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安查报站监控室内铃声大作,监控屏幕上出现一辆车号为皖B323XX的货车,并附有一段“‘三逃’人员张治国所驾驶的车辆”字样。民警立即冲到路边将该车拦下。经审查,驾车人果然就是1998年5月在安徽撞死1人、撞伤2人后潜逃的交通事故肇事者张某。就这样,一个肇事逃逸长达7年之久的犯罪嫌疑人落入了法网。这不是影视作品中的虚构镜头,而是南京警方2003年研制成功的警务查报站综合信息系统破案的真实一幕。据悉,这套警务信息系统目前在江苏13个省辖市的警方全面使用,而且这套信息系统在全国都是最先进的。为了揭开这个警务信息系统的神秘面纱,近日,记者走进江苏警营深入探秘。
网上警局打造“江苏模式”
信息资源的部门分割、条块分割,是长期困扰制约公安信息化建设的瓶颈。以往,每个基层所队之间的信息都是相对封闭的,即使同城的相邻所队对抓获的犯罪同伙所作的供述也难以及时沟通、相互印证,由此造成战机延误的事例屡有发生。 而江苏省警务数字化系统建立后,这个“瓶颈”得到了有效的解决。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目前,江苏省13个省辖市公安局全部成立了市级信息中心,各类信息系统和数据库存贮的数据总量已近4亿多条。江苏省公安厅“金盾办”一位技术人员告诉记者,以往,流窜犯罪是警方打击的难点。如今,一旦发生同类型流窜犯罪案件,警方可通过全省旅馆业信息系统,异地调出各地在发案期间的所有旅店住宿人员名单,再与嫌疑人进行自动比对,分析嫌疑对象的流动轨迹,从中发现疑点,使打击流窜犯罪的针对性大大提高。 目前,全省134个公安门户网站,907个业务网站,以及近4万台在网上运行的计算机,构成了一个虚拟的网上警局。如果把网络比作“仓库”,那么,各种数据信息就是库内的“货物”。为加强信息的采集管理,将原先分散在各警种、各部门的设备和系统尽量集中到信息中心平台统一运行、统一管理。同时,对23个一类系统,大部分都采取一级建库模式,由各地实时采集上报和更新维护数据,再由省级信息中心汇集数据,逐步摸索形成了系统集中建设、信息集中存储、查询方便快捷的公安信息化建设“江苏模式”。 2004年4月8日,常熟市公安局投资180万元,首先在基层一线交巡警中启用无线移动“警务通”系统,民警的手机就是一台集通讯、数据查询、图文传输于一身的“警务通”。“警务通”除具有通话、发短信等手机基本功能外,还有现场打印、实时查询比对等多项功能。路面执勤民警对交通违法行为人进行当场处罚或作出强制措施时,可用便携式打印机立即打印处罚单等法律文书。同时,可实时查询车辆、驾驶人以及违法行为等交通管理信息。还能直接查询三逃人员、被盗抢车辆等治安管理信息。该系统还具有现场抓拍、即时上传交通违法行为图片等功能。目前,该市156名一线交巡民警全部配发了“警务通”终端设备。
大案频破得益“神奇软件”
网络干线建设就像修筑高速公路,如果没有良好的系统支撑,就难于发挥应有的作用。“去年以来,江苏全省公安机关全面启动开展了派出所综合信息系统建设,已有900余个派出所和基层单位安装了系统软件,初步具备了人口管理、执法办案、110接处警、情报信息等主要功能,”江苏省公安厅有关人士说。据介绍,目前,该省警方已完成8大数据资源库和23个一类应用系统的建设,全面升级改造了全省人口信息系统,建成了省、市两级人口信息数据库。全省违法犯罪人员信息、机动车驾驶人信息管理等系统建设全面完成。 南京、苏州等地还开发建设了移动信息应用系统,整合了人口、机动车辆、驾驶员、在逃人员、被盗抢机动车、旅馆业、失踪人员、印章、派出所综合系统等信息,实现了移动状态下的信息实时查询和录入,大大提高了一线民警信息应用的能力。 