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与侦探推理小说
至今,刘怀忠依然爱看侦探推理小说。
刘怀忠是河南省永城市公安局副局长。上中学的时候,他最喜欢看侦探小说,英国作家柯林斯著的侦探小说《月亮宝石》他看了几遍,书边发毛了,著名侦探卡夫为破案百折不挠的精神让他感动得一塌糊涂。
中国的《古代奇案》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大案录,也是刘怀忠青睐的对象,可以说,是这些侦探推理书籍影响了他的人生走向。1984年高考时,刘怀忠毅然放弃了考名牌大学的念头,报考了河南省人民警察学校,最终当了一名人民警察。
毋庸置疑,警察是喜欢阅读侦探推理小说的一个庞大的群体,许多警察的职业选择其实都受过侦探推理小说的影响。
讲述人:饶湫波
(浙江省嵊州市公安局民警)
记忆中,孩提时的夏夜,除了下雨,我们总是到院子里纳凉。乡下蚊子多,尤其是那些别名为“青草蚊子”的蚊子,一叮一个肿块,让人痒得出奇。但值得庆幸的是,我家院子没有蚊子。基于这个因素,儿时的夏夜,就一直让我回味无穷。
仅仅因为没有蚊子的骚扰,轮不着我如此怀念那段岁月,更为主要的是,躺在草席上仰望漫天星斗的同时,有着父亲刻意为我们准备的“大餐”。所谓大餐,就是他出谜面,让我们姐弟四人竞猜,猜中者,奖一粒糖果。
兴许是儿时的这段经历吧,我一直以为,猜谜即是破案。这个观点,即使在以后阅读了《福尔摩斯探案集》等侦探小说,也难以改变。有年春季,我所蜗居的那个城市,发生了一起三人丧生的命案,破案后,我以“谜面”为题,写了一部长篇纪实文学,在当地报纸上连载,由于我在段落与段落之间不时塞入谜面,那些环环相扣的悬念,让几个与编辑关系好的读者,没了耐心,专程赶往报社,直接读完了全文。
我把破案比喻为猜谜的观点,曾遭到过个别刑警的反对。他们的理由是,破案,远比猜谜要难得多。其实我也知道,许多案件最终得以因果大白,无不凝聚着参侦警员的辛勤劳作。但刑警们的这些劳作,一旦通过文字去复述,就脱离不了“设谜”和“猜谜”这两个阶段。说白了,凶手作案,是在“设谜”;刑警侦查,是在“猜谜”。
猜谜过程中,双方博弈靠的是智,而不是勇。事实上,有不少案件,因为个别刑警的“弱智”,导致功亏一篑,甚至放虎归山——因证据不足,法院将犯罪嫌疑人无罪释放。这类“弱智”刑警,当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弱智”,许多时候,产生“弱智”的土壤,只是因为轻敌。我一直以为,能够活学活用毛泽东关于“战术上要重视敌人,战略上要藐视敌人”这个理论的人,其智力,必定比那些自以为是、刚愎自用的人,聪明得多。
近年来,我陆续创作了近300篇微型破案小说。这些类似猜谜的小说,在当地报纸上刊载后,一度让部分读者,每天必动剪刀和糨糊。我曾征询过其中一些剪贴了我的小说的读者,问他们对这类破案小说有何感受,多数人的回答很有意思。所谓有意思,是因为他们和我那个“猜谜即是破案”的观点相同。
说到这里,我得自行解开本文开篇时设的一个谜面:我家院子为何在夏夜没有蚊子?原因也简单:在举家纳凉前,我的母亲已经准备妥了驱蚊的蚊香、清凉油或风油精。基于这些“武器”的保驾护航,那些让别人头疼不已的蚊子,安敢再来骚扰我们?
