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高原警威建和谐青海 公安机关队伍正规化建设综述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事业成败,关键在人。
我省各级公安机关本着“典型示范、重点突破、梯次推进、整体升位”的基本思路紧密结合“三基”工程建设,大力推进队伍的思想、组织、作风和能力建设,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明显增强,有力地推动了全省各项公安业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追求最佳警力资源配置
近年来,化隆回族自治县巴燕镇加合地区主要劳力都到内地开拉面馆,9个村所剩的基本是老人、妇女和孩子。去年年底,加合社区警务室设立后,民警经常走村串户,留下联系服务卡,与村民和村干部交朋友,提醒村民做好邻里守望、发现可疑人员及时报告。并力所能及地帮助反映和解决村民的实际困难,至今,9个村未发生一起治安和刑事案件,让村民们更加感觉到了平安和谐。他们纷纷竖起大拇指夸奖说,警务室设在家门口,出再远的门也不用再牵挂了。
目前,化隆县已建立了23个村级警务室,把派出所“搬”到了农民的家门口,从而进一步夯实了公安机关维护稳定的根基。化隆县党委政府为了确保警务室工作顺利有效地开展,将19个治安工作重点村的19名“大学生村官”划归公安部门管理使用。人员配备上,分别采用一名正式民警带一名协勤员、一名正式民警带一名协勤员和两名"大学生村官"或一名正式民警带4名保安的模式,解决了警务室人员不足的问题。
去年以来,我省公安机关会同有关部门,全面推进社区和农村牧区警务室建设。使社区和农村警务室成为维护稳定的第一道防线、服务群众的第一个平台、巩固基层政权的第一层基石。目前,全省已设立警务室521个,配备警务区民警623人。各地通过建立完善派出所警务运行模式和推进基层所队勤务机制改革,派出所、治安队、巡警队等治安基层单位实力进一步增强。
年内,我省公安厅要求全省公安机关城市要完成警务室建设100%,并按照统一要求,充实社区警务室警力,全面开展社区警务工作,实现警力下沉,警务前移;州、地所在县城以及人口居住密集、治安情况复杂的乡镇警务室建设要完成80%;农村、牧区的警务室建设要完成60%,并逐步推出样板,形成规模,按照更有利于群众,更有利于保一方平安的要求,设置驻村警务室、中心警务室、流动警务室或帐房警务室。警务活动的覆盖率要达到100%。
向素质要战斗力
坚持强素质,抓培训,向素质要警力、要战斗力是我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的重要手段。
2004年以来,在公安部和兄弟省区公安机关的大力支持下,省公安厅先后选送280名基层所队民警到江苏、浙江、广东、山东等地挂职培训。西宁市公安局也分三批派出近100名民警到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安机关挂职工作,还选派了30名刑侦民警到沈阳市公安局对口单位“取经”。通过在正规化建设先进地区的学习培训,使高原民警带着问题出去,带着感受回来,想着思路实干。开展“三基”工程伊始,省公安厅党委就一改以往举办综合培训班的模式,针对各警种业务要求分期分批对全省在职民警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仅2006年就举办警务技能和专业培训班12期,培训各警种民警达2242人。
7月16日,国际著名刑侦专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客座教授,美籍华人李昌钰博士以渊博的法学知识,丰富的警务经验,扎实的理论功底,敏锐的战略眼光,诙谐幽默的语言,从现场经验、物证采集、犯罪侦查新概念等方面为全省800余名公安民警深入浅出地作了一场题为《现代侦查之新科技》的精彩讲座。邀请专家、学者来青授课,是省公安厅党委考虑到基层民警因大量外出学习而无法保障足够警力的情况下采取的另一创新训练举措。来青专家当面支招,释疑解惑,既能保证足够的学员,又能节省开支,不但能随时随地进行模拟指导,而且针对性强,民警乐于接受,能够做到学以致用。
针对前几年全省公安系统信息化应用较为滞后的实际,省公安厅党委明确提出了“民警达不到‘四会’(会上网、会打字、会查询、会下载)就没有岗位,领导达不到‘四会’就没有指挥权”的口号,今年又提出计算机新“四会”要求,即“会网上办公、会网上办案、会网上查询比对、会网上数据采集”。通过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目前全省民警的警务信息化应用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大练兵活动开展以来,省公安厅制定了《青海省公安民警基本体能考核标准》、《青海省公安民警基本技能考核标准》等练兵制度,积极探索建立教育训练工作长效机制。各地公安机关也积极发扬首创精神,树立“练为战”的思想,强化"岗位就是练兵场所"的意识,坚持从本职工作入手,力求做到“勤、实、细、严”,达到了“剑不如人,但剑术不能低于人”的练兵目的。
“从优待警”逐步落实
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公安局党委在生活上体恤民警,健康上关心民警。丰富了从优待警的内涵,凝聚了警心。几年来,局党委把民警中特困户、老病号、下岗家属子女的情况一一列出,统筹解决了10余位民警的生活困难,对牺牲民警家属采取多种形式,每年进行慰问。同时,每年组织全体民警进行体检。对全体民警严格落实“一个捐款、二个派车、三个必到”(民警因家庭生活困难或重病住院时,局党委成员要带头捐款;民警家庭遇有婚丧嫁娶用车时及时派车,节日期间对居住地相对集中且路途较远的民警统一派车接送;局领导在民警生病住院时必到,民警家中直系亲属去世时必到,民警家庭生活遇有困难时必到)。共和县公安局党委的深情厚谊,春风细雨般滋润着每一位民警的心田。
省公安厅厅长何再贵在队伍建设方面最深的感触是:公安队伍建设的关键在于正规化。他认为,正规化建设是公安队伍科学管理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涉及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环境的各自完善和相互作用。在硬件环境的建设上,车辆装备、办公设施等硬件环境已有了极大的完善,较好地满足了当前公安工作组织开展的实际需要。并且参照现代管理理论,使大家认识到队伍正规化建设的关键在于民警队伍本身,即要有一个广大民警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能够充分发挥的软环境。软环境取决于对民警的教育管理和民警素质,是队伍正规化建设的根本,是实现工作目标的保证。
在队伍正规化建设的探索中,省公安厅党委从公安队伍发展历程和所处人文地理环境的整体考虑出发,提出了青海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的主导思想:立足高原艰苦的地域环境和相对滞后的经济发展水平,大力弘扬“五个特别”的青藏高原精神和“缺氧不缺精神,缺钱不缺干劲”的青海公安精神,领会正规化建设的实质含义,看清青海公安队伍的现状和发展方向,抓住正规化建设的基本环节。使各级公安机关领导及民警深深懂得在青海抓正规化建设必须立足现实,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为正规化建设打下牢固的思想理论基础。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