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理论>警察文学>详细内容

警察文学

谁能理解人民警察?—评张笑天的《警察世家》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张友文 发布时间:2009-08-17 18:42:37 浏览次数: 【字体:

 

吉林省公安厅主管、吉林省公安文联主办的《公安作家》2009年第3期上

刊载了当代著名作家张笑天电影文学剧本《警察世家》,此剧主旨在于歌颂公安机关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崇高品质,展现人民警察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可贵精神。窃以为,此剧本之所以耐读并不仅仅在于富有吸引力的破案情节能拽住读者,更主要是人民警察在为民排忧解难及调处纠纷的过程中煞费苦心,却又得不到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着实让人感动的同时,也让人深思。

《警察世家》写的是主旋律,构建是人民警察的核心价值观。但她并没有简单地勾勒出大的社会背景,而是另辟蹊径,将其浓缩在一个警察的家庭里来表现,可谓以小衬大,手法高明。敖东市公安局局长郭蓬勃一家四口都是警察,其父郭建国近天命之年,还在担任教练发挥余热,教小警察练习擒拿格斗。郭蓬勃的女儿郭蓓蓓在派出所任片警,妻子林曼是户籍警,可谓三代同堂并同行。既然是警察世家,大家就深谙警察这一职业的艰辛与苦衷,就能相互体谅和理解。如礼拜天,郭家老小正在为58岁的郭建国举办生日宴会,“蛋糕分好,红酒刚刚斟上,郭蓬勃的手机振铃了……”。当全家正在享受这难得的天伦之乐时,手机不识时务地响起,郭蓬勃赔笑着请示父亲郭建国说小市场失火了,他该怎么办?“郭建国大手一挥:快走啊,你是干什么的还不知道吗?啰嗦什么?”人民警察常常面临着公与私的两难选择,在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的时候,人民警察理所当然地要冲上前去。看来,还是父亲理解儿子,警察理解同行。郭蓬勃前脚刚迈出门槛,郭蓓蓓的男朋友、徐小鹏的手机也响了。那是所里刚接到110指令,点名让徐小鹏出警。干了一辈子警察的郭建国也并不稀罕女儿及准女媚给他过这个难得的生日,而是义无反顾地支持他们出警及处警。最后,这个本应该高潮迭起的生日宴被几起突发事件给搅得冷冷清清。这就是警察家庭的真实写照。警察的职业特点决定了他们不能像普通人那样过着有规律的、悠闲的生活。但是,人民群众是否了解警察那鲜为人知的一面呢?

一、谁能理解人民警察

太太两个儿子因防卫过当而过失杀人,连夜逃亡,生活的重担便落在自己弱不禁风的肩上,只能靠捡破烂维持生计。身为人民警察的郭蓓蓓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本想直接资助她,可她不认可警察,不理解警察。用郭蓓蓓的话来说就是:“她见了穿警服的人,本能地反感,怕咱们是来抓她儿子的。” 太太是一个法盲,她不清楚警察是干什么的?正像阿Q一样,以为革命就是跟自己过不去,对革命深恶痛绝之。老太太也具备阿Q的类似心态,以为警察就是与自己为难,而不知警察的职责就是打击犯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郭蓓蓓并没有因老太太对警察的误解而放弃对她的关心,而是想尽一切办法帮助她。与男朋友徐小鹏一起捡破烂,并把这些破烂丢在老太太必经之路上,还积极张罗着恢复老太太的户口,以便为其办低保。老太太闻听此言,却苦笑着说:“郭公安别安慰我了。自个是个啥人还不知道吗?拣点破烂能吃上一口饭就烧高香了。”郭蓓蓓处心积虑地关怀老董太太,老太太却不领这份情。究其原因,还是因为老百姓与警察之间还有隔阂存在,人民警察必须进一步走近他们,走进他们的心田。要想让老百姓改变对我公安的看法,必须把人民群众当作自家人,时时处处替他们考虑,想方设法为他们做好事、办实事。郭蓓蓓心系百姓,通过给嫂子买礼物的方式来促进姑嫂情感,求她为黑户老太太恢复户口。在户口没办到手,低保未办好之前,郭蓓蓓不余遗力地间接帮助老太太,便通过破烂崔来实现自己的夙愿。“郭蓓蓓掏出一百块钱,递给破烂崔说:你上老太太那儿收废品时,多给她钱,给双份的,多余的我出。” 破烂崔也不明白人民警察郭蓓蓓的良苦用心:“你想帮她,大大方方地帮呗,何苦费二遍事,转我一手呢!”“郭蓓蓓:……她见着警察本能地害怕,她两个儿子都负案在逃啊!”