讲述人:吕浙鹏
(浙江省嵊州市公安局鹿山派出所所长)
从小就喜欢读侦探推理小说,波洛和福尔摩斯是我年少时的偶像和梦。从事警察这个神圣的职业,很大的原因是受侦探推理小说的影响。
有一年,参加全市刑侦工作年会。会餐时,同桌有位从事刑事工作的老兄问我,破案的过程像什么?我不假思索地答:“像剥笋衣。”他先是一愣,继而揶揄道:“你这个说法,太俗了些。如果把破案比喻为剥笋,倒不如说像‘女人脱衣’,更能让人接受。”
我没有与他争论。因为我知道,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破案过程的理解,历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实,我的这个“剥笋”论,既可以归纳为仁者之见,也可以归纳为智者之识。那位老兄视我的“剥笋”论为俗,并以“女人脱衣”一说加以讥讽,反而证明他的视野狭窄,不太适合从事刑侦工作。
我说那个老兄不太适合从事刑侦工作,是有前提的。因为每遇疑案,勘查完现场的刑警们,必须参加案情分析会。会上,大家或多或少要将自己对案情的分析、判断、推理,作一公开陈述,以求触类旁通,有的放矢。这类分析、判断、推理,常常五花八门,千奇百怪。如果以上面那个老兄动辄就打“闷棍”的做法,那么案情分析会上那些畅所欲言式的观点,岂不都可归入到俗不可耐之列?
大家知道,一棵可供食用的竹笋,是由多张笋衣包裹的,要想品尝到又鲜又嫩的笋肉,必须将那些笋衣一一剥去。这里说的“笋肉”,类似“犯罪嫌疑人”;这里说的“剥卸笋衣”,就是调查。每张“笋衣”,就是每次调查。换句话说,“笋衣”的一一剥落过程,就是刑警实施调查时的每个步骤。
参加公安工作初期,我被分配到派出所从事婆婆妈妈的治安工作。这让一直尝试“剥卸笋衣”的我,有所失望。好在派出所的治安警察,有时也要做些配合刑侦大队侦查发生在辖区内的刑事案件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我总是瞅准机会,大胆地发表自己对案情的看法,当然,这些看法,有的对路,有的跑偏。需要感谢的是,刑侦大队的那些领导们和弟兄们,总是让我的分析、判断、推理畅行无阻。正是由于他们让我的“剥笋”原理有了实践之地,方才使我的人生履历多了一段刑事侦查的记录。期间,我单独或者与人合作,破获了不少刑事案件,并摘取了省、市级公安机关颁发的多项破案奖。
如今,因工作需要,我成为维护一方治安的派出所所长。发生在辖区内的刑事案件,主要由分管刑事工作的副所长打理。但有关“破案类似剥笋”的观点,却一直未曾改变。前几天,应邀参加一次久违的刑事案件分析会,我又老生常谈,说了“剥笋”原理,不想其中有个年轻刑警不无认真地说:“现在有的刑事案件,好像不必采用‘剥笋’原理了。”
我没有当场反驳,因为我知道,由于科技手段的介入,时下许多刑事案件,确实到了已经不需要通过传统的“剥笋”方式予以侦查了。但不管科技如何引领生活,人的决定因素是不会改变的。基于这点道理,我还是要说,一个刑警,要想在充满变数的刑侦战线上品尝到“鲜嫩笋肉”,归根结底,必须以一步一个脚印的工作态度,将每个调查步骤,像剥“笋衣”一样,一一落到实处。惟有如此,才能运筹帷幄而决胜于千里之外。
讲述人:邵明杰
(河南省永城市公安局党组书记、局长)
已经记不清从什么时候起,大概是在中学时代我就喜欢上了英国侦探小说家阿瑟·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探案全集》,书中曲折而又引人入胜的探案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尤其是那位叼着烟斗、手拿拐杖、有着鹰钩鼻子、目光锐利、机智勇敢、疾恶如仇、具有高度责任感的私人侦探夏洛克·福尔摩斯更是映入我的脑海,成为我崇拜的一个英雄人物。
后来,我成为一名警察,在长期的公安工作实践中,我认识到中国的民警和外国的侦探是有着本质区别的。人民警察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人民的利益,而《福尔摩斯探案全集》所宣扬的是个人英雄主义。
讲述人:刘怀忠
(河南省永城市公安局副局长)
