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警务战略工作 守护百姓和谐安定——记福建省首创“夫妻警务室”民警巫森东夫妇
创新警务战略工作 守护百姓和谐安定
——记福建省首创“夫妻警务室”民警巫森东夫妇
一辆摩托车,两个警务人员,三间房,谱写着和谐平安的乐章;七百多个日夜,两万多村民,见证了创新的力量。2006年12月,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通贤派出所在全国率先推行“夫妻警务室”,这一创举实施二年多来,赢得社会好评如潮,成为警民和谐的典范,“夫妻警务室”民警巫森东和妻子邱秋连,先后荣获福建省公安厅“模范公安民警家属”、公安部“全国公安机关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优秀社区民警”等称号。
夫妻警务室 扎根新农村
上杭县通贤乡地处上杭县北部,有人口2万多人,地处205国道沿线,治安状况复杂,因此,在国道沿线大东村设立警务室,可以有效的掌握全乡的治安动态,充分联系群众,切实抓好治安工作。为此,上杭县公安局党委非常重视大东警务室的建设工作,拨出专款筹建警务室,通贤乡党委政府及通贤派出所领导对建设警务室也给了充分的支持。
2006年12月14日,通贤派出所大东“夫妻警务室”的成立之日,民警巫森东不会想到,他和妻子邱秋连将会是福建省“夫妻警务室”第一对。
在此之前,干了26年警察的巫森东和妻子邱秋连“聚少离多”,公安部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推行后,邱秋连立马放弃了优越的邮局工作,2006年12月15日,邱秋连到丈夫所在的派出所,当起了一名临时的协管员,扎根基层。“丈夫是派出所民警,两人结婚26年了,但总是聚少离多。”邱秋连说,当她听说县局要创建“夫妻警务室”时,认为这是一大创举,于是马上报名,“随丈夫扎根农村,我们就可以一起共进退,用心为百姓做事,没有后顾之忧。”
真心保平安 细心化恶斗
“夫妻警务室”成立后不到半个月,巫森东、邱秋连夫妻齐心,化解了一场近2000人的村民恶斗,事后村民都称赞他们细心、耐心。
2006年12月28日,由于通贤村人在阙姓家族的坟上建起仓库,要迁坟就要拆掉仓库,东里村、大东村阙姓群众和通贤村人因为祖坟闹起了矛盾。
巫森东知道后,作为片区民警,解除治安隐患是保一方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最有效途径。于是他巫森东便充分发挥协管员老婆的优势,让邱秋连去“打探”情况,因为作为“片警”他一旦过早介入,群众会有抵触情绪,不利于双方化解矛盾。
细心的邱秋连立刻耐心地与两村妇女沟通,并掌握了重要信息:阙姓群众决定在28日晚上12点前把祖坟从通贤村迁走,但通贤村黄姓村民已放出话,阙姓人若敢拆仓库,就跟他们拼了。闻讯后,阙姓村民也召集了一批人准备应战。同时,邱秋连还了解到两村的带头人物。 通过邱秋连反馈的信息,县公安局通过政法、司法等单位出面协调,最终避免了一场群体恶斗事件。 对于这一功劳,邱秋连笑着说:“我只是完成了丈夫布置的任务,当好‘三员’工作,即调解员、信息员、村民法制宣传员。”
爱心促和谐 警民鱼水情
小爱爱亲人,大爱爱社会。巫森东和邱秋连不仅彼此相亲相爱,而且更难得是他们把全部的爱都倾注到辖区的百姓身上,用实际行动贴近群众、服务群众,传递警民间的鱼水深情,维护社会基层稳定第一道防线,守护一方百姓和谐安定。巫森东除了给邱秋连布置“三员”任务外,还给了她一份特殊的任务:照顾169名留守儿童生活,并辅导他们学习。巫森东则自己除了日常的警务工作外,还坚持主动地在辖区内作家访,急民所急,忧民所忧,替百姓分忧解难。
巫森东说:“群众有求救我们就去,没有求救我们知道的我也要去。”
“夫妻警务室”创建两年多时间里,原本邻里纠纷不断,小偷小摸时有发生,交通事故频发的辖区,已不再有治安案件,交通事故减少了90%,百姓安居乐业,和谐共存。
当地群众在享受安定和谐社会的时候,没有忘记辛劳付出的“夫妻警务室”,既给他们改好了伙房,又添置了电视机,而上级机关也给巫森东配备了专用摩托车。巫森东告诉记者:“如果上级同意,我愿意一辈子为辖区群众服务,因为群众需要我,更重要的是我也深深地爱着这里的人们。”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