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理论>警察文学>详细内容

警察文学

耳边再起驼铃声——又读李培刚的《命运回归线》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张友文 发布时间:2009-05-22 20:50:17 浏览次数: 【字体:

 

得知培刚同志的长篇小说《命运回归线》改编成电影《生命回归线》,我为他感到骄傲,因为他是我们湖北警官学院的优秀校友。据说,当下走红的名星大腕正在激发作家创作灵感之源——湖北仙桃拍摄取景,于是本人抓住历史性机遇来凑个热闹,再次将那原汁原味的小说言说一番,不管对错与否。

《命运回归线》把社会小说的优势和言情小说的优势杂糅得巧妙,它展示着一种新型的时代美感,描绘着都市里正在涌动的新风景,“战场官场情场,三条线的演绎,条条精彩,线线串珠”。那么,她是靠什么取胜的呢?窃以为是驼铃声这一意象。英伽登在《对文学的艺术作品的认识》中认为,有一种意象就是图式化外观,只在局部发生作用,即必须和其他形象或者其他意象共同组成一个叙述性的客体世界;还有一种虽然也是图式化外观,但是它不仅仅在作品局部起作用,而且在作品中发挥主导性的作用:它能够结构作品;它的意味充满整个虚构的客体世界,形成特有的氛围;它统领和覆盖着作品所有其他的形象;整部作品的意义也完全依赖这个意象来表达。不言而喻,驼铃声属于后一种,它能起到勾连情节的作用。

《驼铃》是电影《戴手铐的旅客》中的主题歌,多次在小说中出现,多次回响在读者耳际,令人激情澎湃、泪眼涟涟。《戴手铐的旅客》的故事梗概被培刚讲述过,与作品正好形成典型的互文性。“互文性”(intertextuality)概念最早由法国符号学家、女权主义批评者朱丽娅·克里斯蒂娃提出,她说:“任何作品的文本都是像许多行文的镶嵌品那样构成的,任何文本都是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化。” 这就是说,没有单独的本文,任何本文都是“本文间性”的,一个本文指涉另一个本文,本文与本文永远处于交叉、重复、吸收和转化之中,它们共同构成了绵延不断的本文群体。

该影片1980年就上影了,时隔近三十年,为何还被一些作家们反复提及呢?像重庆公安作家但远军的长篇小说《萍水相逢》也是如此,充分说明她有流传的价值,堪称经典。面对如此经典,作家们一定痛苦过,这就是素有“美国耶鲁四人帮”之称的哈罗德·布鲁姆所说的影响的焦虑。

当新写实小说、女性写作、新历史主义等后现代文本尽情的嘲弄友情、爱情时,《命运回归线》却永葆传统,竭力讴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譬如,小说中数次写到龚正宇与张剑等同事的阶级情感、手足情深。当龚正宇处于人生底谷之时,正是同事帮其走出人生的误区。温暖与感动蕴藏在字里行间,令人欣慰。因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们的文学在创作方面出现的一个明显变化就是,对文艺娱乐消遣功能的重视,远胜于对心灵滋润、精神陶冶、人格养育的重视,对生理快感的追求超过了对美感愉悦的追求,审美价值、审美理想的建构正在经历严重的挑战。《命运回归线》并没有赶时髦,迎合市场,兑变为一次性的文化快餐,而是写出精神,写出力量,可以让读者反复品味。就教化功能而言,她具备普法之功效(大多数公安文学具备此功能)。同时,她还有励志的警言,告诉读者如何做人,与时俱进地解读儒家思想,如“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加倍付出。寒门之后,农民之子,只有用才华来折抵别人的后台关系,只有用勤奋来折抵别人的八面玲珑,只是用成绩来折抵别人的请客送礼,你才以获得与别人平等竞争的机会,你才有可能脱颖而出。”“生活不怜悯失败者,生活不相信眼泪。它注视苦难者,关注奋斗者,垂青成功者;同时,它唾弃欺骗者,放弃懒惰者,抛弃放荡者。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几多辛苦几多回报”。分析以上话语内涵,她又是一首陶行知的自立自强歌。

除此之外,她还带有全人类性的,更为普遍、永恒的一种精神体验和哲理思考,那是对人类终极意义的探寻和追问。如“人的一辈子太不容易了,人的一生艰难困苦太多,事情太多。有些事情与已无关多好。但是,人在社会中,人在江湖中……”。“比起这莽莽长江,这浩浩江水,个人真是微不足道”,这真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怅然而泪下”的翻版。

至于文中的副局长龚正宇坚持道德底线、坚守警察意识之举更是与娱乐消谴势不两立。

“诗无达诂”。文本自身的意义从未被李培刚本人的意图所穷尽,“当一部文学作品从一个文化和历史语境传到另一个文化历史语境时,人们可能会从作品中抽出新的意义,而这些意义也许从未被其作者或其同时代的读者预见到。” 因此,继续探讨此文本的意义对我来说真是自不量力,不亚于痴人说梦。那么,还是回到文学性问题上面来吧。《命运回归线》之所以是一部打动人心的公安文学作品,必然有称为文学性的元素蕴藏其间。

窃以为,该作品能让读者铭心刻骨还得益于其整体象征。整体象征以小说的基本情节、人物命运、叙事结构来充当某一思想、观念的象征。卡夫卡的《变形记》象征了人的异化,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以整体象征的形式,展示了人与自然两种力量没有结局的悲剧性冲突。要想准确地把握住小说整体象征的涵义,仅凭常识和直观经验是不够的。必须调动自身的各种情感经验、社会经验和哲学意识,才能理解整体象征带给我们的启示。《命运回归线》中的龚正宇与电影《:戴手铐的旅客》中的老公安侦察员刘杰一样,都是被冤枉、被误解的。但是,他们都没有自暴自弃,并没有背叛人民,而是依然忠于人民公安事业,无私奉献,在关键时刻能挺身而出,直至献出宝贵的生命。

