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刘义军的“三三”工作法
近日,被评为“2005—2006年度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的荆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一大队二中队东门岗亭班长刘义军,在长期实践中,创造性开展工作,摸索出“三勤、三抓、三管”的“三三工作法”,用科学管理破解了荆州东门交通秩序混乱的局面,用宽严相济执法理念树立了荆州交警良好的社会形象。
以“三勤”为基础破解交通难题
东门岗亭位于汉宜高速公路、襄荆高速公路连接线,在荆州市207、318国道的交汇点上,是进出荆州古城的必经要道。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密集的车流人流导致这里经常发生堵塞。为破解交通难题,刘义军以“三勤”为基础,进行了科学管理。通过观测,刘义军发现十字路口程控时间和车流量不协调。为正确获取车流量,最大限度减少高峰时堵车现象,他以每小时为计量单位,从早上7:30至晚上9:30,采取拿表格划“正”字的方法记录车流量,精确的计算出了高峰、平峰时的流量。在此基础上,他积极争取支队支持,合理设置信号灯程控时间,用渠化管理解决了堵车问题,最大限度减少高峰时堵车现象。
荆州东门进城口洞窄车多,经常发生堵塞。为找到解决“堵点”的好办法,刘义军多次请教专家,建议把靠近城门洞的内外两个路边栅栏打开,使机动车可以通过内外两个环道分流,从而大大减少了这里车辆堵塞现象。
在三尺岗台,刘义军摸索出信号与手势相结合、用手势辅助信号指挥交通的方法,保证了高峰不堵车,并总结出一套“眼勤观,身勤转,遇到情况早判断;打手势,两边看,指挥人车分道行;路口多,流量大,指挥沉着不间断,哨不停,话勤喊,人车畅通保平安”的执勤要领。确保了东门交通秩序良好、平安畅通。
以“三抓”为突破口化解社会矛盾
重教育、轻处罚,宽严相济、人性执法,树立荆州交警良好社会形象,是刘义军赢得“荆州第一岗”美誉的“法宝”。为有效化解社会矛盾,他抓轻微违章重教育。在交通管理岗位上,刘义军常常和驾驶员换位思考。因此,对交通管理中碰到驾驶员轻微违章,他总是以批评教育为主。去年夏季的一天,一辆满载西瓜的河南信阳大货车由于路况不熟闯了禁行标志,在东门岗亭被刘义军拦下。他考虑到对方长途贩运农产品着实不易,纠违后不但没有罚款,反而一直将路不熟的司机送到荆州长江大桥的上桥处,感动得这位河南司机热泪盈眶。
当前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各种社会深层次矛盾日益凸现,“两堵”事件越来越多。做为一名交通民警,刘义军用细心、耐心和热心化解了多次有可能引发堵路的苗头。在执勤中,他细心观察过往行人的情绪和神态,对于那些企图在街头闹事的人,他会迅速制止并立即向领导汇报;对于上访达不到目的,企图采取堵路等过激行为的人员,刘义军总是耐心的向他们宣讲法律知识,指出堵路行为的违法实质、严重危害和法律后果;碰到确有冤情但又找不到反映问题渠道的弱势群体,他会热心的帮助他们找有关部门。
近年来,刘义军先后消除和化解矛盾纠纷28起,切实维护了荆州东门良好的交通秩序和社会稳定。13年来,刘义军先后抓获盗窃、偷窃嫌疑人15名,调解社会纠纷40余次。他通过长期观察,逐渐掌握了小偷作案的方法、时间和手段,一眼就能看出混迹于人群中的小偷。2005年10月12日,一名盗贼在城内薄利音响门口偷了一辆摩托车后向城外逃窜,车主拦下一辆的士边追边喊。正在岗亭值勤的刘义军听到呼喊,迎着急驶而来的踏板车冲去,把窃贼从车上抓了下来。
以“三管”为落脚点抓好交通秩序
送交通安全常识入户,听社区群众对交通安全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双向互动抓驾驶员管理,是刘义军在工作之余的重头戏。他借助一副棋管好校园。在交通安全进校园宣传活动中,怎么样才能使枯燥无味的交通安全知识更容易让学生接受?2006年3月,他摸索发明了“交通标志趣味棋”,寓教于乐,使学生在游戏中学到交通安全知识。现在,辖区每个中小学生都成为交通安全宣传员,提醒自己的家人骑摩托车时戴头盔、开车时系好安全带。目前这种新的交通安全宣传模式已经在全市中小学校推广。
荆州东门辖区内有28家企事业单位、500多名驾驶人,包括一家钢材大市场和4家农贸市场,货运车辆出入频繁。为从源头上预防重特大交通事故的发生,刘义军亲手绘制了一张社区驾驶员分布图,凡是有机动车的单位和个人,他都标明车辆详细资料以及驾驶人的违法记录,经常上门为他们做交通安全知识宣传,对于有特殊情况没有及时参加安全学习的驾驶员他亲自上门授课。近几年来,他所管辖的驾驶人没有发一起重特大交通事故。用一片真心管好安全。每个双休日,刘义军都和班里的民警一起拿着交通安全宣传单,来到社区,走家串户向居民宣传交通安全法和交通安全知识。用真心和真情换取居民对交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现在,东门附近的居民们在出行时,都能自觉地遵守交通秩序。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