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警务改革:警务理念全面创新(一)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我国加入WTO,人、财、物空前大流动,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在这种大背景下,党中央审时度势,提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决策,东北要振兴,辽宁要先行,为此,我省正在按照党中央的战略决策,全面实施老工业基地的调整、改造和振兴。
为保证辽宁的社会稳定和治安安定,全省公安机关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先后进行了两次警务机制的改革,这两次改革,虽然都取得了一些变化,但都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机关内部人员“臃肿”、基层实战部门“单薄”的“倒金字塔”格局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究其原因,根子就在警务机制改革的理念上没有突破,仍然沿袭了计划经济时期的警务理念来进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警务机制改革,用早已不合时宜的计划经济时代的老办法、旧套路,来管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治安,处理新形势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长时间在打不胜打、防不胜防的怪圈中徘徊。而恰恰就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的要求又在不断升高,使我们又陷入了无法满足的艰难窘迫的境地。
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理念的落后是最大的落后。辽宁省公安厅党委意识到,警务改革理念的不创新,是制约警务机制改革的最大阻碍。警务改革要成功,其首要前提是警务理念必须要先行。为此,从去年九月份起,辽宁省厅党委把这次全省范围内的警务机制改革新理念确定为:彻底摒弃“坐等群众报警,闭门谋划防范”的工作模式,民警的工作地点由机关移向社区和社会面,由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的全面改变,公安机关由过去的被动反应、后发打击型,变成现在的主动服务、积极出击型。
新警务理念确定之后,警务机制改革的内容也就呼之欲出:机关彻底“消肿”,基层普遍“增肥”,把“倒金字塔”正过来,囤警于街,囤警于社会;由过去的公安机关与犯罪分子的“猫鼠不同步”,到如今的“猫鼠同步”,甚至是猫还“抢先一步”,让老鼠无路可走,无步可迈;由过去的坐等办案,变成现在的到街头、社区办案;由过去的群众上班警察上班,群众下班警察下班,变成现在的群众上班警察服务,群众下班警察巡逻。
随着这次派出所警务改革的全面实施,全省公安机关经历一场必然要经历的阵痛之后,迎来了一次新的解放,再造出一个全新的警务模式和运行机制,从而在新的挑战面前从容应对。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