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警的女朋友——评公安作家欧平的《追踪戴假发的男人》
欧平的中篇小说《追踪戴假发的男人》是一部反映刑警生活和工作的文本。情节不算曲折,但能感动读者。特别是结尾部分,刑警白山的牺牲增添了几许悲壮。他在日记中写下的情感历程及对女朋友温小芳的暗恋,才是让读者泪眼婆挲之所在。
文学作品是以情动人的。情感性是文学性之一。白山与大学毕业不久的温小芳在小说的开头只是作为同事关系出现的,随着情节的推进,即白山和温小芳在工作中相互了解,产生了真正的爱情,而且这种爱情是非常传统的,与古代文学中所描写的爱情如出一辙:男女心心相印,相敬如宾。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爱情不再纯真,掺杂大量的水份。闪电婚配、若即若离的婚姻游戏像地上的萝卜白菜一样普遍。一些后现代文本肆意地嘲弄、恶搞爱情,读者不能从中感受温暖和激情,就别说感动了。但是,欧平笔下的这对刑警恋人通过较长时间的朝夕相处,相互产生了爱慕,这种超功利色彩的爱情沁人肺腑,就显得弥足珍贵。
文本中的刑警大队长唐强、刑警白山及其同事温小芳都是国家形象的代表。这些警察形象都非常伟岸,可是大公无私、默默无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警察形象分析得多了,很难出新意,于是从刑警的女朋友入手言说,唯愿另辟蹊径。
白山的母亲一直都为他的女朋友着急,几次托人捎信来,要他回去相亲。由于刑警这一职业的特殊性使然,他无法满足母亲的心愿。“白山知道,母亲最疼自己,她现在年老多病,心里老想着抱孙子,每次白山回乡下探母亲,她都唠叨过没完,她告诫儿子不要太挑剔,找个模样过得去勤劳持家的姑娘就可以了,其实她老人家哪里知道,不是他白山挑剔,而是人家姑娘挑剔他呢?!不是这个姑娘说他的工作危险性大,就是那个姑娘怨他不守信用,不负责任。用姑娘的话说就是,你想想连恋爱约会都迟迟不到,敢说这种男人是负责任的男人么?”
还是警察的妻子了解警察的苦衷,大队长唐强的老婆李洪英张罗着给白山介绍对象就是例证。正当白山在队长家里与陈姑娘第一次见面,感受天伦之乐,感叹“还是有个老婆好”的时候,一个紧急电话说发生了命案,他和队长双双被叫走了。这次匆匆的约会就这么泡汤了。
系列杀人奸尸案闹得人心惶惶,民怨沸腾,部分市民指责警察办案不力,警察真是有口莫辩,他们没日没夜地蹲点守候,犯罪分子却不露面了。为了尽快破案,给老百姓一个答复,大队长唐强“突发奇想,对了,让她(温小芳)与白山扮成情侣在犯罪嫌疑人常出现的地方巡逻守候,或许管用。我就不相信这变态男人从此收手不干了。”
温小芳与白山在一起布控守候达一周之久,却不见犯罪份子的踪影,但不能说他们一无所获,至少两人之间的情感在与日俱增。两人在一起单独相处时,彼此开始打量对方。白山发现不穿警服的温小芳有些引人注目之处,譬如衣服搭配得体大方,还有点黄金分割的味道;修长的大腿吸引眼球等。而温小芳则耐心地听白山讲自己童年的苦难故事,不仅对白山多了一份了解,更从深层次意义上认识了人民警察的伟大与崇高。
案件久侦未破,受害人对公安机关表示出了极大的不信任,甚至挖苦、讽刺警察,“白山也不服气:谁能理解我们呢?我们在这里没日没夜地干,难道我们不想破案?你听到了吗?刚才那位家属就差点没骂我们饭桶。”“有时候,真是不想干了,他们根本不把我们当警察看待。”而温柔的温小芳则在一旁给他买菊花茶消气降火。
温小芳与白山面对县城最美的江景,却不能像普通人一样尽情地享受。因为公务在身,没有闲情逸致去领略这个休闲的好去处。无怪乎白山感慨道:“假如这个世界没有警察该多好啊!”温小芳却说:“反正有白天就有黑夜,有正义就有邪恶,有犯罪嫌疑人就有人民警察。”可见,身为警察的温小芳已清楚警察的职责之所在,她才真正读懂了人民警察。
当白山的妈妈来县城时,白山为了趁热打铁审犯罪嫌疑人,便请温小芳陪自己的妈妈吃饭。“温小芳睡意朦胧,本来不太情愿,可还是答应了。”“温小芳带老太太来到一间海鲜店,点了醉虾……老太太说两人不要点太多菜,温小芳就说第一次请老人家吃饭不能太小气。”
以上话语信息中暗含着温小芳对白山的爱恋。她也深知“刑警本身就是个苦差事”。特别是刑警大队长唐强的妻子李洪英因阑尾炎动手术住院期间,唐强因案件去外地调查,刑警队同事们轮流照顾李洪英。温小芳则从李洪英口中得知:“当警察不容易,当警察的老婆更不容易,我算看清了。”“温小芳默默地点了点头。若有所思地:做刑警难,做刑警的妻子更难。如果……以后自己怎么办呢?”
