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楚文化 再兴“赶五句”——评程建国的《诗意的歌唱》
湖北是屈原的故乡,是楚文化的发源地,而著名的词作家程建国就生于斯、长于斯。天时、地利、人和皆占尽的他从楚辞中吸取营养,从汉初大赋中吸取智慧来丰富他的作品。他还发展《诗经》的比兴手法,把《诗经》原来的比兴材料,如草木、鱼虫、鸟兽和风云雷电都赋予了生命,让它们活动,甚至让它们有人的意志,用以寄托自己的思想感情。由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其歌词集《诗意的歌唱》中诸多篇什都沿用比兴手法。如《蒙古草原》中的“马头琴拉亮腼腆的月亮”、《香格里拉》中的“雪山一袭银装,/亲吻太阳月亮”、《夜行军的女兵》中的“夜行军的女兵,/让露珠看得发呆”、《日新月异》中的“太阳天天亲吻旗帜”等。这种“寄情于物”的表现手法具有联想、托寓、象征等作用,给歌词的理解带来很大的空间。
词集中的歌词往往注重选取国内外重大的政治事件和历史场景作为题材,如《航天神话》、《一颗树的故事》、《香港回到家里来》、《改革开放盛世春》等,表达作家的体验、感受或歌颂、赞美之情。作为抒情主体的词作家所表达的不是个人的情感,也就是说不是“小我”的浅吟低唱,而是对“大我”的真诚放歌,即对党、祖国、军人、警察、农民等的礼赞。所有歌词在保持着作家一贯的清新流畅的抒情风格的基础上,又增添了几分雄放的气势。这些作品以欢庆的情感为底色,有点类似于古代的“颂”体和某些“大赋”,是一种讴歌型的“政治抒情诗”。
当下的部分歌词为了迎合市场,寻求卖点,肆无忌惮放逐思想性,一味地追求娱乐性,大肆渲染男欢女爱,情感肉麻。还有的歌词晦涩难懂,空洞无物。身为人民警察的程建国党性坚定,恪守警察意识,在其歌词集《诗意的歌唱》中大力高扬主旋律,深情地讴歌我们的党、我们的祖国和我们的人民,令听众(读者)激情澎湃、信心倍增。特别是国庆60周年庆典即将到来之际,品评和歌唱《诗意的歌唱》,正当其时。
在后现代主义语境下,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程建国的坚守尤其显得弥足珍贵。因为他坚守着一个作家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真正担负起了人类灵魂工程师之重担,用心地书写自己心灵深处的情感,形象地表达人生经验。
后现代主义以消解深度性为代价宣告重塑世界意义已经落伍,放逐一切诗意的本性,走向精神的荒原。“在后现代主义的零散化中,一切都变得把握不住了,而且也没有可能将诸种相异的碎片统一并协调起来。”①文学创作在后现代主义的拼贴中变成了语言游戏。在人心浮躁的当下,人性变得粗糙,欲望抒写处处可闻,精神在世俗面前节节败退。在如此气候下,如何营造精神家园对广大的文艺工作者来说是一大难题,是迎合市场去浅唱靡靡之音?还是坚守自己的道德操守,做一个进步的、有良心、有社会责任感的词作家?头脑清醒的程建国选择了后者。因此,他成功了,由他创作的《人民警察之歌》、《人民警察警歌》入选公安部征集的《人民警察警歌》就是例证。
自2004年以来,程建国就开始涉足词坛,先后发表歌词作品一千多首。所有的作品都是遵循“三贴近”的原则,揭示时代主题、时代精神、时代特征,赞美推动时代前进的各种元素,其思想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持高度一致。词集中的歌词情思优美、感情强烈、想像丰富,加之象征手法的成功运用,使其出类拔萃,在公安文学的词作板块中独树一帜。
如《中国写意》这首歌词中的“龙腾彩笔,凤舞文字/中国在复兴崛起。/好日子的笑容,好消息的传递,/组成一年四季的欢畅句子。/幸福在城乡抒情,繁荣在大地排比。/炎黄子孙多么扬眉吐气,/同心合力创造伟大奇迹。”此节歌词高唱着昂扬的旋律,将词人的欢乐情绪、情感强烈地渗透到客观对象之中,达到主客观的契合,“它是这样以形象的力量去启示人们底感觉,它是这样以感情的力量去冲击人们底灵魂。”②这种由外向内的过程,与它坚持词是生活的由内而外的过程相统一,构成了词人既重生活、又重主体的双向认知特点。
公安作家、湖北省公安厅政治部宣教处副处长刘美兰同志总是说程建国的词作在公安系统已成了品牌,并在全国打响。诚如是,《诗意的歌唱》的确具备了较高的艺术水准,文学性颇强,用语通俗易懂,节奏铿锵有力,真切、生动、感人。究其原因,还是因为身在警营的程建国警察意识强烈,政治立场坚定,不盲目跟风,而是深刻领会胡风诗歌理论的核心:诗人的声音是时代精神的发酵,诗人的情绪的花是人民的情绪的花,诗人的巨大的感情因素必须与时代的精神特质紧紧地结合起来。正如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之一郭沫若所说:“要作诗就要作今天的诗,要用今天的语言写今天的感情、今天的理想、今天的使命。”如集子中的《祥和中国》、《中国好年代》、《中国接到好岁月》等篇章用浪漫主义手法唱响时代精神,表达的是对好日子、好年代的由衷赞美,凸显了共产党人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理想。
胸有至大至刚之气的程建国用生命来写作,追求是意味而不是趣味,不回避历史、政治,不歪曲社会生活、丑化人性、玩赏病态,而是真心实意地歌颂真、善、美。
意犹未尽,反复品味这些歌词,突地发觉《诗意的歌唱》的绝大部分词作与
