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眼里没有私人恩怨——析但远军《穿越死亡线》
公安作家但远军的长篇小说《穿越死亡线》是其誓言如风三部曲之二。尽管此作于2007年就已完成,由于种种原因,直到2009年才付梓。在未出版之前,本人有幸先睹为快。
此小说是接三部曲之一《滴血的承诺》而构建。话说原长仁湖派出所所长陈涛平反昭雪之后,他坚决不再担任所长职务,而是着手写一部关于公安队伍建设的书。当他来到妹妹陈蕊所在的大学去向法学权威杨教授请教时,杨教授却病倒了。在校期间,他睹物思人,看到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责任感大不如从前,不由得感慨万千。他告诫妹妹及其同学许莉安心读书,不要受世风干扰,并劝妹妹与同学处理好关系。陈蕊在杨教授的资助下即将出国学习,陈涛教导妹妹爱家爱校,学成回国,爱国之心溢于言表。
“远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穿越死亡线》可当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材,也可视为励志、“立人”的教科书。如果从这个角度切入,别有洞天,但与公安文学评论联系不紧,于是回头在警察身上做文章。
陈涛的人生之路一波三折,即从一个派出所所长到阶下囚,到最后无罪释放。亲历妻子和孩子相继被杀害、父亲去世、爆炸事故等,他感受了人生的变化无常。生活告诉了他很多,他开始思考人生,把名利看得淡了,不再“与天斗,与地斗”,而是宽容地对待周围的一切。哪怕是得知杀害他妻子与女儿的凶手陈小松越狱逃跑了,他也心境平和,对陈小松表示极大的同情,不像妹妹陈蕊所说的那样,“你是警察,你连自己的家仇都不能报,谁还敢指望你能替其他的平民百姓伸张正义……”。其实,他依然坚守着自己的道德底线和良知,并没有把个人的恩怨放在心上。他还和派出所民警王兵和指导员周兰一道去看陈小松的女朋友小雪。这一情节不仅仅道出了陈涛的大度,更是突出了作家但远军的先知先觉。
2008年12月19日,国务委员、公安部党委书记、部长孟建柱在全国公安厅局长会上强调,公安部党委决定,从今年年末到明年3月要在全国公安机关组织开展“全国公安民警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开展爱民实践活动……从人民群众最紧迫、最急需的小事入手,实实在在地为群众解决困难和问题,进一步构建和谐警民关系,进一步展示公安机关的良好形象,进一步唱响人民公安为人民的主旋律,在全社会营造警爱民、民拥警的浓厚氛围。”
文本中的陈涛一行就是率先在开展“大走访”活动。他们看到小雪的生活条件非常糟糕:尽管是大白天,家里光线也十分暗淡,连交费的钱都没有。于是,他们悄悄地给手头拮据的小雪留下几百元大钞。陈涛还对周兰说:“给村委会讲,电要通,一个人住在这儿,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日子怎么过呀!至于电费,我来想办法,一年也用不了几个钱!”他们向小雪打听其父亲的下落,还承诺回去后设法查找其父亲。小雪说:“所长,一个下苦力的农民,命有那么重要吗?”