记者了解到,南京警方于2003年研制成功的警务查报站综合信息系统。该系统利用架设在警务查报站前方1公里道路上的摄像头和埋设在道路上的地感线圈,对过往车辆感应抓拍牌照,再通过网络将信息传到报警系统,与公安部下发的被盗抢车辆信息库和市公安局布控的车辆自动比对,一旦发现疑车,系统自动报警。 在记者调查采访时,民警徐文焕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他说,以往检查车辆既盲目性大,又干扰群众正常通行。如今,等待报警铃声响起,在分分秒秒的期待中体会到由衷的快感。 优秀软件的应用,让警方的破案充满了神奇。 2003年5月29日上午,一侦查民警在浏览南通“每日刑侦工作”信息时,发现5月27日该市抓获的3名湖南籍盗窃犯罪嫌疑人张承云、张新冬、邓社员使用的都是连云港的手机卡。经对3名嫌疑人的指纹进行比对,张新冬的指纹与5月17日新浦区发生的一起系列盗窃案的现场指纹完全一致。办案民警顺藤摸瓜,终于将以邓文斌、石春归、陈久祥为首的特大盗窃集团摧毁,抓获湖南祁阳籍犯罪嫌疑人18名。经查,该团伙自2003年以来,先后流窜湖南、山东,以及江苏南通、连云港等地盗窃作案200余起,杀死1人,窃得手机、首饰、现金等价值数十万元。
公安部长盛赞“首席CIO”
一桩桩疑难案件的侦破,令江苏公安机关民警对公安网络刮目相看,并产生浓厚兴趣。南京市公安局组织开发建设警务信息综合应用平台,被公安部副部长张新枫誉为南京警界的“首席CIO”。 据记者调查,目前,江苏全省各地公安机关都成立了网上信息研判机构,开辟专门的研判网站和成果发布平台,并落实专人负责研判信息的浏览分析和及时处置。每天由专职信息研判人员,及时浏览掌握本地及周边地区高发案件,案件高发地段、高发时段等规律特点,并对警情、行业场所人员作案、流动人群作案等三类治安“热点”情况展开分析,将静态、孤立、零散的信息整合加工成动态、共享、预警的信息,在研判网站上发布。 海门市公安局的有关人士告诉记者,他们平均每天就有400余名民警对网上的1000余条鲜活信息进行筛选、分析、研判。今年4月以来,该局各类刑事案件破案数比去年同期上升18.2%,市区刑事案件发案数较去年同期下降46%,破案经费比去年同期下降31.5%。 而常熟市公安局开发建设的特殊人群预警查询系统,以旅馆住宿人员系统为依托,通过与市公安局情报信息部门梳理的200余条重点信息数据库自动比对,实时发布预警通报。各派出所、警务站在接到预警通报后,必须在24小时内与可疑人员逐一见底。系统试运行仅2天就成功抓获犯罪嫌疑人4名。 据不完全调查,目前,江苏全省平均每天上网民警近8万人次,其中有1万余民警利用最新的数字身份认证和授权访问控制系统上网开展工作。全省每天网上信息流量达到4000万兆,省公安厅主网站和省级主要数据库每天的访问量达到3万多人次。 “今年上半年,江苏省各级公安网站共发布信息57万条,其中预警研判信息1.4万条。该省公安机关利用网上信息共破案2万余起,占破案总数的24%,其中南京、南通、扬州等地达到三分之一以上。仅今年上半年,全省通过网上信息比对抓获网上逃犯3215人,平均每天抓获近20名。 不仅如此,江苏公安网络的功能正在不断向日常办公、警务监督、服务社会、方便群众等方面延伸。 “江苏数字化警务正大步走来,公安信息化应用方兴未艾,前景广阔。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不再是民警遥不可及的美梦。”江苏省公安厅金盾办负责人如此说。(张旭 沈公轩) |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