“赶五句”有某种瓜葛或历史渊源,沉思良久,才发现那是对“赶五句”的反动。何为“赶五句”?提起“赶五句”,说来惭愧。作为一名湖北人,又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的,却是刚刚接触不久,且是在信手翻阅《熊明泽文存》时才发掘出来的。现在,重提“赶五句”,不仅仅是赏析呕心沥血之作《诗意的歌唱》的需要,更主要是为了肯定著名的多栖警营作家程建国为传承“赶五句”,弘扬民族文化所做出的贡献。
曾经出土稀世文物越王勾践剑的荆州区马山镇,素以民歌之乡著称。马山民歌历史悠久,可上溯到2000多年前楚地的“扬歌”、“田歌”,现已被列入湖北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此民歌代表了江汉平原民歌的总体形态特征和音乐特色,具有浓郁的原生态风味。它奇特的五句成歌、句尾点题的唱词结构,是荆楚文化的一块瑰宝。“喇叭调”、“伙计调”、“ 嘚嘚调”、“叮口当调”、“哦嗬调”五大调和五句子歌更是闻名遐迩,久唱不衰,在民间广为流传。“五句子歌”又有“喊五句”、“赶五句”、“ 穿五句”之分,曲体结构差别较大,基本旋律大同小异。
当然,《诗意的歌唱》不是“赶五句”,也不是模仿“赶五句”,而是说词人之举是在拯救“赶五句”,复兴“赶五句”。其词集吸收了“赶五句”的优点,并在“赶五句”的基础上进行翻新,使“赶五句”更具生命活力,使其源远流长。在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程建国在传播楚文化、扬弃“赶五句”这一方面是有功的,可惜的是这个功劳却很少被人察觉。孰不知,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赶五句”正面临着灭绝的危险。
“赶五句”换韵有序、注重音乐的节奏美,读来琅琅上口。同时,力求语言更有张力,不故弄玄虚,也就是说言之有物,不作无病之呻吟。“赶五句贵在乐观豁达,情真意切,不把毫不相干的不能入诗境物硬扯在一起,本体和盘托出,喻体在中,意境在后。”③《诗意的歌唱》将革命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有机融合,成就一部阳刚之作,格调昂扬,气魄豪迈,且富有诗意。
其中的《中国人民警察警歌》气势恢宏,波澜起伏,一转再转,而又气脉贯通,一泻千里。如“旗帜飘扬,热血激荡,/人民警察忠诚坚强。/春夏秋冬跟党走,/风雨雷电不彷徨。”“道路宽广,步伐铿锵,/人民警察人民至上,/急难险重冲在前,生死关头不退让。”……“人民警察忠诚坚强,/拼搏奋斗创造辉煌;/人民警察人民至上,/流血流汗无尚荣光。”通过反复吟唱来强化人民警察的宗旨意识,彰显人民警察的核心价值观。
总之,《诗意的歌唱》没有丝毫的物欲气息,蕴藏其间的是浪漫、理想的诗性气质,理所当然会受到群众的欢迎,有利于人心的和谐与凝聚。窃以为,为人民写作、为时代放歌的程建国旨在通过歌词这一艺术样式传承楚文化,传递最有普遍意义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传递出爱祖国、爱人民、爱生活的心声,充满了积极向上的韵律。与此同时,他还将“赶五句”发扬光大,丰富了文学的因子,为当代文学史写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受金融风暴影响的当下,经济低迷,《诗意的歌唱》的问世无疑能极大地鼓舞人心,传递信心。在此,对程建国的真情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注:于2008年11月由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的歌词集《诗意的歌唱》系程建国的第五部词集。)
注释:
①詹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215页。
②阿垅:《风格片论》,《人·诗·现实》。
③《熊明泽文存》,长江文艺出版社,2007年版,第115页。
程建国小传:程建国,男,1960年10月11日生,系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音乐文学学会理事、湖北省公安文学创作协会副主席、天门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等,现任湖北省天门市公安局指挥处副主任,二级警督。自上世纪80年代初发表诗歌、散文、小说、评论作品来,已结集出版发行各类文学著作12部(歌词集5部),多篇作品获奖、被转(选)载和被谱曲演唱,是当代活跃的著名诗人、多栖作家。2004年以来,先后有歌词作品《中国舞台春光常在》、《大中国歌》等50多首在全国歌词(曲)征评中获奖(提名、入围)。在第二届“北京2008”奥运歌曲歌词征集评选活动中,《北京舞起来》《五环圆圆》脱颖而出;在央视2008春晚节目征集中,《春节到了》等七首歌词荣耀入选。歌词《楼兰月亮》获中国音协07年词曲新作“晨钟奖”。《水乡》《兵儿郎》《改革开放盛世春》(套曲)等80首歌词被中国音协专家组评定为“全国优秀流行歌曲创作大赛”上网公布的候选歌词。
430035武汉市桥口区古田三路特1号 湖北警官学院(北院)宣传部 张友文 电箱:youwen2039@163.com电话:027 83497528 013971416380 20090924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