《驼铃》声再次响起之时,其象征意义不言而喻。

《命运回归线》还多处表现出诗情浓郁的意境美。所谓意境,是指在作品中由作家的主观感情与客观物境相结合而创造出的一种艺术境界。它使得描写对象带有一种抒情的色彩,变得比实际生活更美,更富于诗的情韵,也更富于深邃的思想力量,使读者产生一种超出于笔墨之外的联想和感受,进入一种诗一样的艺术境界,在精神上得到一种审美的愉悦与陶冶。

《命运回归线》的意境创造,主要表现在作者将他所热爱和歌颂的人和美好的事物加以诗化。特别是主人公龚正宇曾经工作过的红旗小学及其老师与同事是李培刚着力描绘的。“校舍是一个半封闭的院落,南北东三面各一排平房,西边敞开,中为操场。相对应的两排平房为教室,东边为办公室和集体宿舍及厨房。北边一条小河蜿蜒而东,河水清澈,两岸杨柳成荫成行。东南面为广袤的农田,庄稼绿绿翠翠,高高矮矮,倒也生机盎然。西面一条不窄不宽的土路,通向红旗村部。”

红旗小学是作这精神家园而存的。在那里民风淳朴,人性善良。“恩师曾经给了我知识,我本尚无回报:今番恩师又为我能上讲台,辞别他奉献了青春岁月,奉献了毕生精力,奉献了全部情感的学校!”同事顾湘云为龚正宇能得到代课教师这一职位,更是东奔西走,不余遗力地帮助他。

为什么在龚正宇遭到小人暗算,检察院对他采取强制措施之后,还要补叙这一段富有浪漫诗意的插曲呢?我以为,这就符合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龚正宇德才兼备,他的政治对手却为了抬高自己,不择手段地打击他,故意设置陷阱让他往里跳。真是人心叵测呀!籍此,暗中的政治对手丑恶嘴脸暴露无遗。李培刚在这个并不高明的阴谋之后插入这段故事,旨在呼唤人性的回归。

当龚正宇目睹官场险恶时,恋旧便是情感使然。《史记·屈原贾谊列传》中:“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龚正宇之“返本”,还不是因为他走投无路,而是一种精神眷恋。因此,红旗小学这块圣地就显得弥足珍贵。

王元骧指出:当前中国畸形发展的“消费文化”“诱导人们把吃、喝、玩、乐作为自己生活追求的目标,除了无限制地刺激人们的欲望之外,使得人们对自身存在不再有终极的关怀,以致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在当今社会成风,它与科技理性一起共同把人推向物化的深渊。”王元骧认为:“我们今天所要强调的不是人的感性欲望,而恰恰是人的精神生活。”“人在生活中是需要有两个‘家园’的,除了‘物质的家园’之外,还有一个‘精神的家园’。”他要求大力建构人的“精神的家园”。他认为文艺的最终目的和根本目的“是为了在人的物质生活空间营造一个精神上的圣地,为人的生存提供一种精神的支撑,增添一份诗意,而使人自身得以提升和完善。”由此可见,《命运回归线》问世的价值不可小视,她让我们漂泊无依的灵魂有所抚慰和归依,使我们的精神有所提升,对人生和世界有所感悟。因为“送战友,踏征程。默默无语两眼泪……顶风逆水雄心在,不负人民养育情……”是一曲荡气回肠的解压之歌,更是一剂鼓舞民心士气的良方。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下,信心比黄金还重要。《驼铃》声的作用不可小视。

当然,获取信心的途径很多,悦读《命运回归线》并不是惟一的选择。(注:李培刚的长篇小说《命运回归线》于2008年1月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注释:

刘俐俐《中国现代经典短篇小说文本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07页。

朱丽娅·克里斯蒂娃:《符号学:意义分析研究》,引自朱立元《现代西方美学史》,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年,第947页。

蔡 毅《不要忘记了文学的美感》,文艺报,2009—4—28。

[英]特雷·伊格尔顿著 伍晓明译《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69页。

周先慎《中国文学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67页。

附李培刚小传:李培刚,1962年生,湖北仙桃人,毕业于湖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现湖北警官学院)。曾任乡村民办教师,现任湖北省仙桃市公安局政委、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20多年的刑警生涯,屡建奇功。他所指挥的侦破专班多次荣立战功,本人也被湖北省委、省政府分别授予优秀共产党员、模范公务员称号,并荣立个人三等功、一等功各一次。工作之余潜心公安理论研究和文学创作,计有诗歌、散文、报告文学、专业论文约50余篇20余万字,杂陈散见于各级各类杂志,与他人合著通讯类专集、治安类专集各一部。

2009年4月7日,根据其长篇小说《命运回归线》改编的电影《生命回归线》在湖北仙桃市开机拍摄。市委书记周霁应邀出席开机仪式并致辞祝贺,市领导李贵华、李前程出席了开机仪式。

影片由北京宸瑞影视文化有限公司投资拍摄,青年导演雷龙执导。知名演员侯耀华、赵岩松、赵小锐、郭萱、明珠分别饰演该片主要角色。

430035武汉市桥口区古田三路特1号  湖北警官学院(北院)宣传部  张友文 电箱:youwen2039@163.com电话:027 83497528 013971416380       20090512

 

耳边再起驼铃声 张友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