太太对人民警察的认识有一个渐变的过程,即从对抗到感动,再到认知和理解的过程。睿智的张笑天通过富有地方特色的语言,用大众都能接受的艺术样式将老太太那复杂而又微妙的心理轨迹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就显得真实可信,没有给读者唐突之感。破烂崔对老太太说:“你这可冤枉人家了。她(郭蓓蓓)只把你当成辖区一个困难户看,看着你这么难,又丢了户口、没有低保,人家难过得都掉眼泪了,根本没提你儿子的茬儿!你这不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吗?”郭蓓蓓没有出场,但她又始终在场,通过这一间接的形式,以实际行动向老董太太传递党和政府的温暖。

最令人心颤的场景是老太太在饭馆里捡剩饭吃,被老板娘和服务员追着打。刚好郭蓓蓓从此路过,便不由自主为老太太解围。原来是饿急了的老太太将卖废品所得丢失了,饥不择食,真是“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此情节在符合思维逻辑的前提下,又有些奇巧。俗话说天无绝人之路!郭蓓蓓先后拿出户口薄和低保证给老太太:“大娘,这是你的低保证,每月可以领260元的低保补助呢,你吃饭不用愁了!”“老太太攥着户口和低保本,当街给郭蓓蓓跪下,抱住她双腿,嚎啕大哭。”白居易曰:“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老太太这高贵的一跪,蕴含着多少话语内涵呀!真是无声胜有声!

郭蓓蓓就是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小事做起,通过一件件好事的办理、一件件难事的解决,积累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的信任,赢得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的支持,增进人民群众同公安民警的感情,真正把工作做到人民群众的心坎上。

末了,得知真相的老板娘还送给老太太十多个馒头。这是人性美的写照。电影文学剧本《警察世家》是否列入时髦的底层写作范畴不是本篇的话语重点,倒是底层中处处充满着温馨,完全有别于新写实中底层之间的冷漠与刻薄。窃以为,这是张笑天对“人之初,性本善”的追问。

二、警察的无奈与困惑

郭蓓蓓这一警察形象被刻画得异常鲜活,她不仅美丽心善,而且还会做群众工作。如果上面所及是郭蓓蓓如何为人民群众着想,现在所论就是她如何为政府分忧了。事情原委是这样的,开发商王竞开来大铲车准备动手拆棚户区,棚户区的老弱病残却躺在铲车前不让他动工,为何?利益驱动而已。居民们要开发商补偿树苗的钱。开发商不给,说这些树苗是合同签字生效后种上的。孰对孰错?代表着公平与正义的警察现身后,常常会处在两难境地,偏向哪一方都不行。怎么办呢?箭在弦上,一触即发。在这关键时刻,还是郭蓓蓓露了一手。她将早已准备好的录像资料证据拿了出来,用事实说话。居民们无话可说,开发商感动得也无话可说。

因为冲突未起之前,郭蓓蓓防患于未然,做到未雨绸缪。就工作经验而言,她知道征地拆迁补偿的问题是一个老大难,主要是利益使然,开发商和拆迁户之间常常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如果不妥善处置,就会导致事态恶化,酿成群体性事件,扰乱社会治安,损坏党和政府的形象。在事发之前,考虑周全的郭蓓蓓已预感到了此事的棘手,她没有走逃跑主义路线,而是迎难而上,勇挑重担,与男朋友徐小鹏及公证处的工作人员一道偷拍待拆棚户区的外貌,作为调处纠纷的重要凭证。无怪乎“郭蓬勃过来插一嘴:蓓蓓挺老辣呀,拆迁树苗事件,你们所长一汇报,我吓了一跳!这不捅马蜂窝吗?躲还躲不及呢,你敢往里掺和?你还真镇住了,连市委书记都说你是秤砣小压千斤呢!”

在整个事情处置过程中,郭蓓蓓作为片警就成了矛盾的焦点。有居民说:“片警肯定向着咱们老百姓说话”。是的,人民警察是群众的保护神。为了让老百姓得实惠,郭蓓蓓反复做开发商王竞的工作,王竞才让利于民:“咱们这房屋改造,原来每米开发商只出一千八,是郭蓓蓓出面,给咱多争来二百……”。在树苗补偿问题上,郭蓓蓓依然站在公正的立场上,不偏袒任何一方:“我们民警保护老百姓的合法权益,像这种半夜三更抢栽树苗的行为,是讹人,我们如果支持了,就是助长邪气,那不是有失公道吗?”

