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警陈锦秀的三件宝 唠嗑、喝茶、常跑跑
中午,走在长乐金峰村街道上,片警陈锦秀跟卖菜的依姆打招呼:“有空到我那坐坐。”老陈胖胖的脸上一脸笑容。他说的“我那”,是指金峰警务室,也叫“陈锦秀警务室”,以民警名字命名的警务室,在全福州也不过10家。
金峰村常住人口近八千,加上外口,是个近万人的大村。当地又是商贸重镇,每天客流不下10万人次。就是这样一个复杂的社区,陈锦秀花了5年的工夫,硬是把发案数降了一半多。谈起秘诀,老陈说,这都是自己靠两条腿和一张嘴干出来的。
老陈说,自己以前挺内向,从警12年,愣是练成了个“话唠”。金峰村巷子窄,老陈平时也不骑车,有空就到村子里转悠,他还觉得挺开心,“利用工作之便让自己减肥了。”碰到村民们在路边“拱趴”,老陈也会拿把椅子,凑上去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他还喜欢往老人会里“钻”,坐在竹椅上,跟依伯依姆们喝喝茶,聊聊家长里短。
今天哪家又吵架了,昨天谁跟谁又闹别扭了,老陈说,社区民警管的就是这些鸡毛蒜皮琐事。“不能小看几句骂人的粗话,积在心里,搞不好哪天就动刀子了。”这么多年下来,老陈在村里混了个脸熟,“大伙有事都愿意跟我说。”老陈很自豪,觉得这是一个片警最成功之处。
去年,“保险柜大盗”的落网就是老陈聊出来的线索。有个叫四合南的自然村,来了个外地人,摆了个茶铺,给村民歇歇脚、打打牌。一次老陈巡逻时,碰到几个七十多岁的依伯在乘凉,都是熟人了,他就坐下。依伯们说,这个茶铺每天晚上都有些不三不四的人进出,而且特别吵,闹得邻居睡不好觉。老陈记在心里,找个机会搜查茶铺,在铺子后面竟然发现了五六个保险柜。带到所里一问,茶铺老板竟是近期十几起工厂保险柜窃案的主犯。原本想利用茶铺做掩护,没料到竟栽在老陈的一次闲聊中。
“群众其实很容易知足,你帮他做点事,将来碰到难处了,他也会帮你。”金峰村很多人在外做生意,换二代身份证时,常常是回家拍完照就走,亲戚朋友就会托老陈帮忙领身份证,老陈一般都答应下来,利用走访时给人家送去;还有一对湖北夫妻在当地打工十几年,当初办暂住证,后来孩子上民工子弟学校,都是老陈帮忙联系的。“这些事,对民警来说都是举手之劳,但是群众会记在心里,记很久。”
这些人际关系给老陈帮了不少忙。上周一对邻居因为地皮纠纷,差点打了起来。最后老陈动员双方的亲戚朋友和老乡,一起来“说和”,“这比我说破嘴还有用。”当然了,能在一顿饭的工夫喊来这么多“帮腔”的人,老陈也很得意:“说明大伙认我,给我面子。”
老陈最近“升官”了,当了社区中队副中队长。派出所就给“陈锦秀警务室”配了新民警,即刚从公安专毕业的黄锟。后者上任第一件事,就是让老陈带着,到村里走走,聊聊天,喝喝茶,拜访一下老人会的长辈们。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