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理论>警务探索>详细内容

警务探索

城郊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探析

来源:辽宁法制报版 作者:刘策 发布时间:2009-04-27 18:43:14 浏览次数: 【字体:

 

 城郊区亦城亦乡,非城非乡,线长面广,人口居住分散,给社会治安防范工作带来较大困难。我们千山区即为城郊区,呈马蹄铁形环绕钢城鞍山,区域内工农混居,治安状况较为复杂。针对案件频发、群众缺乏安全感的严峻形势,2004年初,千山区积极探索尝试城郊区维护社会治安的新路子,通过几年的摸索实践,确立了以人防为主,技防为辅,多方联动,立体化防控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新格局。

  明确以人防为核心的工作思路

  一是组建了村屯专职治安联防队。2004年,在全区103个自然村屯,每个村屯按照2名联防队员配备,成立了206人组成的村屯专职治安联防队。2005年,专职联防队伍又覆盖到城镇居民居住比较集中的15个社区。专职联防队员的误工补助由区镇两级财政负担。为了增加治安状况比较复杂地区的治安巡防力量,有的村还自行出资增加队员。二是组建了公安治安巡防大队。2005年,全区组建了一支由公安机关统一指挥的120人的社会治安专职巡防大队,下设7个巡防中队,主要负责巡逻派出所辖区内主干公路和社会面的治安防范。三是成立了196人的“4050”治安协管员队伍。2007年上半年,区政府再度出资80万元,安置公益性岗位,组建了社区“4050”治安协管员队伍,主要负责社区的治安防范工作。四是区人武部组建了381人的民兵应急分队治安巡逻队。五是保安公司管理的230人的机关事业单位保安队,主要负责单位内部治安防范工作。加强机关事业单位的自防。六是工矿企业组建210人的护厂队,负责企业内部的治安防范工作,为企业的平安发展保驾护航。七是由环卫部门管理400人的“一岗双责”保洁员队伍,主要负责提供治安信息。八是由村(社区)自发组成的“三老”平安志愿者队伍。发挥其人熟、地熟的优势,以村、社区为单位,全部佩带红袖标,肩负起村屯内部、房前屋后的治安防范,切实起到了看门望户守护员和法制教育宣传员的作用。

  织牢织密社会治安防护网

  一是路路巡防守住线。公安机关配备了道路巡防警务车20辆,实行“三班轮换制”24小时全天侯道路巡控,随时发现和处置突发治安问题。二是村村联防控住面。在各警务责任区、村、社区的社会面上,充分发挥警务专业防范力量和联防队、民兵、治安保洁员专兼职群防力量的作用,分工负责,协同作战。全面加强各时段、重点路段、重点部位的治安巡逻,确保不漏死角。三是卡点严防把住口。民兵应急分队治安巡防大队要按照重点地区组建巡防中队,由专武干部带领,配合公安机关,按照属地化管理的原则,在来往市区必经的各大出入口和重点路段,对来往的可疑车辆、人员认真排查治安隐患。四是企业自防护住场(厂)。本着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充实企业保安人员和更夫,重点较大的企业组建10人以上的护厂队,负责内部及周边治安保卫。五是住地群防看住家。农村按20-30户划分,社区按楼栋划分成治安小片责任区,实行单元化、网格式管理,发挥“三老”义务联防人熟、地熟优势,在小片责任区内,“看好自家的门,管好自家的人,看住外来的事”。

  技防辅助确保形成全时空防范

  一是在各主要路口、交通要道安装监控探头,实行公安机关联网,随时调取有关资料。二是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加强监控系统建设,专门安排保安队员监视。三是在村、社区居民集居区内安装经济适用型的视频监控设备,由治安联防队员负责监控。目前,全区视频监控探头约有1120个,覆盖率达90%以上,从而筑牢了动态人防与静态技防相结合的治安防控网络。
  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在全区逐步构筑起以公安机关为骨干,社区警务室、村(社区)治保会为依托,以人民群众为基础,视频技防为框架,八队联动、专群结合,警民联防、防控密集的防控网络,初步建立起动态人防与静态技防有机结合、互为作用的安全屏障和防控一体化的长效防控机制。

城郊区治安防控体系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