是的,小说中的刑警温小芳已经全方位地知晓警察的难处,这是合乎情理的,而现实生活中的部分老百姓却没有机会体味警察工作、生活的真正艰辛,就容易误解警察。近年来,一些媒体故意拿极个别负面警察来说事,以此制造卖点和点击率,这是非常可悲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会对人民警察形象造成很大程度地损害。如此这般,不仅不利于维护人民警察的形象,对国家形象的构建也是一大挑战。
本人作为一名普通警察,时时处处都在维护警察的声誉。尽管能力有限,还是竭力从解读公安文学作品入手,挖掘警察形象的闪光点,为警察说话,为警察鼓与呼。回到文本中来,我们会发现警察温小芳不仅美丽可人,而且浑身散发着人性的光辉。
今天的不少作品,并不缺少直面生存的勇气,并不缺少揭示负面现实的能力,也并不缺少面对污秽的胆量,却明显地缺乏呼唤爱,引向善,看取光明的能力,缺乏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缺乏正面造就人的能力。还有人在深刻地批判了当前中国严重缺失审美向度的文学时认为,这种缺失审美向度的文学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美不在场,即单向度地挖掘和想象社会黑暗和人性丑恶,而拒绝抒写真、善、美对假、恶、丑的抵抗和阳光对阴霾的驱逐。因此,脱离现实生活抽象地提出和肯定一些正面价值,而不挖掘这些正面价值的时代内容,是难免空洞和虚幻的。①而《追踪戴假发的男人》之所以能催人泪下,就在于她呼唤真情,讴歌正义。其中的警察形象温小芳便是真善美的化身。小说最后,白山在实施抓捕公安部通缉的要犯时,光荣牺牲。白山那种慷慨赴死的英雄气概和鞠躬尽瘁的敬业精神,那种大义凛然的风骨和坚忍不拔的品质,构成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白山瞑目之前,他拜托温小芳照顾自己年迈的母亲。温小芳郑重地答应,并在白山的额头上轻轻吻了一下。这一感人的细节让读者震憾。在《尾声》中还专门写下一句:“温小芳将白山母亲接到了县城。”言外之意是,温小芳完成了白山的临终嘱托,并将白山的母亲当作自己的亲人来对待,应证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一古语,也是和谐社会关系的一种表达,是和谐社会的一个缩影。文学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其实,现实中有许多温小芳式的人民警察正用实际行动绘制着一幅幅动人的画面。
陆贵山在《努力提升文学的思想品格》一文中指出:以审美方式,通过艺术形象和形象体系表现出来的文学的思想性,理应成为整个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文学的思想性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有利于实施“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只要在先进思想的引导下并通过成功的艺术形象宣扬先进的思想,才能从文学领域,对实现社会科学发展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提供有效的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公安作家欧平正是通过温小芳这一先进的警察形象写出了中华民族传统人文精神的积极内涵,提升了公安文学的思想品格。(注:公安作家欧平的中篇小说《追踪戴假发的男人》收录在他的小说集《魂断情人节》中,该书于2002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
注释:
①何雁 熊元义《文艺批评在文艺多样化的发展中大有可为 》,《光明日报》,2008-10-17
附欧平小传:欧平,原名欧阳平,笔名若水。湖南永州人。中共党员。研究生。1985年大学毕业后参加公安工作,先后任公安报刊编辑、副总编辑。现为广东省清远市公安局宣传科长,清远市作协副主席。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200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刑警队长》,中篇小说集《魂断情人节》,短篇小说集《楼上楼下》,杂文集《一个公安人员的手记》,长篇报告文学《林奕兴》(合著)。短篇小说《西村牌友》获广东公安作协征文二等奖。杂文《日记》获全国年轻人征文二等奖。长篇报告文学《林奕兴》获全国优秀报告文学一等奖。曾被评为全市十大杰出青年,省先进工作者,记二、三等功各一次。
430035 武汉市桥口区古田三路特1号湖北警官学院(北院)宣传部 张友文 电箱:youwen2039@163.com电话:027 83497528 013971416380 20081029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