郭蓓蓓之举,居民们理解也罢,想不通也罢,个中的滋味的确不好受。不明事理者还以为人民警察郭蓓蓓从开发商那里得了什么好处呢。可见,人民警察的悲哀与困惑。

人民警察的无奈还体现在对精神病患者的处警上。郭蓓蓓与男朋友徐小鹏正在享用生日宴时,精神病患者宋晓月打110求助,点名要徐小鹏出警。原来是宋晓月的波斯猫上了树,她要求警察提供帮助。郭蓓蓓和徐小鹏赶到时,宋晓月又不配合他们,不时提些无理的要求。人民警察面对此情此景,还得赔着笑脸与小心,谁让你是人民警察,正如头脑时而清醒的宋晓月所言:“你们警察不是说‘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吗”;“我要投诉!你们不是说老百姓的事没小事吗!”代表着国家形象的人民警察在众目睽睽之下,恼不得,躁不得。在宋晓月的奚落与看客的笑声中,人民警察只能保持最大限度的克制,但是他们的内心在流血、在哭泣。

徐小鹏在帮宋晓月捉波斯猫的事件上,引发了一个非常现实的话题,那就是现实生活中的人民警察经常会遇到大最的非警务活动,他们该如何处理?

三、人性化执法

公安部党委在2008年全国公安厅局长会议上提出的2009年全国公安机关的重要工作就是“三项建设”,即加强公安信息化建设、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与时俱进的电影文学剧本《警察世家》顺应公安部党委的要求,提出了诸多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之良方。如郭蓓蓓帮老太太跑户口、办低保就是拉近与老百姓的距离之举,增进与人民群众感情的好方法。特别是文本中的郭蓓蓓对犯罪嫌疑人王小光实施人性化执法就是构筑和谐警民关系的妙方。

郭蓓蓓等民警提着枪辗转数处寻找犯罪分子王小光,好不容易在医院发现了他的踪迹,不巧其母亲刚过世。在这关键时刻,是动手还是不动手实施抓捕?民警们为难了。彼刻,自知罪孽深重的王小光已举起了双手等着上铐。这真是送上门的大好时机,如果错过了这个机会,再抓捕就难了;如果在这伤心欲绝的场合下手,又太不人道。又一道两难的选择题摆在人民警察的前面。经过一番心理较量之后,“郭蓓蓓忽然意外地、温和地说:先处理丧事吧。”

人民警察郭蓓蓓等行径表现出对王小光现实境遇的善意宽容与人性关怀,此细节有助于读者对以人为本、社会和谐等时代精神的感悟理解,有利于和谐文化与和谐社会的建设,对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发挥着积极作用。

罪大恶极的王小光处理完母亲的后事之后,主动到民主派出所来投案自首,再次说明了人性化执法的可行性和威力。200875《光明日报》第6版上面有张笑天的短篇小说《山地车》,也是讲述人民警察如何对偷车者实施人性化执法的感人故事。小说中警察们的初衷是保护孩子纯洁的心灵不受伤害,事实上也给失足者留下了做人的尊严,这种感化比任何处罚更有力量。

美国作家爱伦·坡在谈论小说创作时,曾说道:“聪明的艺术家不是将自己的思想纳入他的情节……他所做的一切都将最大限度地有利于实现预先构思的效果。”在爱伦·坡看来,一名作家只要运用各种文学形式技巧,达到特定的艺术效果,他的目的就已经实现。比如,如果一部恐怖小说能够让读者产生恐怖的感觉,一首感伤诗可以让读者获得感伤体验,那么这个作家的创作就已经成功。这就是爱伦·坡著名的效果至上理论。张笑天电影文学剧本《警察世家》能对执法者,不仅仅是人民警察,有所促动,对执法有帮助,有利于营造社会的和谐,那么,此文学作品的功能就实现了。

当然,“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同的身份角色来看这一文本,得出的结论会有不同。人民群众从中会认识到人民警察的伟大与崇高,警察同行会从中感受到自身职业的骄傲。

四、警察流血又流泪

谷雨田厅长到敖东市督办小丽失踪案,碰到了民主派出所的陈凯戴着大墨镜“招摇过市”。不明真相的厅长当场批评了陈凯的所为有损人民警察形象。陈凯面对着厅长对自己的误解,他并没有辩解,而是将委屈独自承受,也为后面的情节展开做了铺垫。这一手法叫做欲扬先抑。陈凯,像郭蓓蓓和徐小鹏一样,都是人民警察中的优秀代表。他们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这些都是多年的公安工作锻炼、磨砺出来的。他们能忍受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和误解,但从不向他人诉苦,也不给组织添麻烦。陈凯就是这么一个典型或“这一个”。他戴着大墨镜是因为眼睛有问题,这问题还很严重,那是在那场轰动全市的解救人质案中所致。陈凯在与歹徒搏斗的时候,“歹徒拉响了手雷,弹片崩进陈凯的左眼中……他全身多处受伤,大手术七天才醒过来”。因此,他的英勇之举在当时传遍了大街小巷,还被授予二级英雄模范称号。但是,时过境迁,英雄淡出人们的视野,陈凯又淹没在芸芸众生之中。从此,陈凯默默无闻地生活和工作着,高额的医药费着实让他犯愁,可他宁愿利用休班的时间蹬三轮车来缓解经济压力,也不向组织伸手。