三个警察之举就是在提前认真地贯彻部党委的决定:“深入群众家庭,了解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生活情况,积极舒缓他们的思想情绪,实实在在地为群众解决困难和问题,千方百计地为他们排忧解难,以实际行动向他们传递党和政府的温暖。要从老百姓最关心的小事做起,通过一件件好事的办理、一件件难事的解决,累积人民群众对我们的信任,赢得人民群众对我们的支持,增进人民群众同我们的感情,真正把工作做到老百姓的心坎上。”
睿智的但远军高瞻远瞩,在其小说中传达了干公安工作就是坚持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理念。他笔下的警察都是真正像对待自己父母兄弟姐妹那样真诚地对待群众。如陈涛看到孤苦伶仃的小雪在卖白菜,他一口气将那白菜全部买下来。尽管这么多白菜无法尽快享用,陈涛的良苦用心不言自明。陈涛就是这样用和善的眼光打量身边的人与物,骨子里是儒家的仁爱风范。他心目中的男子汉是“那些自己的辛劳所得还没讨回,却依然拾金不昧的民工;是用自己蹬三轮车赚来的钱长期资助贫困学生的老人……男子汉,是‘责任’和‘道义’的代名词……”
全文自始自终都是充满古道热肠。但远军以质朴、严谨的写作姿态,聚焦当下社会的现实生活和底层人物。就是像马天成这么跋扈的家伙,但远军也以悲悯的眼光凝视着他。马天成之流罪大恶极。在《滴血的承诺》中,他媚上欺下,奉局长之旨,对陈涛严刑拷打,刑讯逼供。收监之后,他弄虚作假,搞保外就医,不但不收敛,还自恃有后台,有肆无恐,不守法度,连公安局局长都不放在眼里,公然对抗警察,甚至将派出所下达的整改通知书不当回事,最后落下个自掘坟墓的下场。
公安工作的性质决定了警察难得休闲片刻。这不,正在喜庆婚礼的派出所警察突地感到房屋巨烈地摇晃了几下,知道出大事了——马天成违规建的液化气站发生爆炸。警察们争先恐后地赶到事发地参与救援。血气方刚的王兵在浓烟与烈火中一口气救出了12个人。陈涛问马天成在哪,缺乏生活磨练的王兵怒气冲天,大骂马天成,说他不值得救,因为一切后果都是他造成的,是他所建的配气站不符合安全规定所致。
陈涛已将马天成曾经用苦肉计折磨过他的过去忘在脑后,“两眼逼视着王兵,厉声喝问道,‘胡说八道!……警察眼里没有私人恩怨,你明白吗?告诉我,马天成在哪,你不去救我去救!’”。在陈涛地带领下,王兵也冲进了火海。
这场灾难中,死伤惨重,连长仁湖派出所所长李明的新婚妻子小容也被烧死。当李明去救陈涛和王兵时,身上着了火,小容上前去扑打,大火引燃婚纱。真是祸不单行,李明的父亲又患病去世。李明经受不住双重打击,加之公安工作的压力太大,结果神经错乱。
这是一个十分悲壮的结局。如果法制建设步入良性轨道的话,以上恶果就完全可以避免。事故未发生前,派出所曾强令马天成的鞭炮厂、液化气站停工,但是当地政府为马天成撑腰,派出所也奈何不得,因为派出所靠地方财政养活。派出所如果和地方政府关系弄僵了,民警们的薪水就成了大问题。体制是瓶颈,公安工作的两难选择让人民警察左右为难。此文写出了公安工作的复杂性和真实性。
不可一世的马天成当派出所所长时,和耿直的李明怒目相向、剑拔驽张,李明差点还受了处分,母亲为之担惊受怕,父样为之怄气叹息。就是李明当所长时,秉性难改的马天成也是恶语相加,气得李明“冏”。李明像陈涛一样,不记前嫌,在关键时刻还是为他而挺身而出。因为警察眼里没有私人恩怨。在那场人为事故中,李明勇敢地伸出救援之手就是例证。就连在长仁派出所实习的政法大学生许莉也深受教育:“一个人,能在关键时刻仍然保持良心的公正,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了!”