20多年的警察生活一晃过去了,看侦探之类的小说尽管依然是自己的业余爱好,但更多的是多了一种理性的评判和思索。相比较而言,我更喜欢的是外国侦探小说,比如《月亮宝石》,处处闪耀着的是人性的光辉,智慧的光芒,解馋。中国的《古代奇案》宿命论及迷信的色彩太强烈;当代一些有关破案的小说或电视剧,图解政治的意味较浓,这些都冲淡了作品的艺术水准。实践证明,破案是不能掺假的,那是学识、经验、毅力、意志、技巧、品质、分析、推理等素质的综合。这里面的学问一辈子也学不完,我会努力。
讲述人:陈峰
(河南省永城市公安局党委委员、警令部主任)
我在警察这个序列里,先是当刑警,继而到政工部门,现在在警令部。工作之余的最大爱好就是看侦探小说,阅读完《福尔摩斯探案全集》后,我对此有深深的体会。
面对死亡的威胁,面对失败的打击,福尔摩斯坚持不懈地寻找任何可能的蛛丝马迹,有一种不将案子查得水落石出决不罢休的可贵品质。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坚持,他才一次次地走向胜利。
作品以跌宕起伏的情节,缜密的逻辑思维,细致的心理分析,塑造了福尔摩斯百年来这一家喻户晓的侦探形象。作为一名公安民警,就是要学习这种可贵的品质,坚持不懈地为社会主持公平正义。社会发展到了今天,虽然在破案过程中,融入了更多的科技元素,是福尔摩斯时代无法比拟的。但是在邪恶面前无所畏惧,勇往直前;在困难面前不馁不弃、持之以恒的福尔摩斯精神,永远是一个警察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
讲述人:邵东侠
(河南省永城市公安局警令部教导员)
我在师范学校上学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接触到日本推理小说家森村诚一的作品《人性的证明》,就被深深地吸引和震撼。这部小说讲述了著名时装师兼家庭问题评论家八杉恭子为了保存名利地位,不惜杀死千里寻母的亲生儿子乔尼。刑警栋居以一顶草帽、一本诗集为线索,展开艰苦的侦破工作,最后他以人性唤醒八杉恭子的良知,让凶手低头认罪的故事。该部小说最成功之处在于运用心理学写出一个冷酷无情的女性的心理活动,运用心理策略迫使其低头认罪。
我参加公安工作近二十年来,曾经当过刑警、治安警、户籍警,当过派出所长,这部作品给予我的影响如影随形。我总是善于透过繁复的外在形象,洞察人的心理,通过尊重唤起他人人性的需求,去影响那些涉案人员、当事人员,以人性化执法与管理活动,取信于民,营造警民之间和谐关系。
讲述人:刘光
(河南省永城市公安局新城派出所所长)
1997年,我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读书期间,利用业余时间看了不少国内外的侦探小说,其中英国小说家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斯泰尔斯庄园奇案》对我的影响最大。小说中描写的小个子侦探赫尔克里·波洛为了破案百般努力,甚至不惜性命危险亲入“虎穴”寻找证据,运用反复侦查、逻辑推理、心理分析的方法,终于拨开迷雾疑云,找出真正的凶手,使我受益匪浅。
2009年,我在参与破获一起命案时,就在案子几乎搁浅的情况下,是赫尔克里·波洛的精神感动了我,我没有放弃,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努力,终于查出了犯罪嫌疑人潜逃到江苏昆山收破烂,我化装成一个卖破烂的,几经周折,最终将犯罪嫌疑人捉拿归案。
通过这件事,我认识到破案工作决不能轻言放弃,要学会从看似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去寻找证据,细心分析原因,寻找突破口。
刘怀忠告诉记者,就在本刊策划侦探推理小说这个专题的时候,河南省永城市公安局专门召开了一个侦探推理小说座谈会,所有的与会者,从局长到普通民警都畅所欲言,给本专题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本刊在此一并致谢。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