陈凯在眼睛还没有治愈的情况下,本可以休息的,却依然坚持工作。张笑天从侧面来颂扬人民警察陈凯的大局观念、大我胸怀。

在百老汇夜总会面前,厅长再次遇到陈凯。这一场景设计得恰到好处,不显做作,又合情合理。厅长找到给陈凯道歉的机会是次要的,更主要是弄清了陈凯蹬三轮车的真实目的:他是想挣点钱换眼球。谷雨田厅长得知这一实情后,感动得“泪光闪闪”。他说:“让我们的英雄流血又流泪,我痛心啊!”不用叙说,陈凯换眼球的经费迎刃而解了。

谷雨田厅长在作品中两次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除了上述所列之外,另一次是在文首,小丽的父母拦住厅长的车,请求快速破案。于是厅长督办,敖东市公安局重新选将,加大侦破力度,案子终于破了。皆大欢喜之余,留给本人的是无尽的思索。在我看来,在整个剧本中,厅长的作用可谓大矣,一下子就解决了两大难题,是不是有点神化厅长之嫌。如此运笔,似乎看淡了或否定了人民群众之作用。文艺创作应当自觉地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正确地表现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唯物史观认为,历史是由人民群众的伟大社会实践创造的。个别历史人物,像文中这位厅长,只有当他的思想和行为代表人民的意愿、体现历史发展方向的时候,才能真正起到推动和促进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警察世家》是不是把谷雨田厅长整得太玄乎,过于突出其作用。

当然,张笑天先生是俺敬仰的大文豪,不应该说些不知高低的话语。在此提出的一孔之见的确有点班门弄斧之嫌。话又说回来,弄斧必到鲁班门前才能得到真经,得到高人指点。

题外话:吉林省公安厅领导如此重视公安文学,实属全国罕见。公安类报刊从20世纪80年代逐步发展,全国最多时达到130多家,总发行量百多万份,对于宣传法制、宣传公安工作和人民警察的形象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21世纪初期,全国开始大规模地开展报刊出版发行秩序清理整顿工作,就在这“一阵风”中,公安类报刊锐减。目前,全国公安报刊公开发行的仅有二、三十家(含“搭船”党报党刊的)。公安文学阵地突地变小,给公安作家和公安文学致命一击,痛心矣。吉林省公安厅主管的《公安作家》问世,让我们似乎看到公安文学的春天已经到来。

人民警察是和平时代的英雄。正如文学巨擘张笑天所言:“哪里有危险、哪里有难,哪里就有警察的身影,在缉毒第一线、在火场、在抗灾第一线、在突发事件的生死存亡关头,警徽、警服就是人们的主心骨!”。因此,我们文学爱好者和文艺工作者应该真诚的讴歌我人民警察,为他们呐喊,为他们加油,并借助《公安作家》之类的公安文学报刊大力弘扬他们的感人事迹。(注:张笑天电影文学剧本《警察世家》已由吉林省公安厅和长春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完成,年内将与广大观从见面。)

注释:

转引自盛宁:《二十世纪美国文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17页。

南帆 刘小新 练暑生:《文学理论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7月第1版,第17页。

附张笑天小传:张笑天,笔名纪延华。山东昌邑人。中共党员。1961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曾任长春电影制片厂编剧、副厂长,一级编剧。现任吉林省作协主席、省文联主席,中国文联全委委员,中国作协第五届全委会委员,第六、七届主席团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省优秀专家、高级专家,省劳动模范。中共十六大代表。1961年开始发表作品。198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永宁碑》、《太平天国》、《孙中山》等20部,中短篇小说集、散文随笔集《佩剑将军》、《家务清官》、《张笑天中短篇小说选》等近20部,另有《张笑天文集》(30卷)。《前市委书记的白昼和夜晚》获全国第四届优秀中篇小说奖,电影《末代皇后》获第四届巴西国际电影节评委特别奖,《开国大典》获广电部优秀影片奖、大众电影百花奖、第十届金鸡奖优秀编剧奖、首届中国电影节奖、奥斯卡金像奖参赛入围,《重庆谈判》获政府优秀影片奖、第二届长春电影节最佳编剧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第十七届大众电影百花奖等,《世纪之梦》获1998年中国电影华表奖及华表奖优秀编剧奖。《白山黑水》获第一届中国电影夏衍文学奖,《太平天国》获2001年度飞天奖。2005年被授予电影百年国家优秀电影艺术家称号。  

430035武汉市桥口区古田三路特1号  湖北警官学院(北院)宣传部  张友文 电箱:youwen2039@163.com                                      20090724

张友文 《警察世家》 理解警察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