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110每年背“无理包袱”20万元
4月6日晚,银川市巡特警支队金凤区大队接到报警,称解放西街某处有人打架,请速处警。民警快速赶到现场,却不见打架斗殴者,甚至无法联系到报案人。类似的“空警”,处警民警已经多次遇到。一名110民警告诉记者,有时候一个晚上接9个警,4起都是“空警”。
记者在银川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了解到,目前每天呼入电话为2800个至3300个,其中无效警达1800个至2400个。
无效报警耗资大
“无效报警一方面给接警员带来额外的工作压力,另一方面还会导致真正报警的群众打不通报警电话,此外还导致大量资金被耗费。”银川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大厅的梁科长告诉记者。
据了解,银川市公安局曾做过一项专门调查,处一次警至少要花费63.73元,包括油费、通讯工具和交通工具的磨损、警员的人力消耗与协警员工资补贴等。目前,银川市公安系统坚持有警必出,接警员接到报警电话后,会直接与各辖区处警车辆联系,让其处警。一般情况下,银川市公安机关每天处700多个报警,其中有10起左右是“空警”。据此推算,银川110每年至少“损失”20万元。
恶意滋扰处罚难
梁科长告诉记者,对于恶意谎报警情、恶意骚扰110者,公安部门可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规定,对情节较轻者处以200元罚款;情节严重者处以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然而,对于恶意滋扰行为人,因办理治安处罚程序手续比较繁琐,公安机关大多情况下只对其进行训诫。同时,遇到群众报警无法分辨真假时,公安民警必须及时出警。
“中转站”角色须转换
就一些市民提出的出警速度慢等情况,梁科长表示,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公安机关每天面对上千件无效报警影响工作效率;另一方面,110实际上成了群众向一些部门反映问题的“中转站”。例如,遇到消费纠纷、噪声污染等,群众都会拨打110,此类报警每日达500个左右,非公安机关处警范围,但是同样会占用有限的警力资源。
梁科长称,110主要处理刑事案件、治安案件等,可是有些群众将钥匙忘在家里、夫妻吵架闹矛盾都拨110要求处理,这种“青睐”的背后,实际上是社会联动机制的缺失。梁科长认为,让警察来弥补这些缺失,所付出的代价是警务资源的严重浪费和警力超负荷运转。目前,南宁、上海等一些城市,已经建立了应急联动机制,实行相关部门24小时值班制度。银川市政府应在适当的时候建立这样的机制,以最大限度、更好地保护群众安全,为百姓服务。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