峰、王卫东、高志强在巡视中及时发现,立即将老人送进了医院,并垫付了500元治疗费,使老人脱离了危险。第二天老人的儿子前来千恩万谢,并送上1000元钱。民警当然不能收,但是他们却得到了老百姓的一片心。

 

        当他们把走失的孩子送到母亲怀中的时候,当他们将倒在路旁口吐白沫的妇女救醒并与其家人取得联系的时候,当他们把被盗的价值6000余元的汽车部件及时返还给失主的时候,当他们冒死将身陷在被没膝深的泥水掩没的窨井中的男子救出的时候;甚至仅仅是下夜班的女工站在平台旁等人来接,外地人刚下火车、汽车,不知东南西北,来到平台前问路的时候,我们不难想象,此时此刻锦州警察在群众心中是个怎样的形象!

 

        “交巡合一”使锦州民警“做好事”的机会成倍增加,并且成为一项“日常工作”,仅这一点,就极大地拉近了警察和人民群众的距离。

 

        有一次坐出租车,司机是个中年妇女。路过平台的时候正赶上民警们吃午饭——那是各大队食堂送去的盒饭。天寒地冻,北风习习,出租车司机像是自言自语:“唉,大冷的天,也没有口汤。”过了一会儿又说:“现在当警察真不容易,就是叫他们罚了也没气了。”如果你高高在上,养尊处优,即使是“微笑服务”老百姓也不会买你的账。只有与他们同甘共苦,只有他们感到你是真正在为他们服务,才会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敬重。

 

        千好万好不如百姓说好。锦州交巡支队一年来为锦州市民造了多少福,民警们都可能记不清了,但是群众却铭刻在心上。冬天冷了,一些公司、单位为民警送来了手套、护腿、保暖内衣;夏天热了,群众给民警送上热茶、冷饮、防晒霜。过节了,一些居民、学生,甚至是不相识的路人送来鲜花,大年三十晚上,一家饭店的员工为每个平台的值勤民警都送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饺子。

 

        李文喜厅长曾经讲到:全省公安机关贯彻落实两级公安会议精神,绝不能把工作停留在自我完善上,必须把人民满意作为检验贯彻落实成效的根本标准。……让人民群众成为贯彻两级公安会议精神的最大受益者,理所当然地成为我们下一步贯彻落实两级公安会议精神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要做到这一点是要付出代价的,甚至是很大的代价:室外工作的艰苦环境,四班三倒、没有节假日的紧张节奏,以及随时可能遭遇到的人身危险,等等。当我们带着这些疑虑同站前平台的高建国等几名民警交谈时,他们平凡的回答使我们肃然起敬:“什么年呀节呀的,就是过去也谈不上。越到节假日越忙,这是警察工作的特点。当警察吗,就得有点牺牲。”我们顺着他们的语气又问:“那冷啊饿呀的怎么办?”他们回答得更简单:“在公安局我们的待遇是最好的。”

 

        锦州市公安局现在主管交巡支队的崔兴民副局长告诉我们,“两句话:效果非常显著,群众非常欢迎。当然还有一句话:我们也很辛苦。但是开弓没有回头箭,既然我们迈出了这一步,方向是对的,群众满意,有困难我们可以克服,遇到问题我们也会逐渐解决。”最后,干宣传出身的他又感叹地添上一句:“交巡合一真值得好好宣传宣传。”

警务 改革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