“诗无达诂”,这个长篇不是短短三千字可以言说尽的。作品中的杨教授,在现实生活也许并不存在,但他多次露面,贯穿三部曲首尾,那就不应仅仅把他看作起到丰富情节之目的,而是另有深意,即具重要的象征意味。象征的基本内涵是用具体形象来标示某种不可见的意蕴,而文学创作正是人们用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来表达难以言喻的经验和情感,将无形无相、无体无状、看不见摸不着的“意识”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①杨教授则象征着法制的春天,他是信心、力量、希望的代名词,他是仁义的化身。
象征是一种先锋的写作手法。此外,寓言写作也暗含里间。譬如长仁湖就是作为一个精神家园存在于文本中,内涵丰富。那里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水质保持原生态,民风淳朴,似一个世外桃园。陈涛经受着常人没有经历的风风雨雨,应该是牢骚满腹、忿忿不平的。但是,他身处长仁湖,心境平和,除尽了火气、感伤,达到恬静、淡泊。长仁湖在我大脑中的印象就是一幅古典诗歌的意境,和谐、宁静,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没有冲突,人作为自然界的一分子重新融入自然的怀抱,以自然的方式看人,以人的方式看自然,“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李白),“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辛弃疾)”。陈涛心情不好时,就到长仁湖边上走走转转,或除草或钓鱼或散步,对着她尽情地倾吐自己的情感,并从中得到抚慰、解脱。公安文学作品大多会写出对敌斗争的残酷,展示血腥、暴力的一面,如果公家作家能在作品中制造一方精神家园,对读者来说,不仅是莫大的享受;从文学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来看,还可保持一定的张力。公安作家贾文成的长篇小说《浮尘》中也写到一个南洼湖,那是刑警支队长高一凡常去的地方,美中不足的是作家在小说末尾让她消失了。对此,我对贾文成先生曾提出严重的“抗议”。尽管世俗生活中人心浮躁,人性粗糙,我们读者还是需要精神家园,那是苦闷的宣泄之地,是审美的乌托邦。
注释:
①胡山林主编《文学欣赏》,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7月,第11页。
附但远军小传:但远军,笔名雪地,重庆市长寿区公安局民警,一级警督。1984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现西南大学)历史系。重庆市长寿区作家协会主席,重庆市公安作协副主席,重庆市委宣传部文艺精品工程及《中国作家》、《中华风》杂志特别签约作家。
1989年始发处女作,共著有长篇小说《风华正茂》《雪落大巴山》《相会在古城》《萍水相逢》、“誓言如风”三部曲第一部《滴血的承诺》、第二部《穿越死亡线》、第三部《人在天涯聚散时》及长篇纪实文学《大罗山纪事》和散文集《火红的风雪帽》、《活出男人的样子》等,总计1000余万字。其中散文集《活出男人的样子》2004年8月获“重庆市散文学会成立10周年优秀散文集奖”;报告文学《一次震撼心灵的采访》2004年11月在北京获第四届中国世纪大采风报告文学金奖;2005年8月在北京获世界华人华侨总会文化委员会、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中国散文学会等单位授予的“中国百佳优秀新闻文化工作者”荣誉称号;《大罗山纪事》和《萍水相逢》分别以“真话的力量”和“正义的力量”入选中宣部、文化部、共青团中央等9部委主办的“2005年度国家知识工程推荐书目”。
作者张友文简介:张友文,男,湖北松滋市人,1992年考入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1996获文学学士学位,2001获文学硕士学位,中国新文学学会会员,湖北警官学院报编辑室主任,三级警督。先后在《文艺报》《新民晚报》《华中师范大学学报》《武汉大学学报》《外国文学研究》《公安研究》等报刊发表理论文章、文学评论近百篇。现任“全国公安文学艺术联合会”网站“文学评论”版主。
公安文学评论专著《点击公安文学——21世纪公安文学解读(第一辑)》即将付梓。此书由著名的公安作家、公安部新闻发言人武和平博士作序,重点言说了包括武和平、王仲刚、张策、朱维坚、但远军、范东峰、徐岩等一批知名公安作家的作品,也点击了像张笑天、海岩、陈源斌、裘山山、刘继明、胡学文等非公安作家的文本。
并附两个英文博客:
http://myenblog.com/u/Failure/index.htm
http://youwen2039.blog.163.com/
430035武汉市桥口区古田三路特1号 湖北警官学院(北院)宣传部 张友文 电箱:youwen2039@163.com电话:027 83497528 013971416380 20090102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